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峰井閿熸枻鎷�
关闭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网络成替罪羊:如何科学地认识网络成瘾

2014年06月30日16:46  中国青年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约有2404余万人;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00余万。将网瘾划定为疾病范畴并确定诊断标准,将有利于推动网瘾戒除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解决当前网瘾治疗机构鱼龙混杂的现状。同时,清晰的网瘾诊断标准对家长[微博]和孩子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和预防作用。

  陶然教授领衔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被美国精神病协会纳入正式出版的《精神与行为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这标志着该标准正式成为网络成瘾疾病诊断的国际标准。这也是我国首个获得国际医学界认可的疾病诊断标准。用九种语言向全世界发布。

  网络成瘾背后的问题才是心理专家和医学专家研究和解决的真正问题:如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ADHD)、神经症、人格偏离、情感(情绪)障碍、学习压力、交往困难、孤独、内向、幼稚、厌倦、没有目标、自卑、偏执、无责任感、无价值感、无归属感、与父母对抗、不会感恩、零度情感、不信任他人、师生关系紧张、单一价值评价体系(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父爱缺失、父母角色混乱、严母慈父,网络成瘾伴发的焦虑、社交恐惧、强迫等精神症状,等等。以上这些问题不解决,孩子很难从网瘾中走出来。

  同时陶然表示,目前在我国大约有20%的青少年出现了青春抑郁的情况。让孩子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大多来自父母、老师的指责和压力。“这些压力让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而厌学就是所有孩子产生网瘾的开始。”

  作为治疗网络成瘾的专业机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成立于2004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九部委共同组建而成。是国内唯一被九部委批准组建的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和心理化教育中心。经过几年临床探索总结,陶然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网络成瘾是一种疾病,并总结出网络游戏成瘾的九条诊断标准。包括:渴求症状、戒断症状、耐受性、难以停止上网、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等。依据此标准,陶然教授及其团队逐步探索出包括医学治疗、心理治疗、教育、军事训练、社会体验在内的“五位一体”治疗模式,治愈率从2005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90%。10年时间治疗“问题少年”6000余人次

  (其中俄罗斯、美国、新西兰等外籍青少年89人次) 绝大部分学员重返课堂,融入家庭,回归社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閿熸枻鎷疯繋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