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价成“疯牛” 拼房入学成“正常”

2014年04月10日08:56  京华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单项的教育政策无法为学区房价上涨买单,但是,教育体制的变革却有助于抑制学区房的疯狂。

  日前,关于义务教育明年起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出台后,很多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周边区域的学区房价格持续飙升,北京实验二小学区房甚至达到了每平米近30万元的天价,出现了“不是一房难求,甚至一平难求”的情况。

  学区房价成了“疯牛”,正常吗?从宏观层面看不正常。当下,既没有流动性开闸的政策迹象,也没有楼市调控开闸的政策预期,事实上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重点城市的楼房成交量还在持续下降。

  就此来看,学区房价与楼市大环境的背离,确实近乎疯狂。但回到现实情境中看,支持学区房疯狂涨价的理由再理智不过。

  什么是现实情境?就是拥有学区房几乎是唯一能够让普通人占有难得的教育资源的机会。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学校排名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弹性过大,造成了教育资源失衡分配的布局。

  而人口管理制度对于教育资源分配的深入干预,又进一步加大了落差。有落差就有寻租机会,许多教育领域的腐败也由此而生。

  本质上看,获得教育资源,是一种权利需求。权利需求总是比财富需求更难实现。因此,当出现了一条可以实现权利需求的通道的时候,不能以从众效应视之,人们抓住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体现的是最大的理智。

  一般衡量房价高低的标准也不适用于衡量学区房。一般商品房,只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而学区房则附加了更多的社会职能。

  这也是无论质量好坏、寿命长短,学区房价格总是高于周边楼市的主因。学区房的高价格,体现的只是不合理教育分配制度的运行成本。

  价格本身没有道德不道德之分,抢购学区房也没有道德不道德之分,但是,能否构建一个合理的教育环境则有道德之分。毕竟,持续飙升的学区房,对于多数家长[微博]来说,这是不堪承受之重,也是不该继续付出的代价。

  给学区房降温,给家长们减负,不是把就近入学的政策收回就可做到的。就近入学尽管有导致学区房飙升的意外政策效应,但毕竟减少了择校所产生的寻租机会。

  在教育政策曾经多次出现反复的情况下,即使收回这一政策,也未必会让人们改变预期。相反,却可能提供反复炒作学区房的机会。

  单项的教育政策无法为学区房价上涨买单,但是,教育体制的变革却有助于抑制学区房的疯狂。其实方向很明确:扩大教育供给,优化学校布局,平衡师资力量,废除显性和隐性的等级制度。

  当有教无类、教育平等真的成为事实的时候,与其相关的商品,自然也会遵循一般规律。问题是,这样的前景,什么时候才会实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