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旅游经济产生的背景分析及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15:47   育路网

  二、假日旅游经济产生的背景分析及条件

  ¡°黄金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年国务院增加了法定休假日,并且规定了双休日,这就形成了所谓的长假,而且长假消费开始升温。到了2000年,长假消费在当年的“五一”有了爆炸式的发展,出现了登长城要排几个小时的情况。2000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若干意见的通知》,2000年的“十一”,第一个“黄金周”被正式定名。此后,“黄金周”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项新产业。

  假日旅游经济是以节假日为契机,实现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互动扩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假日经济形式。假日旅游经济的出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产生有深刻的背景。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假日旅游经济产生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攀升, 居民的旅游消费随之增长。

  1978¡ª1998年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4.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10.02%;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5.28%,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6.23%。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假日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我国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低,从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来看,1994—1998年间,城镇居民分别为13.01%、11.90%、12.21%、11.61%、11.21%, 农村居民分别为4.5%、3.89%、3.66%、6.97%、9.12%,假日旅游市场拓展的潜力空间巨大。

  1978---1998年间,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率高达31.89%,其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率为32.78%,农村居民年均增长率为28.54%。我国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 一方面为假日旅游经济的兴起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假日旅游消费又具有扩大内需,消除潜在通货膨胀威胁,活跃和繁荣消费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现实意义。

  (二)余暇时间的增多是假日旅游经济产生的客观前提

  旅游资源赋存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旅游消费的实现必须以旅游者的空间流动为前提,旅游者的空间流动需要余暇时间来保障。目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休息革命,“假日消费”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许多国家通过颁布各项政策,减少每周工作时间(表2), 延长各种假期,增加居民余暇时间,鼓励和刺激旅游消费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每周工作时间,曾经历由6天工作制到5.5天工作制的演变历程。1995年5月1日起,实行5天工作制以后, 近距离的环城市带“双休日”旅游热潮骤起。1999年9月, 国务院公布了新修订的《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方法》,将全民节假日从7天增加到10天, 节假日加上调整的两个双休日,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从而引发了假日旅游经济的热潮。

  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政策导向诱发了假日旅游动机

  旅游业是高度综合的产业,其发展有赖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旅游供给和服务一时很难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形成诸如饭店、交通、通讯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为了缓解矛盾,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我国国内旅游真正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0多年来,经历了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到“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99年国务院作出的增加法定假日的决定与2000年6月21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以后,在新闻媒体适时的消费舆论导向和旅游企业的市场促销下,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得到更新,旅游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诱发了旅游动机,极大地促动了假日旅游经济的产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