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教育讲坛第三期: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第三条道路(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6日 14:29   新浪教育
活动现场反响热烈
活动现场反响热烈

  新公民学校作为民办的非盈利的公益性的学校有特殊的优势,它的品牌的优势在哪里呢?一个是要进行有特色的教育。学校是按照一个教育非盈利组织,也就是教育NGO的模式来管理。还有社会资源的参与,能够保证新公民学校的资金的可持续。

  新公民学校对政府的意义是,第一可以缓解政府的压力,就是说要求公立学校全部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政府一肩扛,单肩挑,如果是办成民办非盈利的学校就有三家一起来扛。一是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第二社会要负担一部分资金,通过民间的捐款;第三可以适当收费。按照现行法律和有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实行免费政策,进公立学校肯定是免费的,但民办学校可以适当收费,非盈利的学校同样可以通过适当的收费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讲,如果进城读书一年需要为孩子负担1千元左右,他们是愿意承担的。实际上进了公立学校,北京的孩子进公立学校一年都不用花钱了吗?也要交这个钱那个钱嘛?农民工家庭为孩子上学一年承担1千元左右的成本他们是愿意接受的,否则只能让孩子留守。

  新公民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有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已经办和正在建设的,义务教育阶段是5所,北京有3所,北京一所在大兴,行知新公民学校;朝阳区有两所,在北马房和马各庄,即朝阳区第一、第二新公民学校。今年要和政府合作办2所,一所在银川,一所在温州。还有,已经建了两所百年新公民职业学校,百年职校在北京很有名,是一位企业家姚莉创办的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学校,实行全免费。我们与她合作,签的协议是每年复制2所,要给她400万。目前已在北京复制一所,今年在成都再复制一所。

  新公民学校怎么发展,我们在北京已经做的3所新公民学校原来都是个人办的,我们把它接过来,原来个人投入的成本,退出,这是从私人手里转制。大兴的行知学校虽然是非盈利的,原来也是个人在做,现在变为机构办。这3所学校在改制当中发生很大困难,困难就在于学校的基础比较差,有很多遗留问题,包括人事上的一些复杂的关系,你接摊子包括教师队伍也得全盘接过来,教师队伍的建设,体制转换过程当中的一些摩擦和矛盾搞的我们很累。再一个现在政府支持很少,社会资源动员也还不充分,所以对南都基金会的压力非常大。新公民学校的制度设计是,一所学校由南都基金会提供200万元资助,设立一个新公民学校发展中心承担建校评估,监督这笔资金的使用。谁来使用这笔资金呢?我们希望有民间组织来拿这笔钱,就是地方的非盈利组织来申请,把200万拿走,他们和政府合作来落实每一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民间组织几乎找不到。因为中国的民间组织、草根NGO大多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再让他们负责办一所学校不容易。这促使我们考虑从政府那里拿到资源,走民间组织和政府合作来推动新公民学校建设的路子。已经在银川和温州进行实验。银川市一个区原有2所打工子弟学校,这个区要改造,这两所打工子弟学校就要撤销,政府原本打算扩建一所公立学校,把两所撤销学校1600名学生全部接到公立学校读书,后来我们到了银川,我说南都基金会不能给公立学校资助,只能是民办学校。教育局长和区里的领导马上表态就办民办学校,民办公助办学。现在政府拿出50亩地,投入2100万资金建一个新的校舍,南都基金会投入200万,建成新公民学校,民办非盈利性质,即政府投入部分新公民学校无偿使用。在温州,南都基金会硬件投入很少,政府拿出一所原来的公立学校,再投入800万扩建,增加招生。这所学校算起来政府投入也在2千万以上,南都基金会投入80万用于设备,另外120万作为管理和服务的投入。政府的积极性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反映了新公民学校的模式是政府非常欢迎的。政府是很理性的,因为民办公助的模式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变单肩挑为三家扛。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讲,因为有了这种模式的学校,就有可能从政府那里拿出更多的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办更多的学校,给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带来更多的机会。

  除了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政府也看到新公民学校有很多新的东西,是政府没有的。新公民学校的品牌特征,第一是全新的公益教育的理念;第二是全社会公益参与,公益资源的参与。第三是公益学校的管理体制,这是我们品牌的特征。

  公益教育的理念,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全人教育,公民教育;第二是针对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开展的特色教育。全人教育我们已经进行了这样的工作,提高这些孩子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帮助他们知识修养、人生规划的全面开展、开发;作为“公民”的建设性的社会参与和贡献;要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自信心、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公民。教育理念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有针对性的特色教育,那么农民工子女有哪些特色呢?或者说他们的教育存在哪些瓶颈,有4个方面,一个是流动性很大,第二家庭教育非常的薄弱,第三是社会融入困难,第四是初中后教育的出路问题。

  针对流动性大,我们开发一些专门的教材,引进一些适合他们的教育,比如说对新公民学校的孩子,我们有一条要求是刚性的,新公民学校的孩子必须学会阅读,要热爱阅读,我们引进了红泥巴阅读指导培训的课程。打工子弟学校孩子的流动性差不多在20%,我们给学生配备了很漂亮的校服,第二年一看有很多孩子没有校服,有的走了,又来了新的,流动性很大。让这些孩子热爱阅读非常重要,新公民学校的图书馆,如果图书都是新书,你就有问题,你就在那里浪费图书。一定要让孩子把图书带回去,让他们热爱阅读,一个孩子如果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手不释卷,教育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一半。

  农民工子女教育第二个严重的问题是家庭教育薄弱,很多家长都在疲于奔命,对亲子交流和家庭教育不重视。我发现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上,在儿童教育的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目前教育第一责任人--家庭责任的缺失是最严重的。一个孩子的教育第一责任是家庭,而农民工家庭对此非常忽视,70—80%的儿童留守在家,有的孩子生出来,还在吃奶的时候母亲就进城打工离开了,孩子长大了都不认识父母。新公民学校强调对家长的教育,引进红枫妇女热线农民工家庭教育的项目,开设了家长学校。新公民学校都会办一个家长学校,给家长上亲子教育课。

  针对融入社会难的问题,我们引进了驻校设工制度,这是在国内是最早的。新公民学校都有驻校社工,做到一校一社工。驻校社工在学生当中开展了公民教育的活动,组织参加诺贝尔获得者北京论坛,与公立学校同学开展互动,还有学生自己组织了义工团队,一些学生受到香港机构的邀请,到香港开展交流活动,很多公司志愿者到学校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学生还组织了自己的公益社团,开展君子动手不动口--就是不随地吐痰,把垃圾扔进垃圾筒的活动,城乡小伙伴的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助于帮助农民工孩子融入城市,这在公立学校很难做到,在其他民办学校也是很难做到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