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男孩“娘娘腔”像女儿的危机?

2015年04月13日10:52   教育专栏  作者:刘义杰  

  近日,有媒体对“男孩像女孩”的这种“男孩危机”现象进行报道,并邀请学生、家长[微博]、老师和专家各抒己见。有人觉得,男孩就该从小培养男子气,以后才能有所担当,一旦偏离要及时纠正;但也有人表示,社会是多元的,没有规定男孩必须阳刚,要对这些人多些理解。(4月12日《人民日报》)

  有一种现象叫“男孩不如女孩”。媒体更是从多方数据加以证实,教育部网站发布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全国普通本专科学校在校生中,女生占比为51.74%,比男生多857672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对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成绩优秀的男、女孩比例分别为45.35%和52.11%,女孩比例明显高于男孩。凡此种种,体质方面、社交能力方面、心理方面,男孩都成了弱势。可是这是真的吗?

  在我看来,“男孩不如女孩”是一个伪命题。且不说,社会各行业男生的主流角色,就是所谓的女汉子也不过是一种夸大和性审美取向的变化,其参照角度仍然是男性视角。体质、心理等方面不过是男性比女性发育落后的表征,教育也更是忽略了男生的专长,与女孩不同,男孩更倾向于以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实践能力强,应试能力差本来就是男女性的差异化存在。

  “男孩不如女孩”这一伪命题需要纠偏,因为它对本质问题是一种掩饰,那就是,我国男女生整体都面临着“娘娘腔”问题,这里的“娘娘腔”指的就是,我国的孩子抗挫败能力太差了。4月7日晚,江苏扬州市花园小学11岁男孩阳阳放学回家后,在厨房缢亡。而刚刚在3月30日,杭州某小学一名念小学四年级的11岁小姑娘从7楼跳了下去。短暂时间内发生相似悲剧,“学习太累、活着太累”成为共同的自杀理由,这不是正说明了,“男孩不如女孩”是一个伪命题,有“娘娘腔”问题的还有女生吗?顽劣不公,脸皮厚重往往是孩子们的特点,现在他们这些“特质”哪里去了?这一问题,比“男孩不如女孩”这一伪命题更需要解决。

  孩子们抗挫折能力差,当然因素很多,家长的溺爱或者冷落等等,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教育方式的专制。杭城小学男老师对4所小学男生做了两年调查后发现——专制型教育会让男孩娘娘腔。调查发现,性格弱的男生,有53%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职业要求高,有33%的父母经常把孩子与其他孩子作比较。男孩的“娘娘腔”来自家长专制,在如今多是男女都是一孩的情况下,女孩的抗挫折能力差也来自一种教育专制。

  专制的教育是建立在摧残孩子的独立性、自尊和自信力的基础上的,这种摧残往往带来的是孩子的性格缺陷,性格缺陷之下,那么,孩子自然会表现的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等等,轻则表现为“娘娘腔”,重则遇到问题,就想不开,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可以说太多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其实,男孩和女孩没必要做对立观察,因为娘娘腔之下的阳刚与决断匮乏,是如今男女孩子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娘娘腔 男孩危机 男孩教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