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激烈的小升初大战中,考生连考多场攒学位、家长砸重金找关系、学校变招争生源等怪现象也纷纷涌现。
学生怪招
民办、公办场场考 “练手党”连日赶考
小升初的学生中,像龚乐那样一周连考三场的并不在少数。而在民校联考的考场上,还出现了一批已经获得公办名校或其他民校学位的孩子,他们参加考试有的是为了多几个选择,有的甚至只是为了练手。
记者在17所民校联考现场发现,有不少家长都是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而来的。在随机采访中,就有十多位家长不仅让孩子参加民校联考,还给孩子报了独立考试的民校入学试或公办名校的转校试(即择校试)。此外,为了让子女入读理想名校,不少家长还不惜舍近求远,搬家、转工样样做足。
为了让儿子入读荔湾区的广雅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广雅”),家住番禺的李先生带孩子参加了民校联考。但在参加这次考试前,小李已经通过了另一所民校——华师附中番禺学校的小升初考试,并确定入读该校的奥数班。但李先生夫妇还是希望儿子能上广雅,“儿子现在属于中上水平,上广雅后就算不进前几名,至少也有好氛围,我还打算让他连读六年呢(注:即初高中都在广雅读)。”而且,李妈妈已经看好招聘信息,只要孩子考上广雅就跳槽。
同样在广雅的民校联考考场上,暨南大学教授秦先生告诉记者,他女儿已通过公办的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广附”)的择校试,只要交4万元择校费就能入学。但是,即使女儿考上了广雅,还是会入读广附。秦先生坦言,让女儿参加民校联考只是为了练手,因为他是日本“海归”,女儿也是一年前才回国读书,语文有点跟不上,所以希望让女儿通过这次考试更好的检验一下水平。
近日,小升初考场上的“练手党”也引发了一些知名教育论坛上的讨论。最近越来越多孩子虽然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还报名参加民校联考,遭到不少家长的唾弃。“通过了特长生考试,进入了重点公校,还出现在民办联考上,这不是为了‘练手’给咱家孩子增加难度吗?”
家长出招
家长也要有“特长” 有谋略还要重金撒网
越来越激烈的“小升初”竞争,考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广大家长的金钱、人脉和脑力。
“小升初”学生家长裴爸爸发现,女儿要上名校初中,最少要参加一场考试,最多要考7场。为此,他制定了分别命名为“幻想曲”、“拼搏曲”、“现实曲”和“无奈曲”的四个同步推进的方案。
“幻想曲”的目标是考上广东实验中学,方法是让女儿参加校方举办的“省实杯”学生才艺邀请赛,并成为体育、艺术特长生优先招生对象,但这个方法的竞争十分激烈。“拼搏曲”是参加民校联考以入读广雅,女儿首先要达到广雅白云校区的分数线,再加上特长加分入读广雅的荔湾校区。“现实曲”就是以上计划都失败了,再拼另外4家心水学校,当中首选的是广州外国语学校。“无奈曲”就是上述计划都失败了,就花钱把孩子送到中山或东莞的民校。
最终,在爸爸的精心策划下,小裴考上了省实特长班。
然而,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时间制定这么完善的方案。“孩子要有特长,家长更需有特长。”部分家长发挥起自己的“特长”,并且不惜重金,把在多年积累的人脉集中运用到小孩身上。上文提到打算花10万元打点各路关系的龚爸爸就是当中的典型例子。
在四处找关系的过程中,有家长总结出来,各层次的领导、不同的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关系户和办事权限。其中,公办学校的电脑派位很难“运作”,但公办学校的转校试则与区教育部门联系紧密,校长也能说上话。民校考试看重成绩,但校长的自主权也比较大。“要么就小子不能考得太差,要么就老子比较厉害。”有家长说,“孩子考得比较好,自然无需找人帮忙,差距太大的话事情就棘手了,要么退而求其次,要么就得让老子找更硬的关系了。”
学校变招
公办、民办争抢生源
学生家长被赶着表态
在学生竞争名校学位的同时,公办和民办名校为了抢优秀生源各出奇招。
2006年,广州的首次民办联考时,民校联考先于6月25日举行,紧接着是各公办名校的择校试,最后到7月中旬,才是派位入读公办名校的推荐生名单摇珠。而且在7月3日前,学生和家长有一周时间考虑是否入读通过的民校。由于,推荐生名单的出炉比民校联考晚得多,大部分优秀学生都已被民办学校捞走。
2007年,各区公办学校就开始变招了。于是,大批公校的择校考试,开始紧跟民校联考,一般在民校联考第二天,各公校择校考试就“开炉”,直接导致考生出现连续赶考的情况。但是,由于民校在试后第二天就在网上公布成绩并列名录取名单,而公校择校试不能公布成绩,只能按成绩逐一电话通知高分学生。这样一来,民校还是抢占了先机。而那些没有举办择校考试的公校,更是不得不捡“别人剩下的生源”。
2009年,荔湾区使出提前确定推荐生名单的杀手锏。“在民校联考开考前,就让具备推荐生资格的学生家长确认是否要推荐生资格”一位荔湾区小六学生家长说。也就是说,荔湾区的小学毕业生参加完毕业考后,当晚获推荐生资格的学生就会收到通知,家长第二天就要到学校确认孩子是否以推荐生的身份升公办初中。
这样一来,让不少报了民校联考的考生家长很犹豫:如果确认推荐生资格,就不能在民校联考中搏更好的民办初中;如果放弃推荐资格,又怕考不上民办初中。
如今,家长们发现,不但推荐生资格的抉择提前了,是否入读民办学校的考虑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今年,广州多个区都要求,民校必须在6月底确定录取名单,并统一交上区教育局。“我们今天考完试,明天一录取就要交钱留学位,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海珠区的家长朱先生说。民办中大附中党委书记严钦熙说,以往家长有一周时间考虑,现在要求两天之内搞定,学校也必须在一天之内改好卷,第二天录取完成,工作量很大。
在公校声讨民校捞走了大批最优生源的同时,民校更感叹政策打压之不公。广雅实验学校校长陈锦旋认为,在民校联考前公布推荐生没问题,但在民校联考前就让家长表态是否保留推荐生资格,就很不妥。有关部门应该推荐生资格和民办学校录取结果都公布后,两方面情况都明朗了,再让家长进行选择,这样更合情合理,也更人性化。
专家说法
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择校热”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系统内部人士介绍,产生“择校热”的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的支出原则是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例如以越秀区某省级重点小学为例,教育经费由越秀区支出,包括教师工资,而广东省除了少数专项资助外是不拨款的,这就导致择校费收得越多的区对教育的投入就越大,如此优质资源就可进一步集中到名校里,就如越秀区便是如此。而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得献上高额择校费。
对策:优质名校学位平均分配到初中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华同旭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广州已经研究出整套方案,决心在择校问题上有所突破,争取在三年内基本解决择校问题。他表示,计划从明年起开始试点,把市属或区属的优秀高中优质学位按比例分配到初中,给学生除了中考之外的第二个选择。
具体来说,把高中名校的部分优质学位拿出来,按照某所初中的人数比例进行分配。学生通过考试选拔,只要在本校排名靠前,在分配名额数量之内,就能进入名校。当然,公办优质高中的名额分配只面向具有广州户籍的学生。“以前有的初中永远没有人能考上好高中,如果办法实施,只需要自己和自己比,排名靠前就能上好高中。例如广雅有5个名额给你所在的初中,那么你只要在学校考上前五名,就能上广雅。”家长择校,把孩子送到好初中,就是因为以后上好高中的机会大。现在通过分配学位,即使从一般的初中毕业也能上好高中,那么挑初中就没什么意义了。通过考试和分配学位两个渠道升学,一方面能够控制择校,反过来也促使初中学校发展。
那么,如何分配才能够保证公开公平,不会暗箱操作呢?华同旭说,分配学位将按照学校人数比例进行,具体某个学校有多少名额也将计算所得,学校将尽量能够均衡地分配。由于是选拔,分数仍然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但这些指标肯定是透明的,有一套成熟的实施方案,据了解,这种学位分配办法是教育部所提倡的,在其他城市也有成功的经验。“方案公布之后,每个家长心中都有底。到底是去考试还是参与学位分配呢?家长心中都会有一杆秤了。” 华同旭说。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