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新小学:故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2014年03月21日17:17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2010年3月-培新小学-家长讲师为学生授课 2010年3月-培新小学-家长讲师为学生授课
2011年9月16日-北京植物园-五年级学生实践活动 2011年9月16日-北京植物园-五年级学生实践活动
2012年3月26日-培新小学-培新小学动动馆 2012年3月26日-培新小学-培新小学动动馆
2012年4月17日-培新小学-培新永生两校联合教师运动会 2012年4月17日-培新小学-培新永生两校联合教师运动会
2012年6月18日-培新小学-学生上早操 2012年6月18日-培新小学-学生上早操
2012年6月20日-龙潭湖公园-培新小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 2012年6月20日-龙潭湖公园-培新小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
2012年9月1日-培新小学-培新小学“开学节“ 2012年9月1日-培新小学-培新小学“开学节“
2013年8月25日-培新小学低部-绿色种植工作坊 2013年8月25日-培新小学低部-绿色种植工作坊
2014年1月19日-台湾会馆-智慧课堂两岸同行大会台湾北新小学曾秀珠校长上课 2014年1月19日-台湾会馆-智慧课堂两岸同行大会台湾北新小学曾秀珠校长上课

  词典中解释,“文”是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是“使变化”,“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可究竟“文化”具体指什么?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正应证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文化”虽然无风无影,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力道却不容忽视,它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和制约着每个人、每件事。

  组织心理学家埃德加、舍恩说:“领导人真正的重要性就在于创造并管理文化,领导人是否具有独特的才华,表现在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之间的竞争。那么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什么呢?——故事。文化最有生命力的内容就是故事,故事既需要讲述,也需要发现,更需要演绎…… 

  一、学校的故事熏陶人——走从需求出发的教育之路

  培新小学多年来始终坚持走“从需求出发的教育路径”,围绕“教育要促进自主发展”的核心理念,按照如下的思路开展学校各项工作:

  调研先行——系统思维——创设情境——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了解需求,为清楚每个培新人发展的优劣;

  研究需求,为找准每个培新人发展的方向;

  唤醒需求,为增强每个培新人发展的意识;

  满足需求,为提高每个培新人发展的能力;

  发展需求,为拓宽每个培新人发展的平台。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具体目标,也有自己学校的工作思路。这些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学校管理不断强化、渗透、巩固,为此各校教师不断努力奋斗。然而学校管理的过程应当若水,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通过一个个故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影响其中的每个人。因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学校,必然是一个有精彩故事的地方。培新对外的网站界面就分成了四个故事板块“学校的故事”“教师的故事”“学生的故事”和“家长[微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物在讲,有的是人在讲,如涓涓细流,滋养生命、容清纳浊、具有浮力、奔流不息。

  1、利用物化媒体讲述学校的故事。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优秀的校园环境,时时处处给师生一种心灵感染,影响着师生的成长。为此,让花木含情、墙壁说话,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它们赋予内涵,让它们时刻讲述着学校从需求出发的教育故事。

  小学生眼中的校园是多姿多彩的,我校的主教学楼采用了学生喜爱的三种颜色,并且通过颜色讲述着老师们的心愿。绿色代表低年级学生,犹如嫩芽,慢慢舒展、长大;橙色代表中年级学生,在学校校园逐渐成熟,无论知识、能力,都有所收获;蓝色代表高年级学生,学生的翅膀逐渐硬朗,也快要离开母校,祝愿他们的未来能在蓝天展翅高飞。

  培新的校徽设计采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手法。红色的圆环象征着培新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携手共进,开拓未来; 绿色象征教师甘当绿叶,托起明天的太阳。P和X的变形组合,是培新全拼的第一个字母,代表“培新小学”。此外,“X”还象征书籍,展开的是知识的大门,“P”还象征富有活力的孩子,在书海中像小鸟一样快乐成长。

  教学楼的主壁画隐含着培新的办学宗旨: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美好未来。壁画讲述了一个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孩子,张开双臂铺向教师的怀抱,教师带领他在培新这片土地上尽情地汲取营养,快乐成长,为日后的飞翔积淀知识,积蓄力量。

  像这样的无言故事学校还有很多很多,它是一种教育力量,陶冶培新人的情操,净化培新人的心灵。

  2、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学校的故事。

  一所学校,外在的、物化的东西都是可以模仿的,那些建筑、花草、装饰,甚至学校的管理模式、规章制度,都可以拷贝。但这并不是学校文化品位提升的必然条件,就如同仅靠名牌服装无法造就一个气质优雅的人一样。只有当理念与行动相一致、内容与形式相符合的时候,文化才真正彰显其力量,它蕴藏在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弥漫于校园的角角落落。物的故事只是外力,只有人的故事才是内力,恒久、持续的影响人。

  然而,文化进入人心灵的过程是渐进的,不可急于立竿见影的见效果。这个过程若水流一样,不断泽被万物、汇纳百川,因势利导、随物赋形,最终滴水穿石。这个渐进的过程,我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媒体随时宣传学校的故事,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铸就学校文化品牌。

  “学校收到二年级组办的“快乐成长”的小报,非常高兴且感动。为老师们创造性地工作,为孩子们书写的精彩美文,更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辛劳的付出,谢谢二年级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感谢晋芃老师为青年教师培训做的讲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类似这样的感谢之辞我校每周都会在学校内部网站桌面信息中见到。各组的好人好事、创新工作及时能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肯定,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贡献也能及时让全校教师皆知。这个内部网站为老师们讲出“感谢的话”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就源于“被认可”,这份认可,除了让教师温暖,更让教师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凸显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把广大教职工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

  “年轻的朋友,我想对你们说……”这段话写在学校网上家园,在这里校长经常会把自己的思考写在里面,供教师阅读咀嚼,它的意义更在于引领和启迪。制度管人、文化管心,管理不是强制性的要求,而是对一个人自觉性的唤醒。网上家园诸如《培新的围墙》《聊聊责任》《开学典礼是什么?》《意义有时不在当下》《写在开家长会之前》《你是我的小说》等故事,对教师的影响不在于当下,更在于持久深远。

  每所学校犹如一个不懈的前行者。中医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利用网络媒体对学校故事的宣传,是沟通彼此心灵的很好渠道。没有足够的沟通,肌体必然痛病,行动必将迟滞,讳疾忌医,不治将恐深。即使肌体无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也是锦上添花吗?个体与个体的和谐,个体与集体的融合,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培新。

  3、利用研讨活动生成学校的故事。

  任何方面的文化建设都不会一帆风顺的诞生,他经历的风雨越多,越是浸透着团队奋斗的血汗,演绎的故事越多,就越强大和坚固。没有经历各种矛盾的过程,没有经历摩擦和修复,这样的文化内涵也是脆弱的。

  我校每学期会确定一个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从开学就开始酝酿相关研讨会的召开。每次研讨活动,生成的是故事,积淀的是文化,提炼的是核心价值观。近两年学校召开的研讨会像《我们共同的追求——管理若水》《从论语谈管理》《从武侠名师感悟研究学生》《释放团队的力量》《调研先行——了解学需求》《系统思维——研究学生需求》等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记。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叙事的过程;一个团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团队生命的叙事过程。这个过程管理若水。管理者拥有水的柔情、执著和真诚,校园会充满关爱;管理者拥有水的沉静、包容和清澈,校园就会纯净高雅;学校管理具有水的无痕和无形,校园就会生机盎然、绿阴缤纷,每一个生命粲然如花。

  二、学生的故事发展人——

  努力从每个学生的需求出发,让他们都成才

  回忆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难忘怀的不是知识,只有故事。小孩子根本离不开故事,故事助他们长大。天真的故事、尴尬的故事、兴奋的故事、流泪的故事……一辈子铭记,也是他们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孩子是有差异的。孔子弟子3000,他曾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怎么办?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的需求出发,让校园处处是舞台,唤醒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在每个人的基础上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1、设施舞台生成学生的故事。

  一般学校的教室都不大,缺少一块空地能让孩子们随意表演、互动交流。为了弥补教室的不足,这就要求校园的设施要为学生“留白”,使校园充满“学生味”。生命的成长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由呼吸的空间。

  我校在每间教室后面均有个性化的班级小书吧。在校园面积狭小的情况下,也想办法设计了一个大的开放书吧和开放小舞台,也许这里将会诞生有成就的艺术家和作家。校门口石头上的校名“培新小学”是由学校的四名学生书写的,似乎大声宣讲着培新的每个学生就是培新今天的主人,更是培新明天的骄傲。“竹娃百草园”内有可爱的小乌龟、诗意的小水车、敦实的大象、千姿百态的鲜花、绿茵茵的小草等等,让孩子们能领略童话世界的美妙。“竹娃动动馆”是全校学生非常喜欢的场所,科普动漫工作坊、绿色种植工作坊、神奇数学工作坊、创意构建工作坊、科技制作工作坊、宇宙环境工作坊里面充满了神奇,投身其中,给孩子们心里从小种下了爱科学的种子。

  2、墙报舞台讲述学生的故事。

  墙报内容不怕粗糙,粗糙有时才是真正的美。我校重视张贴每个孩子的优秀作品,这是对孩子最大的褒奖。年级组教师每学期根据年级教育教学活动,有计划的安排布置,有竞赛获奖证书、实践活动感言、优秀习作、优秀作业、小报、作品……也许成人走在楼道中不觉得在意,但是每一张张贴的作品就会讲述一个让作者终身记忆的故事,它的价值无法估量。

  3、课程舞台演绎学生的故事。

  如果把学校比喻成教育超市,那么课程就是我们的教育商品。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顾客般的学生高高兴兴的坐下来,欢欢喜喜的学下去。

  培新的培养目标是:为人有本、为学有基,这个目标要靠培新课程来造就。“为人”处处需“培”,做自己要想他人;“为学”日日求“新”,做今天要想明天。培养目标指导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指导所言所行;所言所行反映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反映培养目标。

  国家课程学校强调三个“三”,三个关注:关注学习起点、关注教材重点,关注学习难点;三个捕捉:捕捉差异、捕捉精彩、捕捉质疑;三个反思:是否情感的课堂?是否收获的课堂?是否智慧的课堂?通过强调引导教师不断研究学生,不断研究教什么。

  校本课程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动动馆课程”,借助学生喜爱的“动动馆” 设施,在六间工作坊中分别开设了科技体验课程。

  学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和推进,统计校园周边步行可到的社会资源单位,诸如:龙潭湖、百工坊、天坛、交通大队等有二十余家,这是一笔丰富的财富。通过调研了解,学校编写了实践活动课程读本,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学生到这些资源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一次活动,学生们都是流连忘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所有校本课程中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也是故事最多、舞台最大的课程。

  4、活动舞台宣传学生的故事。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最能彰显个性的舞台。从小就有机会上各种舞台的孩子,经过一次次的试飞之后,将来才可以飞得更高。学生们除了“分数”,需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有责任让每一朵花都努力开放,我们有责任为每一朵花剪枝施肥。

  培新的各项学生活动主题是:做最好的自己。主要分为:参与培新节活动、参与年级特色项目活动、参与德育课程实践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参与阳光心语实践活动。培新节有9月开学节、10月收获节、11月科技节、12月新年节、3月艺术节、4月读书节、5月体育节、6月儿童节。

  三、教师的故事凝聚人——

  努力从每个教师的需求出发,让他们都成功

  “依于仁,游于艺”是好教师的境界。一方面教师应该扎根于“仁”的坚实大地,仁爱满满,仁——由己及人,做自己、想他人,立人和达人都是目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掌握“艺”,专业就是力量,而且大智慧者永远不停留在眼前,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做今天、想明天。一个有内在份量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故事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无论在何岗位,一定被认可,而“被认可”的教师就是成功的教师。

  1、以四条途径引导干部演绎故事。

  勤于眼耕——增强学习意识

  我校要求每位干部必须将本专业的相关杂志作为详读书籍,同时涉猎经典、休闲等其他类书籍。学校每周的行政中心组会有学习三步曲:经典书籍学习,轮流解读,大声诵读;精彩文章学习,每人发言参与讨论;管理书目学习,结合学校案例故事进行分析。学习使干部从各个角度拓宽了管理视角、生活视角,提高了管理水平。

  勤于脑耕——增强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干部要有接纳问题的胸怀,有意识地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行政中心组设立每月工作汇报制度。要求干部将问题意识建立在平时,重点问题重点讨论,加强对问题本质的追问和思考。

  勤于口耕——增强引领意识

  干部主讲不仅是一种专业的引领、个人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树立威信、提高能力。领导需要指明方向,做出案例,进行推广。就是把先进的理念行为化,把优秀的行为标准化,案例的推广就会形成隐性制度。我校干部每学期必须作本部门专题讲座至少两次,通过搭建讲座的平台引领发展的方向。

  勤于笔耕——增强成果意识

  只要用心做过的,就要留有痕迹,留下我们走过的足迹,它更是个人和学校发展中一点一滴的财富。所以,干部们日常有针对专题研究的积累、期末有针对专题研究的整理,各部门工作成效每学期都有显性体现。

  2、以三维管理引导教师演绎故事。

  我们理解教师的成功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出来的。学校提倡教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这座山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其海拔自然不同。对于学校来说,每一个人、每一岗位都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成功不是轰轰烈烈的,是一种被认可的感觉。这种被认可首先源于工作尽心,其次源于工作尽责,就一定有故事演绎出来。

  一维——横向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即教师的基本功和学科底蕴。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关系学生的学业质量高低。我们的教学要讲出学生不知道的东西,才有吸引力。读书的意义显而易见,但教师更需要专业的阅读。学校在每个办公室设立“图书角”,每月为每个教研组订阅专业期刊,每学期为每个教研组下发10本各类书籍,并通过各层面的培训开展读书研讨活动。

  二维——纵向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即教师的智慧。教师由学识和人格魅力衍生出的教学智慧是征服学生、赢得学生信赖的制胜法宝,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思考,更需要不断磨练。学校安排“小组教学”“优秀事例介绍”“个人特长展示”“各种教学交流研讨”“教育教学研讨会” “接待外省市教学交流”等活动为老师们搭建提高能力、展示风采的平台。

  三维——斜向不断增强专业情谊

  专业情谊即有爱、有责任。有爱,则有包容、理解、关怀、尊重,让学生幸福成长;有责任,则有爱岗敬业、德行端正、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让学生健康发展。每年教师节学校召开师德形象大使表彰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民主评选出师德典型代表人物。经过组内多样的宣传形式,将他们的故事讲述、宣传。感人至深的师德故事,不仅感动你我,更教化你我。

  教师作为传播文化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文化在教师这里应该是跃动的、温暖的。在“仁”和“艺”两方面有故事的教师本身就成为永远的教化。

  四、家长的故事感染人——

  努力从每个家长的需求出发,让他们都满意

  家长只有真正认为自己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同行者之后,才有可能达到满意。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只有共同营造育人文化氛围,才能使学校教育走远。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父母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成长的家长需要学会讲故事、演故事、创造故事,那是人生最幸福、快乐的事情。

  1、家校协同寻找家长的故事。

  学校有三级家长教师协会制度,经过广泛调研,学校邀请家长在不同层面上参与学校管理,如:家长讲师、家长义工、家长志愿者等。学校从中挖掘典型家庭教育案例,推广宣传,形成教育合力。

  2、家长学校生成家长的故事。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学校的培训,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传递教育思想,交流教育方法。我们深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只有结伴而行才能走得很远。一起走在途中的过程,就生成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由骨干心理健康老师开辟专门通道,随时解答家长所咨询的问题,建立学生个案档案,实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一对一的和家长手拉手、肩并肩,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演绎精彩故事。

  文化不可以堆砌,文化只能够浸染,这种浸染更多通过故事实现,直到这些东西最终融化在一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剔除的部分。柔软的文化,方能显出强悍的力道。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