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诈骗短信猖獗 指名道姓卖答案

2013年09月18日08:16  深圳商报    

  司法考试报名 诈骗短信收了上千条

  骗子指名道姓卖“司考答案”

  最近几个月,有一件事让家住福田区的杨先生感到闹心。今年,他报名参加了国家司法四个考试,一心想着好好复习。但就在报名与考试之间的三个多月里,他收到了上千条诈骗短信,多是“提前出售司法考试试卷”。杨先生向本报投诉考试乱象,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诈骗短信一天十余条

  杨先生说自己是在6月份报名2013年司法考试的,“大概报名后两三天的样子,诈骗信息就来了!”刚开始杨先生并没在意,但随着考试临近,诈骗短信也发送得越来越频繁。

  他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工作需要,他使用着两台手机,自从报名之后,两台手机每天都能收到诈骗信息,刚开始是每台手机一两条,大概从7月份开始,每天都能收到十余条“卖司考答案”的信息,有时候大半夜的也会收到,让他烦不胜烦,十分厌恶。为了避开这些信息,杨先生专门在两台手机上安装了防垃圾信息的软件,结果每天早晨打开手机,都能看到好几条拦截记录,但纵使如此,仍有一些漏网之鱼时不时对他造成骚扰。

  在接受采访时,杨先生向记者出示了手机上的拦截记录。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一长串记录,都是“卖司法考试答案”的。杨先生苦笑着说,三个多月来,他收到的此类短信足足有上千条。

  他也曾经向通信运营商请求屏蔽,但运营商的客服人员告诉他,发送这些诈骗短信的号码种类繁多,有的甚至是通过个人手机发出的,运营商难以做到有效屏蔽,除非是将所有短信全部阻断。

  骗子在短信中指名道姓

  更让杨先生愤怒的是,这些诈骗短信不仅肆无忌惮地骚扰他的生活,居然还在短信中指名道姓地建议他一定要买司法考试答案。

  杨先生大惑不解,骗子是怎么知道自己姓名的?会不会是接受报名的单位泄露了自己的信息?当着记者的面,杨先生拨通了深圳市司考办的电话。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司考报名单位是绝对不会泄露考生信息的,杨先生不必为此担心。同时,这位工作人员还提醒杨先生千万不要相信这些诈骗信息的内容,因为司法考试是极其严肃的,保密工作也十分严密,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大范围泄密的情况。

  对杨先生的疑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司考报名单位泄露考生信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大的可能,是一些曾经为杨先生提供考试培训服务的机构泄露了信息。与此同时,一些考生在考试书店订购考试用书时,留下的电话号码也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密。至于骗子在短信中“指名道姓”,这位业内人士说,通过一个人的手机号码,再查出他的姓名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一些“有心”的骗子故意通过指名道姓的手段来让受害人觉得他“很厉害”,以便进一步诈骗。

  “考试答案”谁买谁上当

  诈骗信息收了这么多,但里面的信息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

  记者尝试着加了一个号称“手腕通天”的“卖答案者”的QQ。当时离司法考试开考还有3天,这名“大腕”在QQ上惊呼,“你怎么才来,幸好赶上了,答案每科700元,你付款我们就快递给你。”同时,如果记者要考后付款,也可以提供身份证扫描件和准考证作为担保。

  为了让记者相信,他还传来一张“试卷盒”的图片,盒子上清晰可见“2013国家司法考试”的封条。

  记者问他,如果付了钱收不到试卷该怎么办?这名大腕愤怒地说,“我是什么人你还没发现吗?既然不信任我,找我干吗?”

  记者又告诉他,今年想自己试试,如果不行,明年再买;这名“大腕”很大气地说,15日开考前半小时会发一部分答案给记者来进行验证,让记者明年心里好有底。

  但司法考试那一天,记者等到中午也没收到“大腕”发来的答案。再试图通过QQ联系他,发现“大腕”已经把记者拉黑了!

  一名司法工作者告诉记者,“大腕”所使用的是骗子的常规手段。如果真有人给他寄钱买答案,他多半是拿了钱就消失的;有些更缺德的骗子,还会胡乱寄一点资料过来误导考生。如果有人选择考后付款,发送身份证和准考证,那么个人信息就被骗子全弄走了!如果有人像记者这样死活不上当,骗子就会丢出一个烟幕弹,然后消失。

  这位工作人员笑着说,如果“大腕”真有本事在考前弄到司法考试试卷,还会赚这700元一科的小钱吗?

  相关·链接

  律师称考前买司考答案当心犯罪

  对“考前贩买考试答案”这件事情,湖南靖兴律师事务所驻深圳办事处的胡律师说,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毁掉考生一辈子的前途。他认为,“能参加司法考试的人,不会没有这些基本常识”。

  胡律师告诉记者,“考前购买司法考试答案”如果仅仅是上当受骗,还算运气好。如果买到了真答案,那么就构成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2条的规定,违反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胡律师表示,守法、守纪、诚信是司法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考前购买司法考试答案”是极不道德,而且是违法的行为。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司法频道 司法考试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