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中考”也可考虑设置过渡期

2013年04月18日10:39  南方日报    

  彭 澎

  最近,广州“取消择校”后可能将外地生拒之门外,成为许多家长[微博]和教育界人士关注的话题。据称,广州明年取消择校,来穗读初中的省内非随迁子女可能不能上广州的公办高中了。这是让许多家长十分纠结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各地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这是针对多年来屡禁不止的择校乱收费问题下发的新政。根据广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广州高中明年取消择校的同时,将出台异地中考[微博]政策,给外来随迁子女在穗升学打开“另一扇门”。但从此前初拟的“三大门槛”来看,均将父母不在广州工作的非本地户籍初中生“挡在门外”。争议的实质,就是出台新政策后,是否应该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设置一个过渡期。这毕竟涉及到两万多学生公平升学的问题。按照3年内取消择校的规定,有关部门能不能制定明后两年的过渡政策,避免大批学生临近中考,却陷入要转回原籍学校重读的困境。这再次考验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其实,前段时间,广州的家长们也与教育局因“指标到校”而产生分歧,最后博弈的结果是该项政策暂缓执行,给学生一个过渡期。可是不能择校之后,外地学生要升读广州公办高中的唯一通道即“公办择校”明年将被取消,这就涉及到一批学生的顺利过渡和广州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两大问题。

  首先,设置过渡期是许多改革新政平稳推进的通常做法。当初,一些家长冲着“非广州市户籍的异地学生可以在穗中考,并可报考择校志愿升入公办高中”的政策规定,把孩子送到广州上初中,并支付每年数万学费读民办名校,而且要在每周末奔波接送。但快要中考时,政策突变。明年取消择校,这些孩子就将只能在广州升读教学质量较弱的民办高中,或是转学回原籍的初中升学。而广东省内各地中考政策不一致,很多城市要求回户籍地参加中考的学生必须先参加本地的学业水平考试,而该考试往往在初二时报考。也就是说,即便明年转回原籍地,这批学生也已失去了在当地参加中考的资格。这还不考虑各个城市的教材、中考科目和考试方法与广州市不尽相同,考生们回原籍中考可能不得不复读。另一方面,近年来,广州有些初中以特招班等方式向全省招收借读生,并以能在穗升读公办高中为由招揽全省各地的优等生。在广州一些民办名校,每一届都有约1/4是外地生源,当中还有大批是父母在原籍工作的外地全寄宿生。

  当然,广州的“异地中考”政策尚未最后敲定,但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要求非户籍学生在广州中考须满足三个条件:“监护人在广州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按照规定在广州市参加社会保险满3年,且在广州具有初中学籍满3年的初中毕业生。”这几乎让这些学生无法在广州升学。折中的办法,最好是为2014年和2015年两届非户籍初中毕业生设置过渡政策,并收取合理费用,让他们能与本地学生享有同样的公校录取资格。

  其次,更要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家长会把学生送来广州读书。按现行政策,非广州户籍生源只能报考公办择校或民办高中,如果取消公办择校,这类学生只能报考民办高中。涉及的学生有两万多。如果其中的父母不在广州工作和居住的,因无法进入广州的公办初中,可能只好入读民办高中,这又必然与大批外地随迁子女争抢有限教学资源。

  取消择校后,为了进入广州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可能会导致一些家长通过“借读生”或更复杂的关系来走偏门。因此,必须思考中等教育的深层次改革问题。

  其实,与高等教育一样,中国中等教育资源严重分布不均,通常与城市的级别和规模有关。“北上广”等大城市拥有最好的高校资源,也同样拥有最好的中等教育资源,哪怕这是义务教育。而中国的家长们出于望子成龙的传统和独生子女的现实,通常可以为子女入读名校投入大量资金和非常精力。这是择校费产生的社会基础。而集中优质师资、设备和其他教育资源于大城市名校是中国的一种特殊国情,因此如何打破教育资源的垄断才是根本出路。

  如果取消择校是为了大城市本地学生有更多上学机会,那么对于外地学生来说,将是为了不缴择校费的公平,而失去了上名校的更多公平机会。这可能是取消择校费政策初衷不愿看来的结果。显然,中国教育改革仍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艰难前行,但起码出台政策时可以更加精细一些,让无辜的学生不要承担更多的不公平。

  (作者为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