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绪论:申论考试面面观之“百家争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 14:16   新浪考试

  绪 论

  一、申论考试面面观之“百家争鸣”

  数年来,为了给全国各地广大公务员考生切合实际地辅导,孙景民博士对公务员考试申论学科进行了大量的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的范围包括全国的专业教师和命题人员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科研成果。下面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一)申论是一种必考形式

  肖飞、刘亚非、张荣江:申论考试是国家选拔公务员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些机关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进行的一种考试科目。它需要应试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就难以答好申论试卷。为使应试者能够较理想地答好申论试卷,在总结几年来申论考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拟从应试者“要懂”、“要会”,即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来谈一点浅显的看法,以供应试者参考。一定要懂得什么是申论、必须懂得什么是申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些考生离开考场还在问什么是申论,这不能不叫人啼笑皆非。参加申论考试,连考什么都一无所知,怎么能考出好的成绩来呢?

  (二)申论起源论

  张希清:在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中,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问题成为最大热门课题之一。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或曰与其他选官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

  何美荣:申论考试是国家人事部从2000年开始实行的录用公务员的考试科目。几年来,社会反响良好。探究申论考试的源头,笔者研究发现,“申论”与我国汉代选拔人才的方法“对策”、“策论”有其渊源关系,并可从中看出其借鉴意义。

  劳玉灵:“对策写作论”是《文心雕龙•议对》篇的一个重要内容。“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是刘勰对“对策”写作的形象性描述,是“对策”在写作上的美学要求,它体现了《文心雕龙》始终强调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理论原则。这一美学要求,既阐明了“对策”写作与一般议论文写作的区别,也阐明了“对策”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根本区别,同时也给人们指出了提高“对策”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根本途径。刘勰的“对策”写作理论,对于当今的申论写作仍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申论考查能力论

  岳海翔、赵同勤:提出对策是《申论》常考的试题,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问题提出对策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论述文体的定位自拟题目进行论述或论证写作,是《申论》试题中分量最重的一道题目,备受考生关注。多数辅导教材将该试题的写作文体界定为议论文,指导考生着重从论点、论证和论据三个方面作答。近几年的考试中,一些考生把论述文体写成单纯讲道理的议论文体,导致该部分的成绩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正是一些辅导书误导了考生,考生不了解《申论》论述试题的文体定位应该是什么。

  陈翼霞:现代社会讲究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特别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形式“申论”的出现,更是将写作教学改革置于社会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文章从“申论”考试题型出发,分析了当前的写作教学,对写作课程作了一些粗浅的勾勒,并提出了自己对写作教学的一些设想。

  高尚卿:《申论》考试已进行多年,它几乎成了人们迈进国家机关大门做公务员的“入门券”。本文拟从“申论”测试应试者从政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入手:如阅读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等,试图为应试者提供能力培养的途径。因此,应试者必须注意对这些能力的培养。

  张鸣:《申论》考试,是一种具有模拟公务员职务性质的能力考试,试卷注重对应试者的分析、判断、概括、提出并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测试。申论背景材料是整个试题作答的重要依据和测试水准标准的关键所在。申论背景材料的选材范围极其广泛,一般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等众多方面。

  李葱葱: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是选拔主任科员职务以下国家公务员的唯一途径,通过笔试和面试等考核方法,测量应试者从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素质,从中选拔优秀的国家公务人员。从2000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增加了“申论”科目,重点考查“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几年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考生和社会各界对“申论”由不了解到逐步熟悉并接受,总体反映良好,认为“申论”试题取材与国家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联系紧密,时效性强,考核功能上突出对考生综合能力素质进行测量。许多专家认为,“申论”考试把阅读和表达、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高考写作多年来解决不了的难题。

  朱毅:《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阅读给定的背景材料是其中最基础的环节。在阅读的基础上,首先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其次把握好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三,学会用思辨性思维来斟酌材料,选准突破口;第四,在杂乱的材料中要把握好主次关系。唯此,才能正确把握给定的材料。

  侬必盛:我国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法制完备的公务员制度,造就一支具有公仆意识、廉洁、勤政、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人事部明确提出“以队伍建设为主题,以完善创新制度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的总体构想,规定队伍增员“每进必考”,并实施了录用公务员的《申论》和行政的能力考试。本人认为应该从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的视角,探究《申论》写作能力的科学思维。

  高选勤:《申论》是各级各类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科目,目的是选拔人才,聘用新秀,因此它区别于一般考试的特点有三:突出能力;淘汰率高;综合性强。“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概括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分析和引申论述的写作能力。淘汰率高是指不以某种常规分数线或稳定的尺度判定合格与否,而是一种按报考与招录比率随机筛选的竞争机制,进入第二轮面试的概率通常低于20%。综合性强是指应试者的知识、能力、学历、素质诸方面的综合。

  沈士光:在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申论》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所谓申论,就是对所给材料作引申,并发表议论。这种考试是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及写作能力。

  吕幼安:《申论》考试中的弹性思维,主要指阅读分析给定资料,要从暗示性、灵活性、延展性三方面入手。暗示性主要指给定资料,无论是事件型资料还是现象型资料的背后,一定暗藏着矛盾的根源;灵活性则主要是指考试中第三环节的论述立论,要灵活多变地从不同角度立论;延展性也是指在第三环节的作文立论时,尽可能地发挥个人潜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应考者的理论素养及综合能力。

  (四)申论是一种方法论

  官盱玲: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写作的好坏,决定着考试的成功或失败。要善于深刻地理解申论材料的本质意义,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好材料的有限与无限、主体的主动与被动关系,拓宽写作思路,寻找具有创新意义的申论结论。

  朱建梅:探讨申论考试。审清材料内容,抓住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概括材料;找准问题的关键,制订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明确文章主旨,深入浅出分析论述,完成文章写作。

  张红云:申论写作的基本构成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概括主要内容。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把所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表述出来。第二部分是方案对策。从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中得出该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在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出应采取的解决措施或方案。第三部分是论证。就所提出的对策、方案进行论证。申论写作最显著的特征是限定性、规范性。

  苏林娜:申论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内容,有其明确的考核目标。讨论申论考试命题的变化和不同评卷标准的不同结果,要实现申论考试的考核目标必须在命题上体现灵活和变化的原则,而评卷标准应明确针对考核目标,能够比较准确地测试考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并由此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做出判断。

  李士谦、张文华:“申论”虽不同于古时的“策论”、现时的作文,但与“策论”、作文都有相通之处。经过认真的研读和多次练习,你就会发现考“申论”并不难:第一,固定的模式。总体题型是固定的,试题分为三个部分——说明、资料和要求;第二,不变的要求。都是要求做好三个题——概括、对策、论证。只要了解了题型,把握了规律,不断总结技巧,做到精练表述,“申论”考试就不能说难。

  (五)申论是一种社会问题分析论

  孙景民:申论是以一个或几个社会问题的分析为中心,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公务员所要求的各种素质和职业技能。

  张喜洋:申论作为国家选拔公务员的一种测试方式,不仅成为当今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形式之一,同时也为传统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其一,评判性阅读是“申论”写作的起点。“申论”的含义,是针对背景资料所蕴含的某个社会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因而学会解读、发现、开掘,是“教”与“学”的重点。其二,理性表述是“申论”写作外化的成果。提出问题,条分缕析,给出方案,三位一体,具有严密的逻辑向度,既要把握“申论”客观性命题背后的要求与意图,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是“教”与“学”的难点。“申论”这种要求贴近社会、理性思考、注重实效、条理清晰的高难度写作特点,不仅为传统写作教学开出了一片新天地,而且对培养政府高级管理人才的意义重大。

  朱毅:申论比“应试作文”和“文书写作”更具概括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准备申论考试,要注意知识积累,注重实践,关注社会和生活,关注热点,关注与应考职位相关的问题。考试中要善于抓“材料”的文眼,不忘“虚拟身份”,要把握政策依据,言之有理,对策要切实可行,要掌握行文规则。

  傅金祥:近年来,申论考试已成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和选拔干部的重要命题形式。申论,源于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申”即“申明”,“申述”;“论”,即“论述”,“论证”。“申论”即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对策。今天的申论考试重点是考查考生处理社会问题、事件的策略水平及应对能力,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质疑论

  陈妙云:《申论》这一事物提出以后,由于其定义不明确,导致社会上对《申论》的认识五花八门。《申论》不是一种文体,它是一种考试的科目,但其科目类别不清楚。

  (七)申论角色论

  桓金良:申论的写作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或给定材料作文。在申论的写作中,首先要把握好写作者的角色定位;其次提出方案要合理,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逻辑性;最后在论证时通过对文章标题的拟定、开头结尾的设计、本论的安排,使文章思路清晰、布局得当。

  (八)申论文体论

  何美荣:申论是录用国家公务员特有的应试文体,它的诞生是应用写作与时俱进的产物。它具有独特的写作特征:写作文体的独特性;写作主体身份的限定性;写作主体的方向性;写作体式的非限定性;写作过程的程序性。

  张丽君: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首次使用了申论命题,几年来,申论逐渐被认识和使用。但从使用的情况来看,申论主要是作为一种考试形式来学习和研究,有的学者以“申论考试”、“应试文体”名之,大部分应用写作教科书没有把它列入编写范畴,可以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申论的价值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

  张爱荣:申论是2000年开始用于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应试文体,它涵盖了策论和作文两种形式。“读”是申论的基础,“点”是申论的重要环节,“对”是申论的关键,“证”是申论的核心。

  汪莉:申论是新形势下录用国家公务员的一种应试文体,申论写作既不是传统意义的作文写作,也区别于古代的“策论”。申论写作特征主要表现在:写作文体的独特性、写作主体身份的限定性、写作主题的方向性、写作体式的非限定性、写作过程的程序化等。

  (九)申论题型论

  李士谦: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及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开始于2000年,至今已有多年。前3年的《申论》试题模式是固定的,即阅读给定材料后,一概括,二对策,三论证;而近两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市所用《申论》考题有了较大变化。一是题干变型。一方面,作答题数有变化,从几乎固定的三题变化为二题、三题或四题。如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时为二题——一是对策方案,二是设计讲稿;山东省2004考题为四题——一是概括原因,二是写一篇短论,三是提对策,四是写文章。

  (十)申论是心理过程论

  宋玮: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独有的智能。写作思维是写作者在对客观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加工、提炼的心理过程。2000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试大纲》中指出: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这些能力归根结底都是考生的心理过程。

  (十一)申论职业素质考查论

  洪威雷、宋俊丽、王汉斌:申论考试是我国公开、公正、公平选拔公务员制度的一种创新,为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竞争平台。申论考试的主要特点是“试卷编排的程序性”、“答题过程的程序性”、“能力测试的综合性”、“考试的限制性”。申论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紧扣方案的针对性,做到看清“虚拟身份”,明确文体要求,突出可行性。论述写作力争做到拟题脱俗巧点睛,以小见大高立意,说理论道重分析,言活语实可触摸,有的放矢关痛痒,辩证论述防片面。

  谢巨涛:《申论》是国家录用公务员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为选拔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结合实际,贴近社会,考查考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灵活性大,难度高,要想考好它,就要认真了解《申论》考试的要求,从容应对,才能取得好成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