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构老总谈外语培训机构如何走国际化之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 15:00   新浪教育
机构老总谈外语培训机构如何走国际化之路(图)
北京贝立兹语言培训公司的总监汪亚君女士和戴尔教育集团的董事长王中伟先生
 
    视频:机构老总谈外语培训如何走国际化之路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重磅访谈栏目探讨的题目是关于中国外语培训行业是否迎来了国际化时代。今天我们邀请了两位嘉宾,我就依次做个介绍,这边是戴尔教育集团的董事长王中伟先生。

  王中伟: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这边是北京贝立兹语言培训公司的总监汪亚君女士。

  汪亚君:大家好。

  主持人:目前在北京包括国内,有很多国际化的大品牌这些年都进入中国了,比如像贝立兹,华尔街,英孚,最近的像锐思学科英语,包括戴尔国际和朗文,都标志着好像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下面第一个问题就请教一下两位嘉宾,你们认为是否从这些现象来说,可以认为中国外语培训业国际化的时代正在到来?

  汪亚君:我觉得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从狭义上讲,一个行业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我们说在前几年中国的外语行业大家的认识只是局限在应试为主,比如我们的四六级考试,我们出国还有托福、雅思的考试,再有就是少儿英语方面有证书,剑桥还有一些口语的考试等等。正是因为这个市场的需要才出现了我们新东方,环球雅思,这种以应试为主的机构,来满足大家的需求。

  在另一个角度,从广义来讲,中国经济的发展这几年在中国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造就了我们这个英语行业从应试到应用的转变,比如说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它首先需要的就是沟通,我们发现我们的应试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更多的还是需要能够在进入这个外企之前,我们怎么样能够流利的表达自己。所以也伴随着这种市场的需要出现了以应用为主的英语培训。

  谈到应用为主,国外的品牌正是迎合了这部分市场的需求,比如像贝立兹,我们有130多年历史,我们在2000年进入中国,当时以应用为主的机构我们觉得还不是太多,我们所面对的就是外企的客户,或者说以使用为主的客户。刚才您讲到的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外语培训机构国际化的到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主持人:谢谢,王总。

  王中伟:我谈几点意见,我也同意汪老师的看法,这也是现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国际化潮流?因为从我个人来讲,一向反对完全西华,照搬西方的一些包括教学理念,包括意识形态。我一直主张的是西学,洋为中用,西学中化这样一个思想。具体在教学领域上我们包括西化,也要是以中国的教学为主体,然后借鉴西方的教学理念,适合中国的教育发展方向,这样的一个思想。

  但是为什么要西化?主要是由于我们分析了一下英语的历史,就是我国的英语教育到底怎么了这么一个问题。回顾起来,大约过去30年的英语教育可以说是演绎着中国英语教育业的一个主角,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看到校园里边拿着书本在努力学习的人,往往多数在学习英语。30年过去了,大家都知道毋庸置疑,是比较遗憾的,比较汗颜的一个教学结果,我曾经当时回国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就是大街上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学过英语的人,这是中国英语教育的一个巨大成功,普及性很强,又很难找到一个会用英语沟通的人,那就是我们造成了巨大的青春和财富的浪费。

  为什么浪费呢?我认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我们方向性的偏差,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本土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公立的学校,大家都在进行着一种方向,这种培养的方向是什么呢?也就是一切为了教育,但是一切教育又为了考试。所以考试成了学生和教师们追求终极目标的绩效考核。这样就导致考试是至关重要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考试的技术能力一直是没有质的突破,也就是说如果我能考核你,把你能力考核出来,当然是好了,考试是需要的,但是我们的传统考试是考不出能力的,考出的能力很有限。所以多数他们的考核就是技巧、规则,也就是中国传统老师习惯于把任何一本英语教材拿过来就当语法和词汇教材给你讲了,然后讲的极其深刻,把语法书上的一个问题的九点用法全分析的很透彻,而且这些都是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内容。所以我们不论在考试这个指挥棒之下,所考试的内容都是培养我们中国十几亿都成为语言学家,特别是英语学家,而不是把他们成为一种普通的就像我们用汉语进行生活、工作的交流,但我们不是汉语学家。所以说我们过去的传统教育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培养方向的偏差,我们大众需求的就是用英语进行基本工作、生活的交流,听和说是语言的第一功能,把它拿出来。

  但是听和说是比较难考的,它需要专家的一些感性评估、理性评估在一起的结果,他不用考你的词汇量,考你的语法是不是能答对。所以说我们在出现偏差的上面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需要考试,但是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接近英语能力的考试,我想这样的一个考试对中国未来的英语指向将是重大的转型意义,我希望教育工作者在出题,在研究考题技巧方面多下一些功夫,试还要考,不考不行,没有评估标准,但是考,一定要转型,考试一定要转型,这是第一点我认为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而且我也说了解决方案,改变考试方向。

  第二点存在的问题,就是几乎百分之百的英语失败者大家都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了就忘。我们可以说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几乎每个人平均学16年英语,这16年英语可以说我们每年背一千个单词也一万六了,但是大家在实际活用1600个词汇都比较难,就是不会用,大家都可能背过上万个词,都不会用,学了就忘。为什么会学了就忘?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就是缺练缺用。

  我们过去讲学习,只学不习当然学了就忘,这是我们过去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也由过去偏差性考试方向导致的,因为偏差性考试只考你的技巧和需要记忆的东西,临时记忆然后考试通过,考后全部忘记,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不用练,因为练需要时日,比如练一个气球怎么能升空起来,需要制作练这个过程,中国可能十分钟把这个物理现象解决完了,就该下一章节了。那么练需要耗时耗能,但是它正是练就的一个真功夫的。所以我们缺练缺用,也是我们将来要改变的。

  我们传统教育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同时我们在引进西方教学理念的同时我们发现,西方教育理念对我们传统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特别是应试方面他们注重考核你的听力和口语,作为第一技能来考虑,然后他们的教育理念也是在课堂上充满着大量的练习,以练为主,以学生做主角的课堂,制造各种使用英语的环境,使他们练、用达到使用英语的目的,也就把自己所背的词汇激活它,就像我们大家的财富存在银行里没激活,也是没用的财富。就和金融危机似的不流动,激活之后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把英语达到就像我们汉语这样使用的程度。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市民和学生们可能更倾向于借鉴西方的一些教学理念来学习英语。这个问题先说到这儿。

  主持人:汪总,您认为造成中国外语培训行业国际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汪亚君:刚才王总讲的也非常透彻了,尤其从教学的层面上讲,我觉得中国其实每个人平均学习英语有16年,但是还是哑巴英语,或者是被动式的接受,真正怎么样活用呢,这个在中国学生或者中国学者来说还是一个挺大的问题。为什么有国际化的原因呢?因为正好是一个中国的传统教学的补充或者是冲击,怎么样打破现有的情况,只是知道单词,不会去用,正好国外机构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怎么样用这种不是大班的形式,小班授课的形式,从教学的角度可能最多也就是8个人的班,教师全部是外教授课的方式,外教一开始就免去了翻译的过程,母语性的思维,包括课堂上互动式的这种方式,学生出去以后他不是说我今天记了多少东西,而是我变这种被动的学习为主动,我能用多少。所以这种趋势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是一定的。

  王中伟:汪老师谈到大班教学这个事情我也很有感触,实际这也是东西方教学含义的大差异。据我考证,在西方的教学规定,师生比往往在1:15,有的国家1:20,我国现在的师生比例一般的教学规定是1:45,现在很多学校都超标,1:50甚至更多,有一些民办传统学校二百、五百人都可以上课。为什么这个很重要,规定这个比例很重要,这就是气氛,比如说我们今天的采访,我们有四十个人在这儿,我们的性质就变了,我们两个人还算专家,如果我们四十个人在这儿我们就是听众,大家回答YES or NO。这样呢,每天每日的变化就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相对被扼杀掉了,因为一人讲万人听,不同声音一律清。这实际导致我们教育体制对我们受教育者在创造力和想像力方面,不但没有得到培养,而是得到扼杀。因为小班大家都能发言,有机会发言,我的想法,他的想法,大家这么说话,而不是只能听了,所以大班、小班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我希望当然增加我们的教育投入,更多的老师、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校把班级缩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机构老总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