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观点:挤破脑袋进名校对孩子未必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 15:22   长春《城市晚报》

  “你们调查的这些群体质量还是很高的,提供的结果和数据很有说服力……”得知本报千份调查问卷面对的群体是考生家长、教师、各界相关人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会秘书长付诚研究员对本报调查问卷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当下家长的高中择校观念他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意见与建议,并对目前学校的状况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两个问题:

  您的孩子适合名校吗?

  “在一些家长眼中,孩子进了名校就有了保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付诚认为,家长首先要从自己家庭情况,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是在名校的孩子就一定有更好的发展,不是只有名校才能培养人才,名校也不一定就适合您的孩子。如果不根据家庭收入而盲目跟风,苦了家人累了孩子,也无益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名校的升学率固然高,但并非百分之百,并不是人人都能上高校。一些教育人士表示,一级达标学校的确是优质教育资源,但是,这只适合一部分学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样的学校。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普通高中甚至职业学校,可能更适合他们。 他认为有些名校在社会上有稳固的地位和明星式的知名度,但事实是否真的如大家所推崇的那样,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否名副其实。不争的事实是名校依然有差生,名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学校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很有可能差生就被忽略,从而差生越差,差距不断拉大。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勉强挤进名校的学子,起初是小差距,后来是大差距。这对自信心的打击是很大的,对孩子的后天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与其当一类校的“凤尾”,不如当二类校的“鸡头”。  

  选学校听孩子的意见了吗?

  给孩子选学校,要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过于激励的竞争可能给孩子精神上造成负担,反而起到副作用。要带孩子去学校实地考察,让孩子了解一下各所学校的环境、设施、学习氛围等等。孩子喜欢、满意的可能更有利于他的发展。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初中毕业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作为家长,可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进名校的利弊告诉孩子,让他们知道,进名校,他们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氛围,但也必须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孩子有信心,认为自己可以承受,那几万块就值得花。如果孩子认为,进了名校,那种压力不是他所能承受的,而他的成绩也实在是跟名校相差太大,那就不要勉强孩子,毕竟路是他自己选的,我们已经尽了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是否一定要掏钱上名校,付诚认为这个问题最终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确实有实力,只是在中考中失利,那么家长就应该花点钱送孩子上名校,给孩子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如果孩子对自己没信心,那么家长就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因为读书最终要靠孩子自己去完成,而不是单凭学生父母的经济投入。 

  两个建议:

  高中就读不妨考虑就近原则

  社会节奏加快,家长整天忙于事业,可能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接送孩子,如果学校远,可能对某些家庭来说是个很大的麻烦,出现意外情况也很难处理,无法第一时间出现,对孩子、对家长、对学校都无利。付诚建议家长在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选择自家附近的学校就读。当下,长春一些名校的校门口被接送孩子的车辆堵得水泄不通,校门口的汽车鸣笛声此起彼伏,这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场景。长春某高中高一级班主任蒋老师说,学生起床早,睡眠时间就会缺乏,再加上路途奔波,消耗了很大精力,到校已经疲惫不堪,上课很容易走神。在她的班里,那些上学路远的孩子早上经常趴在桌子上打瞌睡,由于路上耗时耗力,这些学生的作业也相对潦草。

  记者随机采访调查某示范高中高一年级的结果显示,40%的学生每天回家需要花费1小时,17%的学生回家耗时1个半小时,6%的学生回家所需时间在2小时以上。

  高中应取消班级差异化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长春高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班级差异化,一些“重点班、实验班、尖子班”也是层出不穷。对此,付诚非常反对,他认为高中应取消班级差异化。很多名校都按成绩分班、分考场。这势必会在学生中产生一种不平衡心态,差生不应该被另眼相看,而是应该加一份关心和照顾,这可能帮助其走出困境,在关心和照顾中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与此同时,他提出高中办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学校尽量做到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要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培养,找出自己突出的一面,让孩子毕业后都有自己的专长,学习好并不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唯一标志。根据学校的特色家长可以更好地选择学校,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减少人才的丢失,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谈话的最后,付诚表示,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除了政府、学校的努力,学生和家长也要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只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择校问题,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专家观点:

  名校应给予

  中等生更多关注

  时下,家长考生奔名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重点高中从事教学十余年的吉林省高中生物教研员沈雁教授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家长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现在我省高中有层次分布,这其中有其历史原因,家长求好心理对名校寄予了很大期望。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家庭的经济条件大大改善,花钱上名校成为可承受的高消费。此外,家长好面子,不甘心孩子因几分之差进入非名校就读。她建议家长应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孩子实际情况、确定孩子所处层次,选定适合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高中。

  另外,沈教授认为,一些名校将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划为多个层次,教师注重高层次学生的培养,对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关注度不够,这部分学生考取重点大学很难。事实上,这部分成绩中下的考生在择校费用、课后补课费用及用功程度上都付出了正常名校学生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代价,他们理应受到学校公正的待遇。因此,沈教授建议,名校在对待中等成绩考生方面,应多给予帮助和倾斜,让这部分孩子得到应有的关注,而不是被甩得越来越远,直至最终出局。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关于 中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