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理专家李子勋: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 14:31   新浪教育
主持人殷智贤与心理专家李子勋
主持人殷智贤与心理专家李子勋

  针对中国家庭亲子交流现状,和谐家庭基金和新浪教育联合推出“大型公益访谈”,每周四下午2:00-3:30现场直播,话题将涉及亲子伦理、早教、亲子沟通、家长角色解析等多种内容。本期做客嘉宾为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以下为此次访谈的文字访谈实录。

视频:心理专家李子勋谈如何进行正确性别教育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殷智贤: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和谐家庭基金项目执行人殷智贤,感谢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和谐家庭基金公益大家庭,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公益教育帮助大家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是我们整个教育的宗旨。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李老师你好!

  李子勋:你好,网友好!

  殷智贤: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怎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李老师多年来不仅从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还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他常年在很多媒体、杂志的心理方面都做过专家指导也写过很多专栏文章,和大家探讨我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惑。今年和谐家庭基金教育主题是千万家庭共建和谐亲子关系,在以往不同期的讲堂里,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网友都在问一个问题,就是说我觉得我的儿子好象有女性化的倾向,家长很苦恼。但是现在好像还没有太多的家长问我的女儿有男性化的倾向。

  李子勋:也有。

  殷智贤:可见性别教育是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再一个我们现在已经看到有网友在问了,为什么现在这些年我们看到性别认识模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李子勋:性别教育从心理学讲从2岁以后就开始的,因为实际上2岁的时候女孩子就不用穿开裆裤了,男孩还穿开裆裤。真正的性别意识是从5岁,孩子们已经接受自己是女孩了,习惯了女孩的穿着、打扮,男孩子习惯自己是男孩了,实际上这个时候孩子对性别的意识很差,还是家长决定让孩子穿什么、做什么,鼓励他什么行为、不鼓励他什么行为,用这种方式建立他的性别,同时我们赞美他是男子汉或者是美丽的公主,帮助他建立性别。但是性别的养成是5-12岁就是青春期之前,随着他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有一个性别的社会认同过程,这叫社会性别。这样一个社会性别就让他逐渐养成的更接近于他性别的情绪、行为和内在心理结构,这个要五六年,直到他青春期到来第二性征出现,这样他就完全固化在他的性别期间里面了。在5-12岁期间他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即便他知道他是男孩,但是我们身边都是女老师就会形成他对女性老师的认同。比如说男孩子似乎更容易出现女性化,这是跟我们社会教育在孩子小的时候更多都是女性作为老师有关系,还有我们的社会文化是母性文化,都会让男孩看起来相对比较柔和。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几年我们社会夸大了伪娘、伪男,可能是来源于媒体的宣传,我们视觉中就更容易注意到孩子在发展中出现的偏移。但是实际上第二性征呈现起来之前,男孩和女孩的角色虽然是心理上是,但是很难从穿着上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过渡期,直到第二性征出现了,才会决定他的性别,同时如果他不喜欢自己的性别也是从12岁以后才会显出来。所以5-12岁这个阶段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心理学认为不是问题,还是要从青春期之后,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还是偏向于对男性角色方面的困难,因为我们社会很少有很强悍的男子形象,哪怕是在电视台广告里面出现的男人都比较温和,这跟我们现在整体性别发展也是有关系的。

  殷智贤: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其实无论怎么样,家长如果生了一个男孩在中国现在的环境里面,好像觉得比生女孩来的更让人有成就感。可是如果发现自己的儿子没有他期待中的男子汉的表现的话,很多家长还是会深深的失望。现在我们总是在谈男孩女孩一个样,这句话开始是从不要歧视女孩开始的,男孩不要像女孩一样的宽容度我们可以把握到什么程度?

  李子勋:其实中国一直缺少标准的男子形象,像戏剧里面一些角色都不是很阳刚的,所以在中国一些男孩不是很阳刚,虽然他的内心阳刚,但是很多行为我们是会被制止的。比如说上学的时候老师不让孩子打仗,而且在家里面母亲带孩子多,母亲会忽视掉男孩的阳刚性格而会注重儒雅的性格,所以有的男孩子是从青春期以后开始阳刚的,开始长“角”了。实际上青春期以后,我们会发现中国的男孩子还是有男孩子味道的,在小学是不够男孩子。男孩子一个是敢冒险,还要敢负责任,而不仅仅是瞎闹。青春期以后一个男孩子朝着社会角色的模仿,比如说我小时候喜欢周润发,因为他演《上海滩》、小马哥。

  殷智贤:我们现在无论是文化的传统习惯性的男性角色塑造也好,还是现在现实当中大量的女幼儿园老师在带孩子的环境下,我们如果真的期望自己的儿子更有一点血性的话,父母要注意培养他什么样的素质?

  李子勋:智力发展小时候女孩子比男孩子快,男孩子八岁的时候,相当于女孩子七岁的时候。像小学的时候,班里的班长基本上都是女孩子,男孩子一直是在一个相对弱势的环境里面长大的。我想老师怎么样多给男孩子一些责任,包括妈妈,如果是男孩子的话更早给他一些做决定的权利,他犯错不要过多的责怪他,而要让他承担责任。老百姓一句话男孩贱养女孩娇养,所以男孩子小时候要看松一点,让他去闹去受挫折在同龄孩子里面受挫折,不要让他吃好了、穿好了,就是要让他有欲望,就是有点饥渴,别人有的东西他没有,总是处在要的状态,因为这个男孩子才会奋斗、竞争、珍惜。如果带男孩子和带女孩子一样的话,什么事情都是父母来替代,要什么都立刻给的话,这样对男孩子男性的特征影响比较大。

  殷智贤:如果家长以前没有特别意识到,现在想弥补的话,能给家长多长时间的调整时间?

  李子勋:最佳的时间就是青春期,其实青春期孩子有对过去重建的动力,很多孩子青春期以前可能是乖孩子,但是青春期来了以后变得非常不乖。所以如果家长觉得男孩不太像男孩的话,到了12岁第二性征出来以后家长突然放手了,让他折腾,保护他的这种动力不去打压他,而是欣赏他,鼓励他像男孩了,这样半年甚至一个月就会改变一些,有时候人的心理是会突变的。

  殷智贤:也就是说其实所谓的性别教育不用特别早的下很多工夫是吗?关键是把握好青春期转型的时间?

  李子勋:对。我们之前到欧洲学习性教育,对欧洲人来说更多的是性别教育而不是性教育,就像瑞典一样必须是由国家专业人员来做关于性的教育,老师和家长是不能做的,老师和家长只允许做性别教育,就是引导女孩子他的人际关系和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包括爱好、小团体彼此之间的友情还是性别教育。家长的性别教育不是要专门提的,而是家长在行为中怎么样赞许这个孩子和他性别相匹配的行为,而对另外的行为不批评而是忽视。比如说这个男孩哭的时候,妈妈可以装着不理睬他,因为我们心理学讲强化,有时候批评反而是强化,越批评他反而越多。对他符合性别的行为给予欣赏、喜悦、回馈,这样反复刺激他,他这方面的行为会很多。

  殷智贤:这里面就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时候是个性的,有的是性别的,比如说温柔这件事情究竟是性别带来的还是个性带来的,这两者之间怎么区分清楚?

  李子勋:很难区分清楚。你讲的很对,越男子气的男人可能越温柔,他的内心很柔软,但是他外表是很有自尊的,其实我们知道真正的男子汉内心会比女性更加柔软,越强悍人的内心其实是越柔软的,越不柔软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强悍是不彻底的,是胆怯的、害怕的。这一点性别不会给我们带来个性特征,个性特征是他生活中重要的关系人,比如说他的爸爸、哥哥对他的个性会有影响。所以我们说作为一个品质,作为男性里面的内在结构还是发展得来的。比如说社会文化创造的是什么的,他就会吸取什么样的。但是性别是身体结构荷尔蒙分泌引起的,但是过去我们谈性别,一个是身体的一个是社会的,身体性别选择不了,但是社会性别可以选择。

  殷智贤:既然你谈到了社会环境对人性别的塑造,有一个网友问比如说像“超女”的造型被公众评价为中性化甚至是偏男孩的感觉。他想说我作为家长在这样一个社会偶像面前,我怎么样引导我的孩子认识他的性别?

  李子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刚才我也谈到了最近这几年从李宇春这个形象来看,媒体是为了迎合大家的审美情绪。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讨论性别,尤其是涉及到变性这个问题,有男性、中性、双性等等的性别。但是我并不认为现在社会并不是性别多了,你说的性别决定人不是被我们内在教育决定的,而是被社会期待决定的。比如说现在社会发展,一个老板对员工的要求并没有分出男女来,他对员工的要求是一视同仁的。在这样一个社会需求下面男孩子和女孩子慢慢会发展出职业人格,职业人格越中性越好。极端的女性就显得有一点情绪化,极端的男性就会显得冒失、冲动,但是这些性格都不符合企业对职员的期待。我们企业期待的职员是既有女孩子的敏感、感性,也有男孩子的冲动。在家庭里面一个人穿着职业装的时候他的表现是中性的,这是企业设定的,但是他回到生活中可能是一个极端的男人或者是极端的女人。所以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在表面上看起来他有中性的色彩,但是不等于他的性别真的是趋于中性,只不过是他把中性性别表达出来的能力。所以即便我们孩子表达出中性色彩,但是不等于他内心心理结构是中性的,只是他更贴近现实的,就是社会文化意识的时候,他更乐意以这样的服装、行为跟外部接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