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销时代选什么专业都差不多

2017年06月01日10:14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高考选择的专业是好是坏,一时很难说清楚。从本科学习到大学毕业,先是发现个人的发展取向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反差。工作多年后,职场相对稳定了,才慢慢发现,专业对人的影响在不断减弱,而情商和文化素养慢慢变为决定人生轨迹的主导因素。

  记得进入北京市重点高中后,我被分到了“奥数”试验班。但这样的“荣宠”对我而言,无异于折磨和打击。我在高中做噩梦最多的情景就是数学卷子没做完就被老师拿走了。

  高二会考后,数学老师一再跟我说,留下吧,在理科班专业选择面宽,工作也好找。那个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文科生并不受重视。

  不过,我这个一向听老师话的“好孩子”还是婉拒了老师的好意,连同为数不多的几名“奥数”班同学,在高三转入了文科班。

  我高考那年的政策是先填报志愿,当时我申请了北外英语专业,除了英语,我一无是处,属于别无选择。

  还好,这种选择也算是兴趣出发。而且,我是典型的“专业导向型”,从一开始就是兴趣与专业结合,考取北外英语系后,更是不折不扣地围绕专业确定职业方向。

  不过,在国内,职业与专业往往并不匹配,而且单纯从求职角度出发,雇主更看重应聘者所在大学的名气和质量,这很像美国社会的精英思想,名校观念非常强。

  随着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真伪难辨,在教育界的招聘,特别是高校的岗位,一定要看看应聘者本科期间是否在名校就读,似乎硕士、博士阶段在名校还不够,通过高考进入名校的,才是“硬道理”!

  而出国留学时遇到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英国名校硕士阶段录取标准中,明确标注了,来自“985”、“211”学校的中国学生优先考虑。

  很不幸,生在中国这样的人才大国,从高考开始,就进入了残酷的社会遴选机制,好的学术背景——尤其是名校“出身”——成为自我推销的首要优势。

  非常可惜的是,在高考阶段,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应考方面,没有人研究、关注报考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生活节奏、心理要求之间的关系,没有人告诉学生如何认清专业、行业的“本质”。

  除了名校,似乎也没有别的可以追求的目标!精英体制牺牲了太多“普通人”的利益,剥夺了太多受教育者的知情权。

  大学毕业前后,与社会接触多了才发现,说来说去,这个世界就是全民营销!

  《新概念英语》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Everyone lives by selling something,每个人总要靠销售谋生。英国人编的英语教材,就是深刻!

  不仅仅是向雇主推销自己,更关键的是,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到了公司、单位,天天都在卖东西!

  给客户做个PPT演示、会后做个会谈纪要、写个工作总结,这些都是日常工作的标配。说不出来,写不出来,那你必须“会来事儿”。

  宴请客户时,国企领导推杯换盏,眼看脸煞白、要说胡话了,你能端着一大杯五粮液冲上去“堵抢眼”吗?

  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的时候,你能三言两语让对面的公务人员笑逐颜开、听你调遣吗?

  富二代的老板天天把你当牲口使,你能在保全饭碗的前提下平衡工作与生活吗?

  对于海归而言,也是如此。在格拉斯哥大学的校友会上,二三百人的大场面,我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学法律的校友,他们最“会来事儿”。

  为了找“案源”。他们频繁而疯狂地与他人攀谈、交换名片,不知道是不是律师的职业病,希望把每一分钟都变成钱,或钱的来路。

  此时,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以前,我只重视“日常工作”,依托自己的专业(英语),不断强化自己的业务技能,希望走“业务骨干”的道路,最不愿意屈就“会来事儿”的“旁门左道”。

  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麻将、不愿意把业余时间放在应酬上,这样看,我的就业面就会非常狭小:

  外资机构,最好是比较讲人性的欧洲体制,虽然也是营销业务,但不是死乞白赖、刺刀见红,还可以远离高层,有相对独立的管理空间和权限,又能留给自己享受文化生活的时间,看来只能是英国大学中国代表处了!

  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年了,回想起来,我是北外最后一届“纯英语”专业,此后大学增加了经贸、外交等专业细分,走的是所谓“英语+专业”的道路,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英语行业化的趋势及市场需求。

  其实别的专业也一样,早晚也要根据市场需求而做出调整。学习本来就是一生的事,大学毕业也不过是另一个“开始”罢了。

  我大学毕业后,一边上班,一边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中国社科院的商业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不是为了拿学位(最后拿的是结业证),主要还是扩大自己的行业衔接的渠道和知识面。工作7年后又自费赴英国攻读MBA。

  我一直还在考虑攻读博士学位的事,可能要50岁以后了。无所谓,如果把专业学习作为一生的追求,高考填志愿就不会太焦虑、太恐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高考大学专业志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