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大学运动场课余有偿开放引争议

2013年01月16日09:5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

  校内体育场馆,该不该收费

  本报记者 谢建伟

  广西民族大学[微博]近日发出通知称,从今年1月1日起,田径场、篮球馆、网球馆在课外时间、节假日、双休日面向师生员工和社会开放,试行有偿服务管理。场馆收费分校内和校外两个标准。校内人员凭学校有效证件,篮球馆内篮球场日场30元/场·小时,夜场50元/场·小时;网球馆内羽毛球日场10元/场·小时,夜场15元/场·小时。

  这个规定,意味着该校学生课外时间不能像以前那样免费进入体育场馆,引来争议。

  “学生交了这么多学费,为何还要收费?”很多同学认为,体育场馆属于公共设施,应该对师生免费开放。如果学校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大量校外人员会占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减少同学们的运动机会。

  不过,有网友表示,其实在南宁其他一些大学,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学校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对节假日使用校内足球场、篮球场的社会人士收取费用,既可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又可获得维护场地的费用。

  广西民族大学教体育的戴老师说,据他了解,全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很多是收费的。学校这样做应该是为了有效管理体育资源。

  该校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的莫老师则表示,学校这个方案需全面考虑和谨慎执行。“要让大家明白钱用在什么地方,并通过增添体育设施或是完善体育管理来回馈师生。”

  “由于这一规定只是试行的,考虑到学校场馆的工作人员不足和体育设施尚未完善,我们只是有这个打算,至今还没有开始收费。”1月14日,广西民族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郭金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收费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希望借此调节学校运动场馆的使用效率和时间。”郭金世说,广西民大室内体育馆资源有限,收费主要是为了调节场馆的使用时间,防止有的团体长时间使用,而其他人员却难有机会使用;同时,收费主要是针对团体,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郭金世说,之前的收费标准经过物价局审核批准通过,所收取的费用归学校。

  群众体育需求,应如何满足(深阅读)

  本报记者 赵婀娜

  学校体育设施应该如何开放?能否实现双赢?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和清华大学[微博]体育教学与管理方面的专家。

  设施开放之困凸显群众体育场馆的匮乏

  专家认为,高校体育设施开放的争论,折射出我国体育设施极度匮乏的事实。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万人的运动场地数只有65.8个,而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都在200个以上。同时,我国体育设施的质量也不够好,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跳水馆等条件较好的体育场馆只占全部场地数量的1%。此外,我国体育场地大多属于教育系统,大约占总量的65.6%,其中对外开放的为29.2%。

  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黄亚玲教授介绍,“体育设施使用的供需矛盾,主要由于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较前几年高,而社区、社会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需要。”黄亚玲认为,“学校和社会不是矛盾的,在国外,很多学校就建在社区,很多大学也对社会开放,大学应该承担社区居民体育运动的需求。”

  但是,大学的体育社区资源就充足吗?答案是否定的。黄亚玲与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都谈到,由于扩招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资源极其紧张,许多高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一些国家把群众体育作为公共福利事业发展

  国外如何满足公众的锻炼需求?

  在群众体育开展较好的德国,修建体育场馆,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将群众体育作为公共福利事业来发展。刘波介绍,在德国,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包括竞技体育;联邦州层面的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学校体育;地区和市一级的体育部门只负责群众体育,主要是场馆建设和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开展“黄金计划”,政府各联邦州投入100多亿马克,专门用于修建场馆,并全部免费交给各俱乐部和学校共同使用。白天供中小学上课使用,晚上与节假日供俱乐部使用。俱乐部的使用分为商业与免费两种,德国很多人会加入各种体育俱乐部,只要缴纳很少的会费就可以到政府修建的体育场馆运动。

  “这就要求体育场馆的修建不能以赚更多钱为目的,而是应该政府出资,将群众体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发展。”刘波说。

  充分利用好现有场馆是当务之急

  如果说政府投资修建更多的体育场馆是一项长远之计,那么,缓解当下的体育设施供需矛盾,充分利用现有大型场馆、化解学校开放设施过程中师生与社会公众的对立,则是当务之急。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为一些大型赛事修建的体育场馆与群众体育运动关联不够。有体育爱好者表示,“有些场馆主要用于大型展览、演唱会,承办大型赛事。这些场馆与我很遥远,并不是提供给日常健身用的,没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黄亚玲说,“目前的大型场馆对社会贡献特别有限,要么改作他用,要么没有完全开放,应该改变这种现状,要使大型场馆为民所用。”

  专家们认为,校内体育设施开放过程中,学校治安方面的顾虑和压力,以及设施被破坏后的修缮由谁负责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同时,还有专家建议,应建设体育设施的“身边工程”,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强制要求配备条件较好的体育设施场地。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