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教育讲坛第三期: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第三条道路(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6日 14:29   新浪教育
徐永光演讲结束后回答听众提问
徐永光演讲结束后回答听众提问

  第四个瓶颈就是初中后怎么办?初中后的农民工孩子几乎就没有出路。我到一个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班级,做了一个现场调查。我问他们,要求都说真话,我说想上大学的请举手。全部都举手,想上大学。问,在这里上完初中以后,想回老家读高中的请举手,因为他们不可能在北京上高中、考大学,必须要回家乡的,要回家读高中的有4、5个举手。我说回去肯定能上高中的请举手,只有一个举手。因为他们回家乡读书,学籍都没有,如果没有后门,没有关系老家的高中都是不接收的。他们现在生活的地方高中不接收,回到老家高中也不接收。北京的职业学校宁可空,在那里呼吁生员危机,宁可让老师回家休假,学校闲着也不接收在北京工作、为北京服务的这些农民工的孩子进来读职业学校。上海有一个调查,初中后的农民工孩子有的年龄很小就去做工了,有的想办法再继续读书,大约30%就在大街小巷游荡,既没有书读,也没有工作,他们也不应该这个时候就去工作。30%在大街小巷游荡,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新公民学校从小就要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同时要考虑学制上逐步从小学到中学到职业学校迈进,当然我们也努力推动公办的学校能够开放资源,对他们实行公平的教育。昨天有一个好消息,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宋庆龄基金会和芳草地小学合作开展了一个超常的儿童教育项目。这个项目已经在八中做了20年了。从今年开始招收农民地的子弟,昨天开了新闻发布会,叫流动超常儿童实验项目开始招生。这个是正式消息,大家可以传达。要在北京现在读书的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农民工的子弟中招收超常生,或者是小神童。按照心理所的研究结果,超常儿童占儿童的1%。现在北京有30多万农民工的孩子,有3千多神童。这些神童,超常儿童,如果他们得不到开发,或者得不到一般的公平的教育,他们的天才就被埋没了。

  流动儿童,他们的流动,开阔了眼界,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财富。我对农民工的孩子讲话的时候,我都讲这样的话,我说你们很有希望,我看过一本书,题目是改变世界的13位美国伟人,他们改变了世界。这本书最后说,这13位伟大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童年的时候都有过迁徙的经历,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从这个州到这个州。我说你们从农村到城市,你们走了很多地方,你们具备了成为伟大人物的条件,只是在北京的胡同里和上海的里弄里长大的,很难成为伟大的人物,而你们起码具备了成为伟大人物的重要条件,你们搬过家,有的搬过多次家,不同文化的刺激,环境的刺激,对有些孩子来说会激发起改变自己人生的强大动力。所以中科院开始要在北京,今年招25名农民工子女当中的神童。四年级开始培养,读4年以后就高考,至于说4年以后他们怎么参加高考,再说。八中的超常生,四年级进入八中,本来要八年才考大学的,八年的课程他们4年完成,他们不是死读书,体育课时间是正常学校的两倍。他们的平均分高于北京重点大学录取线100分以上,百分之九十九点几考入重点大学。也就是说他们用4年读完8年的课程,而且全部以高分进入重点大学,这就是超常儿童。如果你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就白白浪费了,浪费的结果他们可能不好好学习,在课堂上睡觉,看小说,受到老师的批评,受到家长的压制,最后他们的天才被埋没了。这个培养农民工子女中天才儿童的项目很有意义。

  新公民学校开展了大量的生涯教育的课程。百年职校直接切入职业教育。还有教师发展计划,提高教师的素质。

  新公民学校的品牌特征之二是全社会公益资源的共同参与,有政府、企业、家庭、个人、国际机构、志愿者资源。越来越多的民间的公益机构,开始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去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又推出了新公民之友志愿服务支持计划,是建立一个服务平台面向全国的,动员志愿者服务农民工子女。用4句话来表达,叫做资源共享空间、需求对接桥梁,互动参与社区,支持服务平台。这个工作已经开展的非常好,新公民之友的网站建立到现在,也就是半年时间,现在已经是中国点击率最高的公益机构网。上网时排名在300位,现在排名在20多万,几乎超过了所有大的公益机构的网站。说明志愿者对于参与、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非常踊跃。

  新公民学校还有一个品牌特征就是学校的管理体制,作为公益学校的管理体制,是由董事会决策下的校长工作制,具备家乡参与、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学校财务公开、透明这样一种公益学校的管理模式。

  我最后总结的话,正好用得上6月2号《人民日报》一篇报道,报道题目是《在城市,为农民工子女放一张书桌》。这个报道前面的两部分是讲公立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面临的困惑,私人办的民办学校在生存发展中的困惑;第三部分的题目是“新公民的希望”,标题下的引语说:要把接受合格业务教育的权利还给农民工子女,为穷孩子办教育是否盈利是个大问题,穷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公益性的,否则将达不到合格教育的要求。下面两段引用我的话:“无论政府与市场,在满足农民工子女教育需要方面都存在失灵的情况,因此还有第三条路可走,就是公益性非盈利的民办学校,由南都公益基金会捐建的新公民学校就是这样的性质”;“政府与市场失灵为新公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学校定位为非盈利、平民化、高质量,并以此撬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与参与,探索和拓展民办学校的崭新的空间”。

  新公民学校的实践刚刚开始,只有一年多不到两年,谈不上什么品牌,在探索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但是就是在短短的时间里面已经被地方政府看好,他们愿意接受这个品牌,愿意拿出公共的教育资源来支持民办公益学校。这在中国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政府认为这条道路是帮助政府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困难。而且现在社会的公益热情越来越高,全世界的公益捐赠,第一位是捐给教育,在国外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所有上慈善排行榜的,捐赠资金的导向教育都是第一位。

  过去20年的希望工程得到了超过50亿人民币的民间的捐赠,救助了300多万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完成小学学业,建设了15000所希望小学,当然也是和政府合作的,希望小学是公办民助,新公民学校是民办公助。对于希望工程,企业、个人都有这么高的热情,天高皇帝远的帮助农村的穷孩子。而农民工的孩子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很多农民工为企业的发展,为老板的发财流血、流汗,这些老板是不是应该回馈一些给他们的孩子,为他们的员工谋一些福利。对城里的居民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民工为大家的服务,而且农民工的子弟他们注定会成为城里人,他们就是城市的新公民。你现在善待他们,还是排斥他们,帮助他们,还是伤害他们,城里的居民都需要思考。实际上帮助农民工的孩子,也就是帮助你自己,是助人自助。所以我相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新公民学校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得到政府的支持,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向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领域。我对我所从事的第二个希望工程,也就是新公民计划,新公民学校充满信心。也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