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强问责制 对薄弱学校特别扶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6日 13:00   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义务教育经费拨款模式也受到了挑战。人们争论的主要有两个问题,其一,按学生人数统一拨款,对于处境不利、需要更高办学成本的学校是否公平?其二,是否该引入竞争性拨款机制并以此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也是近几年来国外义务教育改革的两项重点内容。

  竞争性拨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学校的以绩效为导向的政府拨款,另一种是近年受到很多关注的教育券试验。

  为激发学校活力,英国开展了特色学校计划。特色学校可以重点发展与专业领域相关的科目,但是也需达到国家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广泛而均衡的教育。所有中学都可申请成为特色学校,涉及十几个专业领域,包括艺术、企业贸易、工程、人文、语言、数学计算机类、音乐、科学、体育等。成为特色学校可以获得额外资助,包括每所学校获得一次性拨款10万英镑用以改善设施、完成学校特色建设;平均每个学生129英镑的经费用以贯彻他们的特色发展计划。据统计,特色学校有58%的学生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取得A级至C级的成绩,而非特色学校则为46.7%。

  日本近30年来以公平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准则,所有学校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促进师资均衡的教师岗位轮换制度。然而,日本学校却面临着学生旷课、校园暴力、学力下降等危机。引入学校间的竞争机制以提升教育质量的呼声渐起。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推动的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引入在西方国家试行多年的教育券制度,通过学生的选择,打破一刀切的拨款方式,引入竞争机制。然而,日本同许多国家一样,对于教育券制度仍然处于争论阶段,并未大规模实施。

  澳大利亚在2008至2009年度财政预算中加大教育预算的同时,总理陆克文宣布,根据明年起生效的全国教育协议,各学校的表现报告将成为政府分配拨款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对学校表现的问责制将成为今后澳大利亚教育改革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两个支柱将是改进教育质量和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扶持。

  引入竞争机制,人们最担心的还是教育公平问题。事实上,一些国家已经注意对薄弱学校、偏远地区学校的扶持,也体现在办学经费上。

  南非“国家学校经费规范和标准”规定,根据学校的物质条件、可利用的设施、学校拥挤程度、师生比、基本服务的有效性以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贫困程度等内容来对学校的办学资源状况进行总体排序。按照“需要”程度或者“贫困”程度将学校划分为5个等级(从最贫穷到最不贫穷)。公立学校中最贫穷的20%的学校获得了35%的非人事资源,最富裕的20%只获得5%的资源。

  英国计划在未来3年投入4亿英镑,支持“国家挑战”学校的薄弱校建设,包括为“国家挑战”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一对一辅导和学习支持,为学校的教学带头人提供更多支持,成立“国家挑战专家顾问团”,为薄弱校提供支持。

  在平衡各学区间的差异时,美国各州政府采取的是均衡拨款的方式。对于收入不同的学区,州政府按照不同比例拨款。例如,对最富的学区,州政府与地方资金的比例是1∶7,即州每出1美元,地方出7美元;而对最穷的学区拨款比例则可能相反,即州每出7美元,地方出1美元。美国许多州用均衡拨款这一形式分配其对地方学区的拨款补助。此外,美国的基础拨款公式法规定,州政府确定生均经费基础水平,要求当地通过最低的财产税率来提供该费用的一部分,地方财政拨款和基础水平之间的差额则由州政府弥补。在扶持少数民族子女、黑人子女和低收入家庭子女方面,美国也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扶持措施,例如“先行计划”每年拥有近10亿美元的预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