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专家建言北京市非京籍儿童小学入学

2014年06月16日09:51  京华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专业选择测评

  上周末,随着本市小学入学登记审核工作的启动,备受关注的2014年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今年,本市首次在小学入学中启用全市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小学招生执行严格计划管理,并对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同时,针对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明确提出了“五证”齐全的要求。

  随着入学程序的规范和完善,一方面有效控制了盲目跨区择校、无序流动等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执行了严格的审核标准,导致部分未符合条件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在办理入学手续时遭遇到一定困难。今年北京的小学入学被称为“史上最严”。

  统计显示,今年本市共有160575人参加小学入学信息采集,其中非京籍人数约占三分之一。近年来,本市已进入小学入学高峰期,小学阶段生源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2011学年度小学入学人数为11.4万,2013-2014学年度小学入学人数达16.6万,京籍学生、非京籍学生数量都有明显的增加,预计未来本市小学入学人数仍将持续增长,单独二胎的政策实施之后,增速还将加大。

  如何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服务?如何依法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非京籍儿童入学难问题应该如何突破……最近,这些热点问题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它们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北京教育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本报特邀请多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义务教育规范入学、非京籍儿童入学等问题建言献策。

  多措并举满足非京籍儿童入学需求

  张力

  当前,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非京籍学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早在2003年,国家针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导向是“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应该说,这一问题到今天已得到初步解决,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宽口径随迁子女约为1600多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70多万人,就读于公办学校比例约为80%。

  不过,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的变动,各地情况还很不平衡。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尽管多年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到位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在非京籍人口流动压力日益增大的形势下,也面临公共资源供需关系趋紧的现实问题。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省级政府要继续坚持“两为主”方针,依法合理确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条件,重点是积极妥善解决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同时,对特大城市而言,也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人口控制目标和教育承载能力,稳步有序地安排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学。而北京市教委发布实施的关于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宏观政策要求,在做好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上,至少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完善入学规则。除对博士后研究人员、随军家属、台胞华侨等特定人群子女就学作出规定外,强化了对非京籍适龄人口必须具备“五证”的基本要求,这是充分考虑本地教育资源条件以及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划的客观选择;二是摸清需求底数。要求非京籍学龄儿童少年家长[微博]在规定期限内登记注册,全市范围完成统一信息采集,区县健全证明证件材料联网审核机制,这是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化系统统筹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必然举措;三是规范入学程序。对“五证”齐全核实无误的非京籍学龄儿童少年,联系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就读,如遇困难提请区县教委协调解决,这是教育行政管理改变粗放式、加强精细化的关键环节。

  鉴于宽口径随迁子女是指户籍在外地、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要求入学的学龄人口,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常户籍在外地农村,主要是指农民工随迁子女。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很大程度上突出了这部分人群的特别需求,如在北京地区从事建筑、家政、市政、清洁、维修、保安及各类劳务派遣等农民工,在非京籍就业人员中往往缺乏话语权,政府理应加强对其随迁子女的政策配套和优先倾斜。此外,由于北京各区县非京籍学龄人口分布差异很大,在非京籍进城务工人员特别集中的区县,不仅要酌情扩大公办学校容量,还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政府可适当购买民办学校服务,多措并举,满足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

  精细化治理走好入学政策第一步

  张铁道

  近日,北京市教委依据教育部统一要求,在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前提下,针对全市各类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制订了明确、清晰的标准、流程与时间进度表。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要求所有户籍适龄儿童在当地学校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每一个孩子入学途径和方式予以全程记录;要求符合入学要求的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须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各区县还将建立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资格的联网审核机制。此外,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将依据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市教委还宣布,入学工作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整个招生过程还将接受群众监督。

  据悉,2010年以来,北京市适龄儿童少年人数每年平均递增2万人,年均增长约为20%。为了接纳急剧增加的入学新生,本市中小学的平均班额已由先前规定的35-40人,普遍增加到40人以上。一些热点学校甚至接近50人。由于生源日益增加,许多学校不得不将先前单独设置的专业教室改为班级教室。在校生规模的扩张,也导致生均教学资源减少,办学条件相应下降。此外,由于超负荷运行教学与管理工作强度也使学校教师与管理人员疲于应付,给他们维系校园安全,保障正常教学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难度。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势必难以承受巨大的人口压力,并危及正常的教学秩序。

  北京市以户籍和合法身份管理为切入点,化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难的政策和相应机制,显示出市区政府采取精细化手段加强人口管理,规范适龄人口家庭的子女就学行为,保障市民及各类合法暂住人口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机会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针对现实问题形成务实可行的制度设计,只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还需要在政府和社会利益相关各方的戳力实施,方能达到达成有效疏导人口流动,有效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题的目的。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群众积极配合,确保政府有效实施精细化人口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维度评价非京籍儿童入学政策

  孟繁华

  近期,北京市出台了在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就读小学政策,提出了规范入学管理,加强“五证”审核的要求。社会上对这一政策的评价,因视角不同也有所不同。在我看来,既然是公共政策,就不能只讲一个视角的道理,而应全面考察,综合兼顾。

  针对这一公共教育政策,可以从公平正义、城市承载力、区域差别三维度框架下进行评价。

  首先,公平正义是价值目标。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按照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观点,公平正义的原则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平等权利,二是机会均等。从公平正义维度看,在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作为我国公民具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允许持有“五证”子女在京就读小学,正是这一政策公平正义的体现。

  其次,城市承载力规制容量。据统计,最近10多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以年均50万人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5万人,远远超出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目标。人口持续多年的快速膨胀,让北京“不堪重负”。除了平时常谈到的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外,学校容量也成了问题。近年来,随着来京务工人员的涌入,每年小学入学人口年均递增一万多人。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的战略定位,确定了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的目标。这就要求北京市的各项政策与之相适应,教育政策也不例外。解决持有“五证”人员子女的小学入学问题,而“五证”之外的小学入学问题回到原籍解决,就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保持正常教育秩序的基本规制。

上一页12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