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教育部门为何现在才开始“捉野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1日 09:41   重庆晨报

  教育部19日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四百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这四百多家中外合作办学都是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这是2004年国务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教育部首次全面系统公布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信息。

  很难想象,如果不是这段时间唐骏“学历门”被炒得沸沸扬扬,教育部会不会在高考录取这个节骨眼上“及时”公布国外正规大学的名录。

  尽管来得晚了些,但或许可以看作是教育部释放出的“捉鸡”信号。按照教育部的说法,部分留学人员、留学中介机构和国内院校对国外学校情况缺乏真实和全面的了解,有的留学人员到国外后发现上当受骗,损失很大。

  可让人费解的是,教育部门这一“规范自费出国留学活动,加强对自费留学中介和其他涉外教育活动监管”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为何现在才出台?

  在洋学历崇拜盛行的今天,中国留学生主动到国外“被野鸡”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回国后风风光光地找到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事。教育部门似乎也不太愿意打破这种默契,有监管失察之嫌。

  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本身就有甄别国外大学是否是“野鸡大学”的义务,有对通过投机取巧获得“野鸡大学”文凭进行打击的义务。

  教育部门从国家战略考量,也应有引导人们树立“讲求真才实学,崇尚诚实守信”文凭观的义务,不断改善选才制度,这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根本所在。

  前几天,关于唐骏假博士学位的曝光,几乎引发了全民对“学历崇拜”的口诛笔伐,对唐骏的谴责,归根结底落在了“诚信”二字上,但人们并没有否定唐骏的个人能力,唐本人也并未因能力问题被新华都解职。

  如果换个角度考虑,唐骏没有博士学历,能轻易敲开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大门,展示自己的能力吗?这就是教育部门要思考的问题了,尽管大家都知道“文凭并不代表水平”,为什么人们仍然习惯带着“文凭高下”的有色眼镜来选取和提拔人才?这显然跟教育主管部门长期以来的引导和根深蒂固的学历崇拜有关系。

  在国内高校里,“野鸡”也不少,各种名目的硕士班、博士班满天飞,对象大多是企业高管,国家官员,交钱如果能获得知识还好,可大多情况下他们根本无暇认真学习,交钱获得的仅仅是一纸文凭而已。真文凭都未必能获得真知识,何况“野鸡”来的伪文凭呢?

  诚以为,教育部一方面要拿出决心,整顿国内外文凭批发产业市场,让“野鸡”们无藏身之地,另一方面要大力在社会上掀起崇尚真才实学,讲求诚实守信的用人风尚,创新不惟文凭论的选材机制,立法管理,重树道德,诚信,责任的社会公民意识,这或许才是教育之根本,国家发展之根本。  文/王方杰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