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所谓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现象,被媒体持续关注,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对“汉字危机”的现象、成因,展开了切中时弊的阐述。人们认为,这种危机具有可怕的弥散性,它既体现在成年人中间,也表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电脑时代越发达,其蔓延速度越迅捷。
毋庸讳言,“汉字危机”已成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从另一角度思考:当一种现象已经演变成危机并被广泛关注时,如果人们仍然满足于列举现象、探究原因、论述危害,则未免有隔靴搔痒之嫌。所以,当下最重要的是,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去做、尽快去做、有效去做,以应对乃至最终化解这种危机。因为,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这个民族面对汉字书写,突然间患上“集体失忆症”,然后仓促疗救,则势必病入膏肓,“救”之晚矣!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成年人“提笔忘字”与未成年人书写能力下降相比,后者危害性更大,更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化解“汉字危机”,首先应当关注中小学汉字教育,当务之急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中小学汉字教学行为。
“文革”前的中小学习字课曾为几代中国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美学记忆。改革开放以来,习字课在一些小学逐步恢复,但师资缺乏,加上没有统一教材,没有课程标准,导致这一课程很难开设。因此,笔者建议,全面恢复中小学习字课程,改习字课为书法课,进而制定书法课课程标准,编写书法教材,让学生在书法课的学习中理解汉字、欣赏汉字、尊重汉字。
若干年来,在许多发达地区,中小学生汉字书写量大大减少,学生们平时完成的许多作业,动辄递交打印稿。这种行为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学生们对汉字的认知和记忆。而让学生用手写字,是一种很有效的类似于体育教学中的“肌肉记忆”训练,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笔者建议,应当恢复并强化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汉字书写传统,减少中小学生作业的电脑打印稿。
化解“汉字危机”,还要恢复并强化中小学教室黑板的功能。多年来,在许多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室黑板的传统功能日趋式微,以致于黑板成为“白板”。很多教师甚至语文教师,整节课只字不写,教学过程完全是点击式“联播”。鉴于此,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明文规定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一定量的板书内容。
此外,笔者还建议改革高考语文命题形式,适当加大作文错别字扣分力度。须知,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汉字书写训练通常是以“选”为主的识别训练。因此,笔者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改革高考命题形式的同时,适当加大对作文错别字扣分力度,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错别字一字一分,不设上限或上限明显放宽。相信此举会引起学生对汉字学习的高度重视。
当然,我们亦可寄希望于未来电脑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有一天,键盘或许会升级为高智能写字板,用户在写字板上写出汉字后,电脑即同步瞬即自动生成电子文稿,用户可随时调整自己所需字体、字号等,这对弘扬汉字书写,善莫大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