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要去新学校报道了,我们可能以后更多的关注高中板块了,临走之前把孩子中考[微博]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共大家参考:
经过孩子的努力最终考上了自己的目标学校SY,结果还算圆满,但过程却很曲折。以下我分1.中考体育;2.课后班的选择,3.出国班与普招,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
孩子的基本情况是:在西城重点校的重点班,但成绩在班级30+,正常情况对应师大附
1.中考体育
对大多数孩子体育多是满分或接近满分,但我们快中考时,孩子脚收了点小伤,跑步受到了些影响。很多人都认为中考体育对重点校有些防水的嫌疑,根据我们的情况,我觉得可能在某一两个项目上可能松一些,但很难保证三个项目上都松,这就会有运气因素。比如您家孩子实心球很强,但赶上了这项松,对您就没有多大意义。我们考试时篮球就很严,4月在八中模拟时篮球9.5,但实际测试时孩子不知什么原因只得到8.5,可能是紧张,可能是新鞋不适应。本来我们的目标是27分,保证26分,结果没有实现,这给我们后面报志愿带来很大困难。
总结:体育不要报考试时松的心里,一定要认真准备;考前一定要注意不要受伤;不要临时换新鞋,最好3月就把中考体育的用鞋买好,3月的学校模拟,4月的现场模拟,5月初的考试一直穿相同的鞋。
2.课后班的选择
每个人情况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以下是我的观点:
一般来说现在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如果父母以前的专业是或接近考试的5门之一,最好自己辅导这门。
数学:我以前是学数学的,我就坚持不给孩子报数学课外班。大家很清楚课外班过于应试,短时间效果可能明显,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只是个人观点),自己给孩子辅导,缺点是孩子经常不认真听,好处是时间灵活,可以带着孩子读一些小册子,比如学勾股定理时,一起读从赵爽的弦图谈起,讲圆的时候可以一起读圆的小册子,学校讲了旋转和对称,可以一起读包含费马问题和法格乃诺问题的小册子。可能家长[微博]觉得孩子不认真读,我觉得没关系,时间长了就会有收获。因为我个人是学数学的,我知道大多数人都不具有研究数学的天赋,也早就发现自己的孩子将来不适合搞数学,也不要求孩子在数学上花太多的时间。孩子最后中考数学115+,说明还是有一些效果的,如果考不到110,我可能就下岗了。这样我高中就可继续给孩子辅到,一起学了,
总结:数学平时带孩子读一些小册子,临近考试按应试教育的方法,强化一下。
物理:现在中考数学和物理比平时学的难,使大家平时不得不在这两科进行课外学习。物理,力学部分12,13年的试题学生普遍感到有些难,觉得13年比12年还难。13年主要是多选18题和最后一道力学大[微博]题。近几年北京多选题主要考察概念,计算量小。但13年对力学概念的考察有些超纲的嫌疑,孩子班物理最高分97分,被扣的3分就是这一多选18题。孩子所在的重点班这题对的很少,他们物理老师同时还教了一个普通班,对于多选题,老师在重点班告诉大家力争选对;在普通班,老师告诉大家,最后的多选题就选一个,除非特有把握。结果普通班这道多选题很多孩子得了2分,而重点班大多得了0分。所以,总觉得把多选题设为提分题是不科学的。但作为学生,也只能更努力去应对。
初二物理没有课外报班,初二上孩子成绩还行,但初二下力学成绩不好。每办法,初三上报了一个物理班,孩子那个学期的物理成绩很好,不知是报班的原因还是那学期学电学,电学相对好理解。总之报物理班效果还可以。初三下作业相对多。所有课除了学校周末安排的班没有在报其他班。一模孩子物理考的不好,我有些着急,就请了一个一对一的物理老师,共上了7次课。幸运的是孩子很喜欢这个老师,每次都问很多自己理解不清的概念。孩子在学校不敢问自己老师一些基本概念,总怕老师说怎么这么简单的还不会。和老师互动很好,一模,二模,中考一直在上升,虽然中考得了89分,没上90,我们还是满意的。
总结:某种意义上物理一些概念比数学难于理解,初三下如果能找到一个孩子喜欢的,价格合理的一对一老师还是不错的。
英语:孩子初一每天听英文歌,初二,三上每天看英文电影,孩子初一在学而思[微博]上外[微博]语班,孩子很喜欢那个老师。初二开始后原来的老师去了外地开拓新的培训点,这边换了老师,孩子不喜欢新老师,就退了。孩子外语是初一还行,初二下降,初三上开始回升。进入初三上,孩子英语成绩接近班平均,很快就高于班平均。初三也没上什么班,中考115+,孩子较懒惰,不爱做题。初三前的暑假,学校留了英语专项练习,每天读4篇左右阅读或完形,之后成绩就上来了。平时多抓听力,完形与阅读。其他的最后容易提高。中考前中考说明上的单词短语(特别是短语)背记过2-3遍。
先写到这吧,
3. 关于上出国班还是统招
经过一些思考后,最后还是选择了统招,可能更多的是希望高中尽量节省费用,以便大学留学[微博]使用。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出国学习,如果希望将来在西方社会生活,最晚大学出去读为好,因为研究生在出去已经很难融入西方社会了,如果在那边生活又无法融入也是很痛苦的。如果希望学成回来,则研究生出去很好。当然很多时候取决家里的经济能力。
因为孩子体育成绩差得较多,一模后,我们觉得孩子中考大约在520-530,觉得这个分数考不上西城前几所学校,就考虑让孩子上国际部,重点考察了十一和人大[微博]附的出国班。我们的基本想法是希望孩子大学出去读,如果高中不能考上西城前几所就重点考虑国际部。
中考成绩出来后,孩子班平均530+,孩子的成绩还在班平均之上,我们联系了SZ,SY,十一三个学校的出国班,7月4日在SZ中美班报名,5日考试;5日在SY和十一报名。SY和SZ 5日晚通知6日去学校签协议。这时我们有些动摇了,其实我是比较喜欢SZ的中美班的,20人一个班,外教也较多,学生整体水平也较高。但考虑到三年学费30W,游学,托福[微博],SAT强化,中介联系费总和将在50W左右,觉得高中花费有些高,可能如果SZ的中美班在本部上的话,当时可能下狠心就去了。SY一个班30人,外教也较少,虽然总体出口联系的学校不错,但不知道出去后是否还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因为我们压在SY的预估线上,我们就冒险等统招结果了,还好由于数学成绩还可以,最后被SY录取。如果家长有兴趣了解SZ,十一等面试的细节问题,可以在下边在交流。
我们7月5日下午参加SZ的面试,分为中方面试和外方面试。中方面试,家长可以参加,因为孩子大都没有面试的经验,用成人的观点看,孩子门都回答的很幼稚,但基本不会影响被录取。是想如果一个孩子对答如流,表现的很成熟。对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孩子而言。也不正常;外方面试,只有孩子一个人参加,孩子只说和老师交流时间挺长,老师还指出他有的单词发音不太准,还给他纠正了一下。当时一点不紧张。
7月5日晚6点参加笔试,听孩子说和中考的题不是一个路子,和实验的笔试题也不是一个路子。实验的测试可能有很多高中语法,SZ的测试语法和单词都比较简单,很多取自某种场景,检查在那种环境下哪种回答正确。孩子把看英文电影的一些场景套过来。觉得还能应付。考试结束在回家的路上就接到了被录取的电话。虽然我们最终没选择中美班,觉得SZ效率还是挺高的。
4.中考前的心理调整
中考作为一个重要考试,很多孩子就会心理紧张,我总认为,如果男孩完全没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往往是妈妈们对孩子要求太高,给孩子压力大造成的;如果女孩没发挥出实力,往往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高。
其实,作为考试,我们很难每一科都发挥的很理想,我们常常有几科发挥很好,另几科一般。但不影响被对应于我们水平的学校录取。
3月-6月,孩子的心理总会有被动,这段时间学校经常考试,成绩总会有时高些,有时低些。有时甚至波动很大。我们4月一模前的模拟孩子发挥较好,可一模孩子发挥不好。班主任还找家长约谈,孩子压力很大,孩子觉得老师找家长说明自己成绩差,我们就和孩子说,是老师关注你,老师认为你有潜力。如果老师认为没潜力,找了也白找,也就不找了。孩子才稳定下来;有一段时间孩子和英语老师关系很紧张,我们了解后也积极疏导。告诉他,老师是为他好,即使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是正常的。好在孩子英语听力,单选,完形,阅读都正确率很高,完成句子和作文拼写错误较多,经过中考前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了很大提高。中考前孩子心理比较稳定。虽然有的学科有些小失误,但总体发挥也正常。
5.关于简单恒等式
我本人在几年前已在E度注册有用户,只是平时很少发帖。这次发帖怕遭到别人抨击,临时注册的一个账户。
在初中有一个简单的恒等式:(a+b)的平方=(a-b)的平方+4ab,
这个恒等式虽然简单,初一之后就会证明,也有几种几何解释。却可导出有用的结果。比如:小学时,常说把一个自然数拆成两个自然数之和,两个数越接近,乘积越大;可以导出两个非负数算术平均大于等于几何平均;可以给出勾股定理的一种验证方法等。
初中三年至少和孩子讨论过10次这个式子,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也没认真听。有一次孩子所在学校月考第22题,涉及这个恒等式和其应用。孩子还是一下就看懂了题目考察的内容。
只想说虽然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常常表现的不认真听家长讲,其实,他们有时在内心里常常也会想想我们家长说的话。最后建议那些给孩子请一对一的,家里准备一块白板。空间不够的可以不买支架。我觉得在白板上书写比在纸上写效果好。
6.启航
孩子高中已经上了一个星期,为了配合高中数学模块一,我在书架上找了一个《集合论初步》,没想到孩子特别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是80年代出的,定价只有3角5分。孩子看到很好奇,读了几页书中的内容,感觉特别适合他的口味,自己规划好每天读几页。每天都把这本书带到学校,以前在卫生间总是玩手机。现在在里面还常看这本书。哈哈,高中变化真不小,饭前,饭后也常常说起书上的内容,真希望孩子从此爱主动读一些书。家长的工作变成帮他们选一些适合的书。对于我,还不知道如何能让他爱读英文小说,这是我目前一直思考的问题,也在想办法尝试。
来源:家长帮社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