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

2015年02月21日15:54   教育专栏  作者:黄豆豆  

  古巨基被淘汰后,破了《我是歌手》主持人不灭的定律,也令下一个接棒的主持人是谁成为一大悬念。观众们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地以为会是李健,结果打完牌、抢完红包,打开电视一看居然是孙楠,顿时就有一种受骗的感觉。这感觉就像网友见面,你以为是奶茶妹妹,没想到来的却是石榴姐姐。这画面太美你不敢脑补。孙楠极尽全力地跟观众互动,讲了很多自认为好笑的梗,效果却出奇的冷,这再一次验证了人生真理:你喜欢一个人,会觉得他/她做什么都是可爱的;而你讨厌一个人时,他/她做什么都是错的。舞台上孙楠笨手笨脚地说着冷笑话,后台里一堆芒果三、四线主持人却在聒噪地聊天/给歌手们披衣服、拿话筒/在现场角落里默默落泪……王乔的多嘴(已离开)、张大大的娘,不仅让观众们深感不适,也让大伙集体陷入世界性的哲学思索: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到哪里去?

  推荐阅读:

  《我是歌手》孙楠退赛害了谁?

  贾玲为什么能这么红?

  这令人徒生悲哀/讽刺的一幕就是今天中国文艺/娱乐生态系统的缩影,艺人的多元跨界以及定位的模糊化,已经让观众/读者们猝不及防:主持人在出书,作家们在当导演,导演们跑去选秀节目当导师,歌手去当主持人,然后所有明星们都被利诱到真人秀节目要么秀萌娃、秀恩爱,要么不停地奔跑、撕名牌,现在电视台连动物都不放过,李宇春、黄轩、胡杏儿等就住在动物园当饲养员,每天给动物们喂食物、打扫粪便(《奇妙的朋友》)……这同时构成了中国电视屏幕上的多元又混乱的奇观,资本/名利/欲望作为背后推手已经严重渗透到电视行业里,使得大家已不安心/甘心、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有甚者,大裤衩里曾经被年轻人视为偶像的某男女主持人已经跨界到公关公司、司法系统以及高官/高官夫人的床上,这“虚实之间”的自由行走毁了大伙脆弱的三观,也让我们开始思考:未来,电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

  胡紫薇俨然转型成公知,她在《如何成为一个妖孽》里明确表示自己已不想说话,宁可去“找个背风的公交车站,出摊卖煎饼;或者租个临街的小门脸,卖油条豆腐脑”;华少更是发表名为《主持人还有将来吗》的长微博:“习惯活在报幕中的主持人,他们的幸福会在哪里呢?”我们欣慰的是在混沌的娱乐圈里,他们还能保持着如此冷静的思考和较强的危机感,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的是,他们已经成名,且已经自信/强大到可以承认/说出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本行业的危机意识。前辈们这么直白戳破梦想的泡泡,那些一脚已经跨进主持圈然后在默默等待机会的三四线主持人们怎么办?还有那些怀揣着主持人梦想、正辗转在各大艺术院校、在风中排队等待艺考的高中生们呢?

  而另一方面的残酷现实是,越来越多其他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正在抢夺主持人的工作机会和资源,他们中有演员(吕凉《档案》)、歌手(戴军《超级访问》/杨坤《最美和声》)、相声演员(郭德纲《国色天香》等)、模特(李艾《幸福晚点名》)、大学教师(蒋昌建《最强大脑》)、舞蹈家(金星《金星秀》)、色彩性格学专家(乐嘉《你有一封信》)……他们以鲜明的个性、更专业的知识视野、亲切自然的互动、机智的现场反应以及靠原来行业积攒下来的名气都获得了更广泛的观众的欢迎,观众们已全然不管他们的脸蛋是否俊美/普通话是否标准/年纪是大还是小/头发是否茂密……

  曾几何时,我们对主持人的期待/要求/培养模式都是男帅女美、普通话标准、说话要有播音腔/起范儿。编导写的解说稿也字正腔圆、慷概激昂,带有社会主义浓厚的宣战腔。央视春晚之所以不好看/令人作呕,除了它积重难返的各种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在一个呼唤“说人话”的时代里,几个光鲜亮丽的主持人用彩排了六次/精确到秒的稿子装作即兴发挥式的一本正经/插科打诨。他们没有也不能即兴发挥,只是成为编导/意识形态靓丽的传声筒/工具。

  我们并非否定中国传统播音主持学院派的培养模式,也并非说主持人就一定要普通话不标准、人丑、最好是光头的。但是慢慢的,时代在不停地变化,观众对主持人的喜好/兴趣已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电视的主持人生存格局,人美发音标准是很重要,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没有一个行业会像主持人那样这么迫切地需要转型/颠覆传统观念,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口条利索、临场反应快、有个性、情商高、有文化/掌握某种专业知识的、有观众缘的综合的/全面的主持人。他们不帅不美不年轻都没有关系,比起那些空洞无知的花瓶主持,我们更愿意接受《奇葩说》里的马东、蔡康永、高晓松穿着苏格兰裙、摇着扇子,这不仅深刻地验证出又一条人生真理:“人丑就要多读书”,也证明了网生代是如何选择今日的节目和主持人。《奇葩说》播完后看春晚,仿佛从美国穿越到了朝鲜,分分钟都感觉到自我的精神分裂与不适。

  当然这固然有电视台地位/定位的不同,也有节目类型的差异。央视作为国家台身上自然背负了国家意识形态宣导的重责,其话语体系、语态也就延续了社会主义国家风格的端庄腔/假大空,它不存在交流,它只是自上而下的宣传/询唤,就像过去工厂、农村、学校里的大喇叭。大叔大妈跳完广场舞回到家后最爱看央视,因为他们最熟悉这套话语体系。而随着看芒果台长大尤其是使用智能手机、ipad观看《娱乐猛回头》、《奇葩说》、《晓松奇谈》、《罗辑思维》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于个性、自然、诙谐、机智的影像与主持人则更为喜欢。今日的观众被井然有序地分成了看央视、看芒果台、看爱奇艺的三类群体,可能后二者有交集,但已是三个世界的人。

  而节目类型方面,新闻主播与综艺节目主持人也是不同世界的人,康辉再帅主持春晚都放不开/也让人高兴不起来;最看重主持人的脱口秀/谈话节目已日暮西山,曾经风光一时的《杨澜[微博]访谈录》、《鲁豫有约》、《艺术人生》味如嚼蜡,不再适应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目前最为强势的真人秀节目收视诉求点永远在嘉宾身上,节目规则、剧情内容甚至可以用旁白/字幕来交待完成,主持人只能沦为播报广告的工具。为了减轻观众对插播广告的烦恼,节目又要将所有赞助商全部感谢完,因此“中国好舌头”华少才可以借助强势节目一夜间名满天下。但无论是《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还是《奔跑吧兄弟》,主持人都已经成为了“多余的人”,就像华少所担忧的那样:他们似乎遭报应了,他们也似乎可以下岗了。

  未来的行业可能不如华少所担忧的那么悲观,但也不容乐观,我们有那么多的主持人,但真正能力突出又有观众缘的,屈指算来只有那么几个:汪涵、何炅、孟非、董卿、周群等。除了拼专业,更重要的是拼情商。做节目就是做人,什么样的主持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节目,汪涵就是那么诙谐幽默爱调侃,何炅就是那么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他们亲和、人缘好,还愿意学习、上进,岁月的打磨又让他们懂得把握尺度、知道进退,也因此他们才成为了台柱子,而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其他主持人一方面留恋高平台的好处,一方面又不得不深感在二位的光芒之下很难有出头之日。看得开的,就像李好、李响,在其他卫视找到自己的天地,看不开的只能继续留作备胎,在像《我是歌手》这样的强势节目里偶尔出镜,给歌手端水披衣,以刷自己的存在感。作为一档音乐性节目,观众只愿意看歌手表演,他们是一个尴尬/矛盾的存在,既要寻求出镜机会但又不能表现太过,一旦过了就会让观众反感,就好比人家结婚,新郎/新娘还没开始激动,你一个伴郎/伴娘哭成狗算怎么回事。 (作者:黄豆豆 原文首发于《中国日报》天下专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我是歌手 孙楠 汪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