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讲坛第十二期: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4)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 11:25   新浪教育
新民讲坛第十二期: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4)
活动现场反响热烈

  这是当下的问题,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传统观念对我们的一些误导。比如说很多人说打是疼,骂是爱。很多人都认可这一点,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话说了很多年了,很多人觉得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甚至有的人打了孩子之后,用这些话来辩解,但是我不相信。我觉得这些理念一定是错误的,打架不一定教育出好孩子,只能教育出一个逆子、心理变态者。打架能让孩子变得听话,但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只是让家长出一口恶气,仅此而已,对孩子没有一点点好处。所以说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一打就很乖,但这种作法很坏,你的暴力教育,它只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一定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周围经常挨打、受骂的孩子,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童年,如果我们的童年遭受到了暴力教育,真的对我们有成效吗?绝对没有的。现在校园侵害案频频在发生,人们一说就是社会怎么怎么了,对这些人是不是不公正,我觉得真的不是社会对这些人不公正,这些罪犯的问题,一定可以追究到家庭教育生活当中去,虽然媒体没有报道。但是我们深入调查一下犯罪者童年成长经历,一定会发现,他的童年或许遭受了挨打、受骂、不被尊重等等。我见过一个人,他现在也成年了。他当时是考了一个很好的大学。他上这所大学的时候,人人都在羡慕他,但是最后他上下学中间,因为谈恋爱不成,就拿刀去杀他的女朋友,虽然没杀死,但是也重伤,因为这个没领到大学毕业证。后来到一个单位工作,当时是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正是当时人才稀缺的年代,进入这个单位之后,单位很想重视他,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只要跟领导有一点点冲突就表现出很暴躁的样子,后来我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生活情况,是他的家庭害了他。他父母都是一个智商极高的但是他妈妈是个心理有些变态,从小他们家里面的三个孩子,不是打就是骂,这个人是老大,他父母亲一发生什么矛盾和冲突,或是其他的孩子发生什么事情,都发泄在他大儿子上,他心理的创伤是非常大的,后来单位待不下去,得了精神病,又住精神病院很多年。由于家长不会跟孩子相处,彻底毁灭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们看一些人和事情的时候,最好追究一下根源,反思一下我们现在对孩子培养的方式,一定不要让这些暴力行为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如果说这些硬暴力很容易让人警惕,一些软暴力很容易让人忽略,现在家长们大多数都有文化了,真正的实行这种硬暴力比较少了。但是我就想提醒大家,我们要注意生活中对孩子实行的一些隐型暴力。举一个例子,很多家长给我写信,我的孩子有毛病,总是不爱跟人打招呼,他的孩子就两三岁,或者是四五岁,很小。每次因为要求孩子跟别人打招呼,这个事情总是跟孩子发生冲突,你为什么见到叔叔不打招呼,有时候孩子跟家长拧着来,就是不说话。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礼貌,可是却不断跟孩子发生冲突,又导致自己生气,最后也导致孩子更拧了。像这样,你有点南辕北辙了,后来我提醒这些家长,你要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这个目标是非常好的,但是你有没有关注,你在培养孩子有礼貌的过程当中,你自己对孩子的行为礼貌吗?你去强迫孩子跟他不认识的人打招呼,或者说强迫孩子说一句他不想说的话,你是不是已经不礼貌了?一个不礼貌的家长怎么会教会孩子礼貌呢。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很多事情是顺其自然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真的是会害羞,可能在某一天,因为某个原因,真的不想跟其他人打招呼,我们做家长的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同时我们自己做出一个很好的表率,见到什么人热情跟别人打招呼。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在于今天这一天怎么了,或者哪一天那件事怎么了,教育是一个很长的事情。今天孩子身上表现的不够好,见了叔叔没跟他打招呼,但是我们点到为止就可以了,我们自己做出表率,热情跟他人打招呼,热情的把孩子郑重介绍给其他人。孩子看到了一个好的榜样,慢慢会学会这些事情的。不要着急,要允许孩子做得不好,做错事,允许他有一个过程,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为了成全儿童的社会道德,有时候会设计一些小细节。有这样一个事情,妈妈和一个孩子两个人登山去了,带的水都喝光了,包里就剩两个苹果了,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这时候妈妈考验孩子?就剩两个苹果了,谁吃大的,谁吃小的,孩子说了,我在每一个上头都咬一口。妈妈立刻就很生气,我问他为什么?孩子说我尝尝哪个甜,再给妈妈吃,妈妈就觉得很欣慰。我看到这个就把这个例子作为好的例子呈现出来了。但是我非常不认可这个例子,不认可她的做法。单单从妈妈进一步问孩子为什么,这一点还是可取的,但是作为一个道德教育的细节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个母亲是恶意试探,孩子如果说我要吃大的,妈妈肯定批评孩子。这个大的该谁吃?妈妈吃了就正确吗。这个搞的太复杂了,出于一个母亲天然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是又渴又累,你也是,做为母亲我会把大苹果给孩子吃,孩子可能会推让,可能不会推让,就让孩子吃了。但是孩子从和妈妈相处的细节中会体会到那种深刻的爱,他长大了也会把这种爱回报给妈妈的。在跟孩子相处中,不要动用太多的聪明和技巧,以朴实为好,以我们的善意投注给孩子,最后孩子回报你的就是简单、朴素、善意。我经常看到一些教育类的书,他们在教给家长一些,应该怎么样,很可能是不对的。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家长,他写了他跟孩子相处的一个小故事,他肯定认为是正确才写出来,报纸也发出来了。有一天他们家里面只有两个橘子了,爸爸妈妈孩子三个人都在,三个人都很想吃橘子,孩子拿出来说,就剩两个了,给谁吃。两个人为了培养孩子孝子,两个人一人一个就把橘子吃了,没给孩子说,孩子眼泪汪汪的,家长觉得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教育孩子要孝顺。但我非常不认可这种教育方法,家长教给孩子的是自私,家长希望孩子做出的表率,自己却表现得那么自私了,怎么教给孩子爱呢?你为什么不能把橘子掰开好几瓣,或者说今天妈妈不想吃,你吃,在这个过程中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做人的。

  卢梭,他是一个哲学家,或者是思想家,也可以称他为教育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别人听你所讲的话,就要设身处地为听话的人想一想,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如果家长自己的行为已经不合乎人情了,怎么可能教给你孩子一些好的东西呢,怎么可能打动孩子的心呢。所以我觉得跟孩子相处,首先要有一份爱心,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我还在一个场合下听到一个人,他也是在教育界是比较有名的一个人,他谈到这样一个例子,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当时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当时这个专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妈妈是个非常遵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小的时候,他妈妈要求,你们不许跟我说你,必须得说您。然后在吃饭的时候,也必须要不能出声等等,反正家里面有很多这样的规则,给他印象非常深刻的小事是,有一次在吃饭过程中,他自己先吃完一碗饭,站起来给自己盛完饭之后,问他妈,妈,你还要饭吗?因为这句话,他妈一下子生气,把筷子摔掉了,问道:你怎么跟我说话,第一你说了你,你怎么能跟我说你呢?第二你问我要饭吗?我是讨饭的吗?这个专家他举这个例子,是想要说明,他妈妈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是要求非常高的人,对他们有很高的教义。但是我非常不认可他这个例子,他自身成长的不错,妈妈可能在很多方面做得确实不错,但是就这一个例子来说,一定是有问题的,我就想一个母亲那么苛刻,故意曲解孩子的用意,恶意猜测孩子的用心,教给孩子不是善良,不是理解他人,也不是礼貌,那也就不是孝顺了。一定要关注我们的概念和我们的行为是否和谐,是否统一,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跟孩子的相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我们与其给孩子讲很多的道理,告诉孩子说应该怎么做,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品德,不如关注一下我们自己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表现的是怎样一种面貌,家长面对孩子,你的行为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的语言是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所以说要关注的永远是你自己。

  如果说现在的道德教育方面,单从道德方面来讲,我们可能给孩子谈了一些,也会关注到一些,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道德教育的层面,可能容易被忽略,就是对学习的管理,我们现在经常把学习管理和道德教育分为两部分来谈。事实上家长和孩子相处得每一个细节,都是他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尤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体现在我们对儿童的学习管理方面,我们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全部贯穿着我们对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个话题。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