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时评:网络素养大讲堂 尊重未成年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 11:35   新浪教育
知心姐姐卢勤以拥抱鼓励孩子
知心姐姐卢勤以拥抱鼓励孩子
于丹老师与孩子“蹲下来”说
于丹老师与孩子“蹲下来”说
淘米总裁汪海兵与孩子们平等
淘米总裁汪海兵与孩子们平等
金玉婷在孩子们的衣服上签名
金玉婷在孩子们的衣服上签名

  参加过网络素养大讲堂的人都能感觉到,大讲堂是一个特别的讲堂,在这里,没有权威,没有说教,孩子们与专家、学者、名人们面对面平等对话、坦诚交流,面对未成年人,嘉宾们没有架子,没有居高临下,用教育界的行话来说,就是面对未成年人,“请蹲下来说话”。因为唯有与他们目光平视,平等交流,真诚相待,才能赢得未成年人的信任与理解。网络本来就是开放的、多元的、现代的,网络素养教育更要提倡这样一种理念,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应该倡导的新型未成年观。要求确认未成年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能因为他们的相对不成熟而抹杀和忽略他们的独立人格、自我意识。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是每一位成年公民的责任,2007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第二十七条),“尊重”显著地摆在了“保护”和“教育”之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其中,10–19岁网民占比为31.8%,规模超过1.22亿人。如果再加上10岁以下的网民,到去年年底,中国未成年网民已超过1.26亿人。搜索引擎用户的年龄分布比全国网民总体的年龄分布更为集中,其中10-19岁的用户占36.0%。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学生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达81.0%,小学生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达到82.3%,

  为什么未成年人热衷于互联网呢?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比有多元性、平等性、互动性。互联网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能尽情翱翔的空间。网络让他们不再受学校家庭条条框框的限制,让他们不用再忍受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唠叨,不再担心是被动地接受者,不再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能表达,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最佳化地表现自己。他们受到了尊重,网络上他们是独立的自我。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就是这样逃避现实,在网络聊天、游戏中找到平等,找到快乐,找到理解,找到尊重。

  网络素养大讲堂的嘉宾们,正是开篇所提到的这种理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他们来到网络素养大讲堂,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更不是权威的掌握者。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对网络的理解与思考,倾听孩子们的呼声,关注孩子们的反馈,吸收孩子们的思想,解答孩子们的困惑,一言一行无不表现着对孩子们的尊重。

  王小丫是中央电视台的明星主持人,可是她来到网络素养大讲堂,却是不像明星的明星。主办单位授予王小丫等人“关爱未成年人黄丝带行动‘爱心大使’”荣誉称号的时候,她现场邀请了一名孩子来主持授牌仪式,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们热烈地鼓掌,全场的氛围也热烈起来。

  “知心姐姐”卢勤已经62岁了,却还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孩子们尊重她、喜爱她,不能跟爸爸妈妈说的话却告诉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知心姐姐确实能够知道孩子们的心。而且永远是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告诉孩子们“你能行”。大讲堂活动时,孩子们看到知心姐姐,问题一个接一个,知心姐姐分别将他们请上讲台,近距离,面对面地为他们解答。其中有一个爱短跑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很是苦恼,知心姐姐告诉他“你跑百米的时候是不是目标非常明确?人目标明确的时候就跑得快,学习也一样,你如果把学习作为短跑,把比较差的功课直奔它去,集中全部的精力你一定会出速度的”,并且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全场的所有人给他鼓励“**,你真棒!”。

  于丹老师来到网络素养大讲堂,从网络讲到人生,告诉我们“一个人走遍世界,跃过千山万水,最后要抵达的是真正的自己。网络给了我们什么好处?它给了你前所未有辽阔的知识平台,它给了你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空间,它给了你与社会的交往和关系的建立,它给了你一种自我的确认和自我方式的表达。”她还说“一个人正确的时候,他的世界才是正确的。”怎么来做一个正确的人?从于丹老师与孩子交流的细节我们可以略知一二,孩子向于丹老师提问题,老师拿着话筒,蹲在孩子身边,一问一答,直至问题解决。于丹老师曾经诠释过,什么是老师,她的学生曾经给她送过一个自己亲手绣的十字绣,画面是一个很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给一个小女孩缝补翅膀。寓意是孩子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在他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要寻找为他缝补翅膀的人。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能够包容他们,能够爱他们,能够鼓励他们缝起翅膀,重新还记起天空。老师就是为孩子们缝补翅膀的人。这个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爱孩子的每一个人。

  比如说“法官妈妈”尚秀云,自1987年9月开始,一直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已经有23个年头了。作为我国第一代从事少年审判的法官,22年来,共审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826件,无一件被发回重审;共判处未成年犯1000余人,其中适用非监禁刑256人。在被判处非监禁刑的少年中,有100余人考入了各类专业学校,22人考上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在内的大专院校,3人考取了研究生,2人出国留学深造,其它人也都自立自强,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重新犯罪率低于1%。这些失足的孩子们更需要那个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碰到法官妈妈,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幸运。在她的眼里,这些未成年犯也是普通的孩子,他们也应该获得关爱和尊重,他们是可以教育挽救的,少年审判与普通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侧重庭审的教育作用。少年法庭的庭审不仅是一个查明事实,辨法析理的过程,还是一个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和思想矫治的特殊课堂,利用类似于医学上的休克疗法,基于刑罚的严肃性,使未成年被告人深刻认识罪行和错误,痛改前非。现在,不良的网络环境在这些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等到法庭上再来教育挽救就已经晚了,所以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开办网络素养大讲堂,提高孩子们的网络素养是及时的、必要的,应该鼎力支持的。(文字/海悠 摄影/季彬)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