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请来两位农民工给大学生们授课,鞋子沾满泥巴的老师站上讲台,赢得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授课的两位农民工是32岁的杜晓波和40岁的潘云德,来自中建三局九龙仓项目。
两位农民工客串“讲师”,走上高校讲台给大学生讲课,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这几乎是个神话般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在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变为现实,其示范意义,足以让全国各地的农民工群体为之振奋。
有人质疑这是炒作,然而,由农民工给职校学生讲砌墙等“技能课”,既有新意又切合实际,炒作一下又何妨?相反,要通过这种正能量的“炒作”,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民工群体,关心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愿景,使农民工客串“讲师”的个案,引发“鲶鱼效应”值得称道。
农民工群体中,不乏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价值取向多元,自我期望值高,利益诉求表达强烈。如今试行农民工走上高校讲台,特别是此前广东、陕西等地“试水”招录农民工为公务员[微博],不仅打破了身份壁垒,也标志着任何出身、任何阶层的社会成员,只要奋发有为,就可以在任何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干,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事实上,农民工本身就是农村中典型的精英群体,与未流出的农民相比,他们具有年龄、教育等多方面的优势。但这样一个精英群体,在城市生活中,他们的就业大多局限于收入低、环境差、待遇差且极不稳定的“低端劳动力市场”。
自学、进修当然是改善农民工就业选择的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还要取消对于农民工的种种限制,赋予他们以自由竞争的就业平台,开辟流动渠道,使农民工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只有不断改善当前不合理的地方,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农民工的话语权、发展权等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保护和实现农民工的梦想,他们将会自立自强地寻找改变自身处境的机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汪昌莲(湖北 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