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Xuan Li,编译薛雨婷,这才是美国驻加州记者。
性别不平等
中国父母最害怕的事情正在发生:他们的孩子正在逐步远离婚姻。这个趋势也开始让政府担心了。
经过整整十年的全国性结婚率上涨,中国目前正经历着新注册结婚率下降的第二年:2014年下降了6.3%,2013年下降了9.1%。与此相伴的是平均结婚年龄的推迟,在本世纪前十年里就平均推迟了一年半左右。
中国发生的结婚率下降和结婚年龄的推迟其实是跟随了全球的趋势。在美国、日本,以及大多数经合国家,都在近些年经历了相同的事情,而香港、台湾,也有着比大陆更晚的第一次结婚年龄。
但对于看重家庭的传统中国人来说,父母一辈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到了年龄还不结婚生孩子的。他们也是害怕自己走了以后没人照顾自己的孩子。
引发忧虑
尽管在1950年以后包办婚姻就已经禁止了,但父母们仍旧对孩子的婚事抱有很大热情。很多中国父母会不死心地游说孩子们结婚,将家庭聚会变成可怕的审讯。
有些去了相亲角,互相交换孩子们的信息,给他们安排见面,一般都还是不告诉子女或是与他们意愿相悖的。
中国政府也没闲着,在2007年,教育部曾公开表示27岁以上女性为“剩女”,力劝她们在找对象时降低自己“不切实际”的要求。尽管“剩”这个字既可指男也可指女,“剩”这一说法还是被广大学者和年轻女性所抵制。
在2016年,政府取消了给晚婚夫妇(男25女23)的额外七天蜜月假,希望刺激年轻人尽早结婚,早生孩子。
中国尤其担心人口中多出来的那数以百万的男性,他们出生于1970年以后,由于性别选择,现在面临找老婆难的困境。
“剩男”们的具体数字根据年龄的不同,据统计大概在2400万到3300万之间。
在农村和贫困地区,这些未婚男性——不能给家族开枝散叶的光棍们,可能会变成社会稳定的威胁,考虑到他们面临的经济、社会和性别的挫败。
《人民日报》最近指出,根据一项基于未婚农村男性的调查,“剩男”们比女人更容易卷入犯罪活动中,如赌博、卖淫和拐卖人口。
不同之路
但是年轻人总是有自己的想法的。20-30岁的男女对爱情和婚姻都非常认可,婚姻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已经不是那么必要了。
中国出生在1980-1990的年轻人成长在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之中,除了线性的生活,他们的选择还有很多。一些人开始尝试伴侣制,无论是自愿还是不自愿。
政府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5%的男女民工(其中1/3都在适婚年龄)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4小时,留给他们建立关系的时间几乎没有。
其他人也寻求相似的生活方式,不同有没有一个陪你一起浪漫的小伙伴。同居越来越普遍,并且幸亏现有的科技,约炮也比以前更容易实现。
而且,还有很多书、电影、电视剧描述了很多其他生活方式。对年轻人来说,中国城市居民拥有的现代化娱乐,一个很酷的丰富的生活方式也是可以不需要配偶的。
性别差异
中国年轻女性对婚姻制度有着特别的了解。SK-II的一则广告表达了年轻女性反对父母和社会的压力,在中国病毒式地传播起来。
并不是单身的女性对充满爱的生活不感兴趣,有些甚至是很希望结婚的,但很多都没有成功。在一个国家,男女平等已经停滞,假设不恶化,在过去的十年里,女性面对着教育和工作的歧视。
2015年10月,中国开放二胎政策,但并没有对家庭或者员工的福利体系做出任何改变。所有大部分职业女性都害怕在职场中被进一步歧视。
和发达国家的女性不同,假设婚姻破裂,中国女性的婚姻不受法律的积极保护。知道黯淡的职业前景和一个不存在的安全网在等待着她们,这些女性有理由不为婚姻牺牲她们的职业或是自由。
中国都市女性在亲密关系和自主之间有着艰难的选择,但至少她们还是可以选的。那些农村的女性们,对自己的命运并不能完全掌握。
被父权制传统和资本主义经济剥夺了受教育权和社会资源的农村女性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她们要面对不必要的婚姻、配偶之间的不平等,甚至是婚姻中出现的家暴等。
中国国家媒体意识到结婚率下降已经是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但是,他们将大多数同情心放到了找不到老婆的光棍身上。他们之间的斗争被生动地描绘,而且往往归结于女方对彩礼的高要求、经济差距的上升,或者有时是国家倾斜的性别比例。
扶贫项目或允许女性拥有一个以上的丈夫已被建议作为此难题的可能解决办法。
但毋庸置疑的是都市女性所面临的职业玻璃天花板,和农村女性承受的父母专制的苦果。
一个更好的解决结婚率下降的方法可以从中国的弱势群体开始,这意味着仍旧要年轻人决定是否要结婚,但与此同时还有友好的家庭-工作政策,最重要的是,保证女性权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