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舟子微博(http://t.sina.com.cn)点名唐骏学历造假以来,事件持续发酵。在媒体和网络构成的舆论环境中,一起学历证伪上升到了学历与能力之争、诚信与作伪之争。这种争论是有意义的,即便作为当事人的双方已逐渐偃旗息鼓,但通过争论来辩证当下存在的一种社会通病,可以说是一次集体性的反思,对于澄清普遍存在的唯成功论和唯学历论,呼唤内心中的道德力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以揭伪斗士出现的方舟子,还是以自我辩护者出现的唐骏,客观上都起到了标本功能,然而如果围观者纠缠于个体的道德审丑,而忽视社会群体的诚信自省,那么事件的积极意义很可能被集体喧嚣所消解。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唐骏学历门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普通人未能幸免。从被曝光的西太平洋大学中国校友名单来看,真正大富大贵的并不多,多数只是一般白领和中层管理人员。他们谋求这张文凭的动机和手段,未必都是不道德的。很多人看《围城》,习惯于嘲笑方鸿渐的克莱登大学学位,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方鸿渐的学术水平究竟如何?从《围城》的片言只语来看,方鸿渐至少懂三门外语,其哲学和文学功底也是不错的。就其取得假文凭的动机来看,只是糊弄家里长辈,谈不上有什么大的不良,但是方鸿渐终生羞愧于这张假文凭,即使后来关系到生计的时候,也没有拿出来示之于人,从职业诚信来说,方鸿渐并没有失守。对这样的人,有必要去批倒搞臭,永远打倒吗?
方舟子最新博客示意无意继续勇追猛打,表现出了客观和冷静。但有一种舆论希望一查到底,把学历门的真相公诸于众,甚至希望把唐骏的数百名“同学”一一曝光,把更多的野鸡大学一网打尽。因此,有意息事宁人的方舟子被这股力量所伤及,有人发帖直指方舟子收受“封口费”。
就媒体还原真相的本能来说,继续拷问学历门的真伪,发掘那些野鸡大学学历持有者,的确能够极大地满足自我成就感和公众好奇心,尤其是在这张名单上,很可能出现唐骏式的名人。对于部分网上好事者来说,用“人肉搜索”来追查人性的丑恶面,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究其性质,网络和媒体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满足公众的“审丑”趣味。有时这种揭露能够起到监督和批判的作用,但另一个副作用则是把矛盾聚焦在几个“丑角”身上,把当事人的责任无限放大,而忽视集体意识自我批判。
就拿学历门本质上所反映的诚信问题而言,最近上海市社科院公布了一项“关于社会诚信问题”调查,在这份较为权威的调查中,90.2%的受访者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将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正在下降。类似调查在重庆等地也得出惊人相似的结论。如果大多数人对诚信其实并无信心,但是在一起假学历事件中,却把矛头集中在买得起假文凭的少数人身上,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如果社会舆论满足于这种道德公审的喜好,就会把有意义的争论演变成一种群体性的喧嚣,而真正应该得到自我批判的集体意识则被轻轻放过。长此以往,则将使社会的道德水准和反省能力下降。因此,学历门大可以就此关上,对于社会诚信的自省却不能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