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讲坛第十二期: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7)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 11:25   新浪教育

  我去参观过一所国际小学,国际小学的学生穿着是很随便的,没有统一的校服,看起来都是很随意的。那一天举行活动,孩子们排队也不是很整齐,三三两两来到操场上,只要主持人一说安静的时候,马上没有一个孩子说话,非常安静,孩子们都非常的遵守秩序。不像我们小学或者是中学操场上一开会,任你老师在上面喊破嗓子,大家在下面交头接耳的。还有我参观了教学楼,布置得非常漂亮,有几个古董商,有的古董没有地方放,就放到了教学楼大厅里面,孩子们来布置这个大厅,有的壁橱是开放式的,放着很精美的工艺品,在那样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孩子乱去动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保护得非常好。如果这个场景移到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怎么可能?我们的小学,学生动不动砸玻璃,乱七八糟,白白的墙一会就有黑脚印上去。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孩子平时太不自由了,他的精神和情绪太受压抑,只要一有不被监督的角落的时候,他就要去放纵自己。如果孩子平时能够充分的享受自由,这个孩子多半是会非常安静的。所以我们看过分闹的孩子,往往也是生活中被管制的太多了。

  我还在一个小学里面见到一个场景,那个老师要求孩子,平时孩子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是老师规定好的,必须怎么做。有一天老师也是突发奇想,让孩子们自己管理一下自己,拿了一些需要贴到走廊上面的标语,一共是4层楼,告诉孩子们说,你们自己去贴吧。结果这些孩子就完全找不到感觉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来行使他们的权利,胡乱贴,根本不可能均匀把这些标语贴出来,这些小细节就显现了我们教育上的失败。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那么不听话,真的因为我们平时压抑得太多了。他们为什么做事情那么没谱,连个标语都不会贴,这个真的不能怪孩子,我们平时对他的管制和教导太多了,我们平时不懂得给他放权,不懂得让他去犯错误,不懂得给他自由,最后他感觉真的什么都不会。

  所以说,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他面对了很多的问题儿童,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要对付许多孤立的问题,只要一个问题就可以提示出教育的基础,我们怎样给儿童自由。蒙台梭利最初是研究儿童精神病学的,他后来就发现,很多儿童精神病患者,他的病因就是在家庭教育中,不是遗传,不是其他的问题,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所以说他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一个问题就可以提示出教育的基础,就是怎么样给孩子自由,只要给了孩子自由,只要我们给了他尊重,给了他选择,允许他犯错误,孩子很多的问题,都会慢慢的消失掉。

  品格和心理成长第三个途径就是是否给孩子足够过的阅读,关于阅读刚才我们讲了很多,这一块就不多讲了。简单得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心灵的导师,让孩子去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在跟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阅读对孩子的品德成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者说,人们已经发现,情商和智商是直接相关的,一个智商非常高得人,情商往往也是不错的,一个情商高的人,智商也不会很差,阅读可以促进孩子智商的发育,同时对情商也是有很好的成全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所以说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优良的人,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同样不要忘记了阅读,阅读有时候也是心灵的自我修复,包括成年人也是这样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带着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长大成人的,在后天自我完善当中,同样也离不开阅读,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深有体验,从我周围很多人身上,我也看到了这一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这一点也有阐释,因为思维的力量使我们摆脱对于本能、欲望和惯例的奴性和屈从。比如说反思精神,我们童年没有培养出来,如果我们有很好的阅读的话,这种反思精神,可能会慢慢回来的,很多优秀的品德,也会慢慢回来。

  现在我觉得有些教育的观念还是需要我们去理清、梳理一下,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说法,是最能误导家长的,家长们也经常听到,孩子和孩子不一样,老师你讲的虽然都挺好,我也认为你讲的是对的,但是孩子跟孩子不一样,认为世界上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一个孩子一个样,我的孩子就得用我的方式教育。我非常反对的一句话,孩子和孩子不一样,世界上没有普遍适应的原则,这是对公众的误导。我想说的是孩子和孩子是一样的,世界上就有一些共有的教育原则需要我们去遵循。

  我经常觉得教育可以和医学进行类比,大家想,人和人是不一样,病人A和病人B不一样,我们不能说天底下这么多人,每人都有一套医疗办法,不可能的。在千差万别的变化背后一定有共同的东西,比如说张三这个病需要这个治疗,那个人需要那么治疗,但是背后是不是对症下药,教育也是这样的。我们首先不把握共有的教育原理,而强调孩子的差异性,最后你就可能走偏了,走到教育的反面,首先我们要关注教育的同一性,再关注差异性。畅销书《命运》的作者说,对一个人有效的方法,也会对所有人有效。

  如果我们能够赋予孩子一种责任感和欣赏,那么我们的孩子会发展出勇于担当和自信自尊这样一种品格来,这真的是教育中的公式,教育中的真理。如果我们总是在生活中跟孩子讲条件,不断的去命令孩子做什么,用一种家长的强权姿态去管理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发展出一些这样的品行来,讨价还价,自卑或者是逆反,这些是永远成立的,对任何的孩子都适用。所以教育中真的有很多这样的公式,我们可以说教育具体的方法确实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它背后的原理和原则一定是相同的,就像一条红线一样,我们首先要把握住原理的这条红线,才可能产生围绕它的无穷无尽的方法。

  讲到这里,有人也会问,老师,我怎么能够做到把握住重点这条红线去产生这么多的方法呢?你需要有两个老师,第一个老师就是书本,书本这个老师是不是很好理解。我们做家长的要多读书,看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现在这方面的书也很多,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我记得我女儿刚出生那会,我当时想要找到一些家庭教育的书,在90年代初期,真的不是很容易,现在我觉得家庭教育的书太多了,我们可以读一些,当然也要注意挑选。现在教育的书确实是鱼龙混杂,在挑选图书方面我有几点建议:首先,我不太赞同过分详细的年龄划分。人前面的东西,都为后面东西做了垫底了,打下了基础。一个孩子12岁表现出的问题,可能是8岁,甚至2岁就开始形成了。所以说你不可能到后面,中间的那个一节中凭空寻找一个答案,很多的教育问题要追溯到最初,开始做好了,很多的问题会做好的,再一个教育的原理,我觉得永远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在面对孩子,3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尊重他,该给他自由,到了他18岁的时候,同样,教育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一以贯之的,前后的价值观一定要统一的,不可能这个阶段有一个教育,那个阶段有一个教育。我看到一个教育协会做了一个课题,我觉得有一些是假课题,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研究,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我不认可,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没有的。而这作为一个课题去做,显然有点不太靠谱。

  还有,关于选择图书方面,我也不赞成把性别隔开了谈,比如说男孩子怎么教育,女孩子怎么教育,其实这背后的教育原则都是一样的,男孩、女孩都可以用同样的教育手法,只要不刻意把男孩子当女孩子培养,给男孩子穿花衣服,把女孩子当男孩子一样,这就够了,男孩子和女孩子都需要健康、正常的教育,在健康、正常的教育下,男孩子自然会长成一个阳刚的男孩子,女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优秀的女孩子。这可能有小的差异,男孩子活泼一些,女孩子安静一下,我们共同尊重他的天性就可以了,不需要分那么细,有人说尹老师,你写那本书,你的女儿是女孩子,能不能写一本男孩子怎么教育的书?我说不是的,我那本书不只是写我的女儿,杂七杂八写了几十个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

  还有的书特别的可笑,《你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应该是写给妈妈的,我是个爸爸,你能不能写一本《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呢?我说那你这样要分的话,爷爷和奶奶还要教育孩子,我还得写一本《好爷爷胜过好老师》《好奶奶胜过好老师》,现在保姆也参与教育儿童教育也很多,是不是专门要给保姆写一本书,我认为这用不着的。我们知道,大学教育系,不可能说男老师教育学,女老师教育学,是不是?这跟医学一样,男医生和女医生学的教育原理是一样的,我们作为父母亲要学习的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可能爸爸做一套,妈妈做一套,在家庭生活中,恰恰要防备的是父亲一套,母亲一套,包括爷爷奶奶,教育价值观必须要统一,只有统一的东西才是美好的,最后才能形成儿童统一的价值观,两个人一人做一套的话会把孩子搞乱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要掉入概念的陷阱。现在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特别喜欢对产品进行细分,对产品进行细分是商业时代的营销手段。比如说我的杯子要分成咖啡杯、茶杯进行产品细分。教育一定要做得简单一些,不要分的太细,分的太细反而会把自己搞得特别复杂,特别乱了。一个碗在教育中可以用来吃饭,可以盛菜也可以吃水,做的简单点,我们做家长也轻松,孩子也会觉得很轻松、很简单。

  经常别人会问我,能不能推荐两本家长们应该看的书,我想了一下,这有三本书,我今天推荐给大家,一个是卢梭的《爱弥儿》,这本书我建议家长们一定要看。有人说凭借卢梭使世界发现了儿童,我觉得这个话得真的不过分,我们想要理解自由的价值,尤其要读一下这本书。买书的时候不要买简写本和改编本,要买原著,我建议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比较好,或者是其他一些好的出版社的。

  再一个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这个书也非常好。陈鹤琴是30、40年代的一位家长,但是他的教育思想,到今天,大部分还是不过时的,也是非常先进的。

  魏书生是当代的著名教师,也是一个教育家,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可能原本这本书是写给老师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书对家长来说同样适用,很多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非常好的,这本书做家长的也可以看一看。

  当然我最推荐还是我自己的那本书,我那个书用很多的心血写出来的,它能够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本身也证明了它确实对家长是非常有效的一本书。

  我们说到第二个老师,就是孩子,很多人就会对这一点感到奇怪,第二个老师怎么是孩子呢?这个我举一个小例子大家就可以明白这一点,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带他儿子出去旅游,回来以后,走了一个星期,误了一个星期的课,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来以后,妈妈赶紧把这一个星期的家庭作业找来,想让孩子把这一个星期的家庭作业补上。孩子是急于想把出去写的游记整理出来,把拍的照片,一起放到博客上。小孩当时是小学生,4、5年级,由于这个事情两个人发生冲突了。后来这个妈妈给我打电话,你说该怎么办?我说这个事情太简单了,你就听孩子的就行了,以后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事情,就该听见的。她说不写卷子怎么办?我说如果这种情况下,你强行让孩子写作业,第一,这些作业的内容进入不到孩子的知识系统;第二你还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逆反情绪,从长久的发展来看对孩子是伤害而不是成全,反而是更坏。如果你让孩子写博客,无意中让他练了笔了,写了几篇作文,这个对孩子多好,他有一个博客,去操作博客,这本身是很好的教育。家长们在这些小细节上,类似生活中的细节很多,我们要多听听孩子的,小到写作业,大到孩子选专业,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学文科,以后工作不好找,非得让孩子选理科,为此跟孩子发生冲突,有人就来问我学文科好,学理科好,后来我说,只有你的孩子知道学文科好,还是学理科好,条条大路通罗马,上帝创造了一个人,就一定会为你准备一份事业,准备一个好的人生。只要没有破坏,那么你的孩子,不论怎么样去生活,都会生活的很好的,都会找到他应有的位子的。这个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的一句话,他虽然可能是谈论经济,但是用到教育中同样适用的,就是我们一定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自己所做出的判断,会比你做出的判断要好得多。

  做父母的似乎看起来还是比较难,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家长都很用心,我们在做家长这件事,完全可以坦然一些,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只要我们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经常反思一下自己,其实每个人都会成为好的父母的。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就是这四个方面,举了很多的例子,大家想一下,我们提炼一下今天的内容,其实是很少的。应该就是前面这4个词,就是尊重、自由、阅读、表率。我们做家长的,做到了这几个方面,其实教育真的就做得又简单,又美好了。最后我加了一个运动的词汇,我今天虽然没有谈运动,但是我通过研究,越来越觉得运动对一个儿童非常重要,我们在培养孩子智力和情感方面,不要忘记了他的运动方面的培养。运动的培养,他不仅是在于身体体能方面,也在于情感和智力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做一个好家长其实是很简单的,最美的教育真的是最简单的教育,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做到这5个方面,记住了这5个词,我们就做到了美好的教育,我们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的家长。今天跟大家就交流这些,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