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家长宜亲自将‘安全套’放进12岁至15岁孩子的书包里。”广州市计生局副局长日前在“与中学生家长商榷孩子的性、恋、生活观”的专题讲座中表示,孩子们的早熟迹象已经从3年前的13岁、14岁提前到了12岁这一年龄段。这是孩子健康的表现,家长们要理解和欣赏自己孩子的优点,比如有很多同龄异性追求时,这就是孩子将来被社会认可更具统治力的表现。家长们要打破难以启齿的观念,主动与孩子们讲述所有性知识读本都没有涉及的“性交”概念和话题。
此话一出,立即引来各方议论。
几乎与此同时,知名演员濮存昕又自爆曾给女儿的行李箱中放上了一盒安全套,似乎与这位副局长的观点形成了映衬。此消息爆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要不要给孩子安全套?给了安全套是不是让孩子感到是在怂恿他的性行为?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等等问题,一时间成了讨论的焦点。
安全套不是用来吹气球的
司马平邦(博客中国副总编辑)
广州计生局的官员段建华和防艾滋病宣传大使濮存昕,不约而同地在11月7日向媒体大谈他们向未成年青少年推销职业化安全套理论,这两件事的共同背景是广州举办的所谓中国性文化节,一个文化搭台性用品唱戏的行业营销会展。
安全套可以防止人们肉体上的艾滋病,但我看这么多大人们满嘴跑安全套和性行为,又担心这样 “言论滥性”会不会给青少年受众们传染另一种精神上的艾滋——在段先生和濮先生看来,硅胶制的这个小套套不过是一只生活用具,但至少在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眼中,安全套和性行为或者是他们生活中最神秘最有吸引力和最不可言说的那一部分。其实,我并不反对段先生和濮先生向他们的晚辈的书包里投入安全套,而是反对把这种事拿出来大谈特谈破坏下一代人对“性”的口味。
性的成熟和性行为的发生,本是极自然的东西,其实,关于安全套的使用在如今的年轻人群中也早不是什么禁忌话题,但如果非要给一个未成年小孩子的书包里塞进一盒安全套,那你该怎样告诉孩子们它的用处呢?
你能说,孩子,拿去吹个大气球吗?
揠苗助长的故事都听说过——段先生和濮先生的错误在于只是在吹嘘自己如何大方地向未成年青少年推销安全套的经验,却没有谈明在教孩子们如何安全使用安全套之前该如何教会他们对待爱情。其实,没有爱情的安全套是比有没安全套的艾滋病更令人恐怖的事情。
如果不懂这个,你们只不过是推销安全套的小商贩,别拿“关心下一代”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