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大学生到北京参加生存训练 10元过4天3夜

2015年08月03日07:35  新京报    收藏本文     
7月29日,“生存”活动首日,张阳(左二)、谭敏和白雪到某英语培训机构应聘。7月29日,“生存”活动首日,张阳(左二)、谭敏和白雪到某英语培训机构应聘。
8月1日,“生存”活动最后一天,张阳(右一)和同伴在西单广场与市民交流。8月1日,“生存”活动最后一天,张阳(右一)和同伴在西单广场与市民交流。
7月31日,殷亚东(中)和同伴从超市购买了40瓶饮料,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扫二维码的市民。每成功扫码一单,他们可从微商处拿到5元提成。  7月31日,殷亚东(中)和同伴从超市购买了40瓶饮料,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扫二维码的市民。每成功扫码一单,他们可从微商处拿到5元提成。
生存考验情况生存考验情况

  “您好,需要小时工吗?”

  “您好,这里还用人吗?”

  “您好……”

  从北京团结湖地铁站开始,沿东三环辅路一路向南,张阳只要看到餐馆和公司,就会小跑上前,径直推开门询问是否招人,但得到的只是各种回绝或沉默。

  三伏天,中午的太阳正毒,张阳与两名同伴还未吃饭,除了背包里装着的换洗衣物,每个人身上只有10元现金,这些就是他们7月29号到8月1号在北京的所有“身家”。

  “10元钱,在北京度过4天3夜,不能求助同学和家长[微博],自己解决吃住问题……”包括张阳在内,西安交通大学[微博]启德书院10名大学生,来到北京参加校方举办组织的这项“城市生存训练”活动。新京报记者也随同张阳所在的一组,感受他们面对的挑战和艰辛。

  据了解,参加该项活动的1名大二学生和9名大一学生都是首次来到北京,均为通过招募的成绩优秀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自小由父母呵护,缺少与社会接触”,活动组织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迎接来自社会的挑战。

  初战受挫 连失两份工

  7月29日上午8点,“城市生存训练”开始。10名学生分成三个组,从丰台首经贸大学出发,踏上各自闯荡京城的征途。

  北京这么大,该往哪儿走?张阳和同组两名女生谭敏和白雪陷入茫然,经过首经贸地铁站,他们同时停下脚步。陌生的北京,让他们选择这种成本虽高,但路线清晰且快捷的交通工具。

  此时,谭敏不断地刷着手机,她已通过招聘网站为大家找到一份扫二维码进行关注下单的兼职,每单5元提成,上午10点在北京化工大学[微博]东门集合。“我跟人家聊着呢,让我们加微信把学校、姓名、电话发过去。”

  “发这些个人信息靠谱不?”张阳在提醒谭敏的同时,也拿出自己找的为英语培训机构发放调查问卷的工作,但对方是周结工资,他想先去看一看,争取日结。

  因为每人只有10元钱,在仔细研究了地铁线路图后,三个人觉得张阳找的英语培训机构路程较近,决定先去尝试。

  赶到那家英语培训机构,张阳才得知,由于需要统计工作量,工资只能周结。此时,他们也错过了谭敏找的“扫码”工作,乘坐地铁后每个人只剩下5元钱。

  山穷水尽 仅剩一元钱

  “继续走吧,再找找,碰碰运气”,张阳叹了口气,带着两名女生沿三环辅路一路向南。

  碰壁还在继续,快餐店、麻辣烫摊位、火锅店、超市、通讯公司……只要一讲到只能工作4天,对方都会拒绝,“时间太短了,我们只要长期工”。

  上午11点,谭敏终于在手机电量耗尽前,在网上翻到一条招聘信息:参与某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中午11点30分在高碑店地铁站集合,每人40元。

  “赌一把吧,起码能确定当天给钱”,三个人都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坐地铁到高碑店要4元,如果不成功,每个人就剩1元钱。

  一路上,三个人面色凝重,步伐急促,相互间也不说话。赶到约定地点时,他们迟到了10分钟。

  “一会儿都跟着我走,别带吃的,现场不要说话,手机调静音……”在高碑店地铁站西侧的一处空地上,被称为“群头”的工作人员,正为60余名应征者讲录节目的规则。张阳上前询问,群头抬起手摆了摆,“人满了,下次吧。”

  “拜托通融一下,我们没钱了,很需要这个工作”,白雪与谭敏试着和“群头”商量,还是被拒绝,但得知次日还会招募节目参与人员。

  柳暗花明 餐厅获酬劳

  情绪低落的三人都不想吃午饭,他们漫无目的走在街上,女孩们的刘海都已湿透,贴在脸上。

  张阳决定再到邻近的传媒大学[微博]做“最后一搏”。

  传媒大学西区,张阳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一家餐厅的老板听张阳介绍了“生存训练体验”活动后,答应让他们帮忙收拾店里盘子,还炒了3个菜,并给每人开出30元的工资。

  这让张阳差点红了眼睛。除了不断重复道谢,他和同伴将盘子里的菜吃得干干净净。

  下午5点,在定福庄西街的一家烤串店,张阳说服了店员让他们做一些收拾餐桌、点菜的服务工作,约定包吃住每人每天50元。不过当晚烤串店老板回来后,认为无法保证安全,拒绝三人待在店里,最后只给了他们30元钱。

  两家店的“务工”,让张阳和同伴们获得了120元的收入,这让他们暂时解决了住宿问题。三人选择在传媒大学周边的一处日租房内落脚。

  磨破了嘴皮子,老板才同意将房价从150元降到100无。屋内只有一张床,张阳给同行的2名女孩住,自己铺了毯子,睡在地上。

  晚上10点,躺在地上的张阳伸了个懒腰,长舒一口气。

  “这座城市让我成长”

  7月30日,三人早早起床,用仅剩的20元在路边摊买了点炸串儿吃,之后赶到传媒大学地铁站寻找“群头”,这次他们成功得到了工作。

  节目从上午11点一直录到晚上9点,观众席没有椅子,大家坐在木质的台子上,厕所也不能上。中间只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每人可以领到一盒盒饭。

  晚上七八点时,一些观众已经开始有些不耐烦,但张阳却觉得这是份不错的工作:不费脑,不费力,还能见明星。这份工作,他们次日又坚持了一整天。活动最后一天,已有20余元“积蓄”的张阳、谭敏和白雪游览了北大、清华[微博]等名校。

  “感谢这座城市让我成长”,14个小时的硬座,西安到北京,19岁的张阳说这是自己最漫长的一次远行。

  4天的“生存”经历,让就读临床医学专业、有着不错家庭条件的张阳很是感慨,“困难会让自己变得坚强,也让我知道如何认真去对待生活和家人。”

  “他们认识了社会,自身也有所收获”,带队老师李新安表示,“生存训练”活动已经达到预期。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相蓉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文章关键词: 大学生生存训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