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辣评:推动素质教育 怎样才算动真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11:59   东方早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熊丙奇

  山东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开出几十张教育“罚单”。一年中,有30多名校长、副校长被处分,30多所学校被处罚,显示了教育部门“与其坐而议,不如起而行”的改革决心。(12月8日新华社)

  从这几十张“罚单”看,山东推行素质教育,确实“动了真格”。很多省市都相继出台过素质教育措施,包括小学低年级不进行中期考试,严格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不准补课,禁止学校统计、发布分数、给学生排名,等等。但这些规定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少能落实,上级部门也不检查,学校依然故我。就连山东省开始宣布类似规定时,很多学校也认为又是“一阵风”。但以上“罚单”让学校领导们相信这次终于是真的。

  但以上“动真格”,并不见得就能取得素质教育的“真成效”。客观上说,上级政府部门只要愿意,处理十来所没有严格执行规定的学校是十分容易的。但学校在表面上做到以上规定之后,能否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呢?

  导致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轰轰烈烈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仍以分数为主要依据录取学生。2008年,山东省进行高考改革,决定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录取,以此配合素质教育改革。而分析其具体改革办法不难发现,这一举措只是是对传统的“120%投档”进行新的解读:在省考试院统一划定的各批次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各学校按照超过一定招生数量的比例接受学生投档,进入投档录取范围的学生,可由高校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来录取学生。就是这样根本没有什么变化的改革,还引来家长的质疑,为此,山东省教育厅还专门对这一办法进行了进一步解释,称高考看学生综合素质并非不要分数。

  由此可见,在现行高考制度下,主要的录取依据还是高考成绩,即便把高考报名社会化,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考是选拔考试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衡量一所中学办学质量的好坏,主要还是这所学校学生参加高考的成绩,以及具体的升学率。要让中学教育、家长和学生,不关注与高考直接相关的学科的成绩,只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一厢情愿。政府部门可以用行政处罚的高压方式处理一些学校的“违规”行为,但应试教育的土壤并没有改变,可以说,高压之下,应试教育只是从阳光下的轰轰烈烈,转为地下的轰轰烈烈,而当高压环境消失,其反弹力度将更大。这正如同,前几年一些地方狠抓学校补课、老师家教之后,校外补课如雨后春笋迅速壮大,而背地里的家教甚为疯狂。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校外培训班,它们只要合法办学,政府又凭什么去处分呢?

  从根本上说,有关部门处罚学校,并不能令人由此看到其真正的改革决心。有两方面改革比处罚学校更要紧,一是减少政府部门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要切实履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但不干预学校具体办学,所谓举办者与办学者相分离。二是实行教招考分离,将高考变为由社会中介举办的评价考试,并促进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在招生中,依据学业水平考试、中学平时成绩、中学综合表现和对学生进行的面试考核综合录取学生。实施以上改革,才有望推动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改变教育与管理方式,而学生和家长,也才会关注学科知识学习之外的能力与素质发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