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参加工作时,住在酒店培训,同事们最有兴趣的就是上完课冲向餐厅吃扇贝、龙虾。有天,一位老领导来讲课,讲完一起用餐,只见他把手提包放到椅子上,端起自助餐盘,只盛了两勺西红柿鸡蛋盖饭,一碗蘑菇汤,其他种种山珍海味都没碰。
在瑞士,我就想到那位老领导了。因为见到很多瑞士人用“砖头机”。这种手机,在中国几乎已经绝迹。随便一个乡镇营业厅,充话费都会送智能机。在中国,很多人用苹果手机,有些要分期付款,极端的甚至卖肾。而在瑞士,人人都买得起苹果手机,却有不少人用“砖头机”。
以瑞士的平均工资算,工作两天多一点,就可以买一部iPhone7。瑞士的贫富差距也很小。尽管日内瓦湖畔和圣莫里茨雪山小镇上住着很多顶级富豪,瑞士的基尼系数也只有0.337。
在布勒集团,一个18岁的小伙子,月薪是4200瑞郎,合人民币29000元。而他刚刚正式参加工作。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做了4年学徒。
瑞士的年轻人初中毕业后有两条路。一是接受职业教育,二是读高中。接受职业教育不是只上课,还要去公司当学徒。通常,第一年每周上两天课,当三天学徒;第二年往后上一天课,当四天学徒。
职业学校的老师也很少全职,多是本身就在企业工作。教的东西和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不存在脱钩现象。学徒有三年制,也有四年制,取决于工作的复杂程度。像机械制图、数控机床这些,就需要四年。
学 徒期间的收入,虽没有正式工作高,支撑生活也绰绰有余。以这位小伙子为例,14岁当学徒,月薪700瑞郎(4800人民币),第二年900瑞郎(6200 人民币),第三年1100瑞郎(7500人民币),第四年1300瑞郎(8900人民币)。学徒期满,就变成4200瑞郎(29000人民币)了。
职业教育结束后,也可以就读应用科技类大学。如果不当学徒,先读普通高中,再读大学,大概21岁毕业,起薪是6000瑞郎,合人民币41000元。2014年,瑞士人平均税后月收入7176瑞郎,约合人民币5万元,大概是美国人平均月收入的两倍。
瑞士约三分之二的年轻人选择去职业学校,一边上课,一边当学徒。瑞士的学徒并不像中国的实习生。他们从事的都是专业工作,不负责给领导买盒饭、收快递、贴发票。
如果到大公司当学徒,还有机会去世界各地工作。这位小伙子,就曾经在无锡工作过四个月。期间照常通过网络继续职业学校的课程。当问及在中国学到了什么,他说,英语有了很大进步。
英语在瑞士很流行,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瑞士有四种国家语言,德语区面积最大,以德语为第一母语的瑞士人比例最高,不过,瑞士德语和标准德语有些差别。毗邻法 国的地区讲法语,毗邻意大利的地区讲意大利语。还有不到1%的人讲罗曼什语,主要在格劳宾登州。瑞士人通常会两种以上语言。
在中国,挣钱很难,很多人挖空心思,投机取巧。中国人常说,要懂得人情世故,玩转方方面面的关系,才能吃得开。在别人眼里,这种人“路子广”、“有能量”。
瑞 士不讲究这些。只要老老实实干活,无论做什么,都能轻松拿到月薪三四万人民币,又何必费尽心思研究职场厚黑学和交际求人技巧呢。职场成功学书籍在瑞士书店 很少,倒是《国富论》会摆在显眼的位置。在中国,《国富论》和《莎士比亚全集》之类是放在客厅书架给人观赏以彰显品位的。
不仅收入高,瑞士消费水平也高,房租尤其高。大学一般不提供宿舍,学生只能租房,或者住父母家。在日内瓦工作的人,很多到法国租房,就像在北京工作的人到通州租房。有些瑞士人会定期开车到邻国大采购,能节省不少费用。
瑞士房价虽然贵,但涨幅不大,也没有太多房地产投资的机会。瑞士人不爱住公寓,如果没钱,就租房;有钱,就自己建房子。不过,建房子很麻烦,设计、建材、施工、物业,通常是不同公司负责。
瑞士的房屋维修起来也复杂。而且人工很贵,一般一家人按工程标准自己琢磨,慢慢加工。不像北京,很多小区,只要推开门,楼道墙上就有各种“空调加氟”、“通下水道”、“外卖送餐”、“搬家公司”的电话。
瑞士人做事严谨精细。连垃圾分类都无比细致。用过的瓶子,如果瓶身是玻璃,瓶盖是塑料,要拆开回收。有人丢酱油瓶,有老太太路过看见说:瓶底还剩一点酱油没洗净呢!
苏黎世郊区有栋公寓楼暖气渗水,给物业公司打电话,修好之后,物业给每家发了监测器,监测每天的室内温度、湿度变化,一段时间后,做出详尽的报告反馈给各家各户,给出不同的开窗通风建议,精确到每天的几点几分。
这栋公寓,距离苏黎世市区乘火车二十来分钟。其中使用面积六七十平的两居室,月租金1600瑞郎,合人民币一万出头。在北京,四环内公共设施好的小区也要这个水平。不过,1600瑞郎只相当于瑞士人税后收入的四分之一。
瑞士的个人所得税在不同州之间差别较大。由于政府预算是特定的,企业多的州,分摊到每个纳税人身上的份额就少,所以苏黎世的个税就比较低。
不过,想去瑞士工作很不容易。除非你的专业刚好是瑞士急需的。一般而言,科技领域的专家会相对容易,普通劳工就很难。不过,也要看特殊机缘,比如,某家瑞士公司被万达收购了,就需要一些懂中文的人和万达总部打交道。
瑞士人虽然收入高,业余生活倒不如中国丰富。主要因为,瑞士的社交关系不像中国这么复杂,也没有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和社交网络。中国的年轻人,经常在网上对各种问题发表看法,诸如“咸粽子好吃还是甜粽子好吃”。
这也因为,无论是中国的大学生还是上班族,时间都很灵活,上班时可以发微博刷朋友圈,所以,一年会出现很多“蓝瘦香菇”这种网络新词。而瑞士人,无论上学还是工作,时间都是精细管理的,无暇多做这些事情。
瑞士的假期倒是不少。法律规定一年休假至少四周。很多私企会给到五周。政府部门为了吸引人才,也迎合市场标准,休假五周。2012年,曾有公民动议把年休假改为六周,因全民公投有66.5%的反对票而未通过。
瑞士人酷爱户外运动,大自然是他们的后花园。哪怕在吃穿上不挑剔,运动上也非常挑剔。就算是三岁小孩的装备,也要买最专业的。不过,除运动外,其他社交乏善可陈。想约谁出来,最好提前一两周发邮件。而在中国,想攒个饭局,临时打电话就行。
有一对瑞士夫妇,在孩子周岁生日前很久就向父母发出邀请,父母最终没有去,理由是,“我们正在雪山度假,风景太美了,不想错过。”
瑞士人热爱旅游,想移民或长期在国外工作的却不多。这固然因为瑞士的收入已经非常高了,同时也因为瑞士的民主度很高,瑞士人每每对瑞士的一切都充满骄傲,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乃至认为,哪里都比不上瑞士。
在 瑞士工作的外国人也常这么觉得。不过,并非一切人如此。有位在洛桑联邦理工交换的北京大学博士生就说,她是一定要回中国的,舍不得国内的美食。很多在中国 生活过的瑞士人习惯了随意吃饭店,随手点外卖。对他们来说,中国的美食太便宜。回到瑞士,日常需要重新掌勺,就开始无比想念中国的美食与送餐服务。
瑞 士也有中餐馆,以粤菜居多,大多不地道。倒是有些中国大型企业驻地附近能吃到纯正的中国菜。典型的瑞士菜是奶酪火锅、芝士牛肉烤土豆丝。一位瑞士老太太指 着烤土豆丝问中国客人:好不好吃?这是百分之百的瑞士菜!瑞士每家都吃这个!客人只好把八大菜系的知识藏着掖着,不提口水鸡、姜爆鸭、红烧狮子头,竖起大 拇指说:亦可赛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