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讲坛第十二期: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 11:25   新浪教育

  我现在经常接待一些来咨询的家长,大家知道来咨询问题最深的是哪一类吗?来找我的是孩子产生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非常多的孩子,家长往往都是非常精明强干的,父亲一方特别能干,或者是妈妈一方能干,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双方都非常能干。这些家长非常不能理解,我们两口子智商那么高,做人那么好,我们对工作那么认真,为什么我们就养育出来那么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这些家长非常的痛苦。最后能给出的答案,就是因为你太能干了,你属于第二类家长,你不懂教育,可是你处处要去管制你的孩子,处处想要管理你的孩子,自以为你懂教育,使得孩子反而产生严重的扭曲,我前不久接待了一个家长,妈妈是大学教师,是一个博士,爸爸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司的总经理。按说这样的家庭,真的应该是培养出非常好的孩子。妈妈可以说对孩子也非常用心,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我没有一天不关心他的学习,哪怕我出差,也会打电话问他,作业写完了没有?考试没有?考的怎么样?班里面排第几名等等,包括他吃饭、穿衣都关照到,结果为什么我的孩子是这样子。他的孩子现在也已经上大学了,考大学的时候,考的非常糟糕,通过爸爸、妈妈的关系,勉强上了一个二本,本来孩子想学设计专业,但是父母亲认为那个专业不太好找工作,就让他学化学专业,父母亲在这个行业里面会给他找到很多的关系,可以给他安排工作。孩子进入这个专业以后,非常不喜欢这个专业,天天上网不学习,结果门门功课不及格,学校要开除这个孩子,妈妈就着急了,跟学校做了很多关系,让孩子几科能过。毕竟有4年,一二年级可以让他过,越往后越难。后来这个母亲找了一个人,跟这个孩子同学校的同学,让他这同学来天天监督他,告诉这位同学,他的孩子什么时间上网赶快给她打电话,做母亲的立即跑到学校去把他从网吧里面拎出来。他哪天不学习,不上课,你也给我打电话,我把他从宿舍拎到教室里。这个妈妈累死了,后来儿子就跟他这个同学扬言,你要是再告密,我就杀死你。我说你不要这样了,一个是你累死了,而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可能有潜在的危险。这个母亲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管制过度的,你分析一下,她的孩子的成长经历,没有任何自由可言的,从小孩子吃多少都要妈妈说了算,穿什么衣服妈妈说了算,每天做作业都要检查,上大学还要帮他选作业。而且他父亲整天在孩子面前,你看你,我像你这么大都怎么样,父亲不断用自己的强来对比孩子的弱,孩子这个心理完全没有成长起来。相当于一个人的双腿从小被捆绑着,现在到18岁突然放开让他走路,他怎么会走路呢?这种强势的家长太多了。我们现在不是给孩子爱太少,而且给孩子管制太多了。

  现在一说孩子出现问题,说现在的孩子被溺爱坏了,这是一个误导,我绝对不承认孩子是被溺爱坏了。溺爱和爱这两个概念,绝不是一个程度上的深浅,有很多人以为,溺爱就是爱的太多了,我就少爱孩子一些,我对你狠一点,以为就不溺爱了,这是对爱决然的误解。我觉得溺爱的本质是什么呢?首先是管制,什么都要去管这个孩子。再一个过度的包办,还有太多的批评。这是溺爱背后隐藏的所有的东西。而爱呢?爱的本质首先是要给孩子自由,给孩子宽容,给他欣赏,爱和溺爱,所成全的东西,或者说最后的教育走向是完全不一样的。溺爱下的管制和批评,会阻碍一个儿童潜能的发展,会让他的恶习生长出来,人的天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点的东西,在正常的情况下,孩子的自然表达一定是善和美的,恶和坏的东西一定是不良刺激下才能产生,就像人的肌体一样,正常的情况下是健康的,肿瘤、癌症在不良的刺激下才会产生,道理是一样的。一个孩子在自由、宽容和欣赏的环境中,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千万不要把溺爱理解为爱得太多了。现在的问题的根本就是我们给孩子的自由太少了。我经常一说到给孩子自由太少了,希望家长们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很多家长会大吃一惊,那不就无法无天了。自由的含义绝对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胡作非为。胡作非为,恰恰是不自由的一种表现,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到什么叫给孩子自由。

  我有一次在操场上看见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孙子在操场上玩,操场铺的是塑胶跑道,有小颗粒的东西,那个孩子有一岁半左右,刚刚学会走路,走得很不稳当,摇摇晃晃的,操场很平,也没有人,也没有学生在那块上课,空空荡荡的一个操场,也是孩子很好的玩耍的地方。孩子摇摇晃晃走的时候,老人就在后边喊着,你慢点,慢点别摔倒了,大家想想,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是不是应该摔跤的,老人是出于爱孩子,一个劲的喊别摔倒,你就剥夺了孩子的尝试权和犯错误权。孩子对地上的小颗粒很好奇,就蹲下身来用小手拿这个东西,奶奶马上就说,别弄那个,那个脏,不好,孩子就不敢了。过一会,孩子看到旁边有一个小树棍,奶奶又说这个脏,又给扔掉了。我看了一会,老人跟孩子相处跟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不论做什么,奶奶都要唠叨,这种唠叨的后果就是降低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不敢去尝试,干什么都胆战心惊,会阻碍他潜能的发展,你对他本身都有影响,孩子多摔几跤才能学会走路。到不再摔跤的时候,就摔不着孩子了。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些小细节。还有一天我坐北京到天津的动车,一个姥姥和妈妈领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大概有8、9岁,孩子可能是第一次坐动车,一上来感觉非常的新鲜,跟飞机式的。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弄弄这个,弄弄那个,这个孩子行为很简单,没有破坏性的行为。结果这个姥姥和妈妈一直训着孩子,嚷到:不要弄那个,干吗弄那个,可是她们平时在生活种习惯了这样不断的唠叨孩子,孩子不管干什么,都教训到:你能不能乖乖坐一会,一个8、9岁的孩子,怎么可能那么乖的坐在那儿。探索是人的天性,尤其是一个男孩子,好动是天性,一会男孩嫌姥姥和妈妈唠叨多了,他想去上厕所,看到厕所那个门很好玩,妈妈说我跟你一起去,孩子特别不愿意,就说我自己去,妈妈说你自己怎么知道关门。孩子说我自己找呗,妈妈就不同意,非要跟孩子一起去。这样的小细节,我们生活中见得多了。教育大的理念差不多,都知道给孩子教育,分水岭在哪儿?就在这些细节当中,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小细节都处理好了,你的教育也就做好了。

  哲学家弗洛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我真的觉得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的爱是堕落的,已经接近统治和占有了。我们包办了孩子太多的东西,给了孩子太多不自由,扭曲了某种天性,又去指责孩子,你看你,连衣服自己也不会穿,书包自己也不背,上大学也不会洗袜子等等,都是由于我们前期对儿童的自由剥夺的太多。

  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在新的时代,面对着我们的孩子要从新反思一下到底如何做父母。一个做母亲的人或者说一个做父亲的人,毫无节制向孩子表达爱是很容易的,有节制的、体面的表达你的爱是很难的,起码你身上具备人文精神,最起码我们理解自由的价值,如果不理解自由的价值,真的很难给孩子很好的教育。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失掉自由不能成人。台湾著名的学者傅佩荣也说过,真正的成长必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如果教育的问题,我们看不到他的出处,就不存在认识,事实上也就不存在解决。如果我们认为,孩子是被爱坏了,少给他一些爱,这就走到了教育的反面。如果我们真的知道,孩子的问题是我们管的太多了,给他一些自由,孩子就成长不错,我们就找到了很多问题解决的出口。

  现在不光是在家庭教育生活中,学校教育也是过多的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有一个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是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他想要在他班级里面开展阅读活动。这个老师对阅读是有很好的理解的。他就说我用很少的时间讲完课就可以了,用很多的时间引导孩子们阅读。这个想法非常好,整个阅读设计的也非常好。但是他做了不到两个月,就没法往下做了,不能够坚持了。为什么?他说不光是来自学校以及家长的压力,就那些班里面的孩子们,四年级的孩子,那么小的孩子,第一次听说不上语文课了,不做无聊的段落分析和中心思想总结了,一开始孩子们是很高兴的,结果搞了两个月,中间很多孩子自己都开始到处找校长告状了,有的是几个学生联合起来找校长告状,孩子告状告的内容是,我们老师每天不给我们讲课,每天给我们看小说,事实上孩子是很喜欢看小说的,孩子之所以找校长告状,一个是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再一个孩子们自己也是从内心认为,老师让我们阅读不是在学习,好像讲课才是学习了。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问题呢?自由精神在我们四年级的孩子身上已经看到是多么的少了。也是这个老师跟我说,他不相信他班里面这些告状的孩子们真是喜欢上那样的语文课,而不喜欢阅读。他觉得孩子真的爱读书,平时讲语文课很多孩子是不爱听的,既然孩子那么喜欢阅读,为什么不敢真实的表达自己对阅读的喜爱,要求学校让这个老师做回到以前的语文课的模式,这就是孩子们已经不会自己去思考了,自由精神在儿童身上已经流失的很多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