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14条改进意见

2014年11月13日18:39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为更好地推进中小学[微博]英语学科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有效解决当前英语教学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强、各学段教学衔接不够紧密、评价方式单一等深层次问题,现就改进英语学科教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第一条  小学阶段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一级、二级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六年级毕业达到二级目标的要求,禁止统考统测。初中阶段严格按照三级、四级、五级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九年级毕业时达到五级目标的要求。普通高中按照六级、七级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高中阶段各类测试不得超过七级目标要求。

二、有效落实各学段教学重点

第二条  小学英语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和大胆开口说话的习惯。小学低年级侧重听说训练,能看懂简单教学节目、进行简单交际。小学中高年级适当增加读写训练,能读懂简单故事、短文,能写出简短语句。

第三条  初中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小学基础上巩固辨音能力、模仿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基础知识,发展语言基本技能,初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关注学生英语学习信心的培养,把握教学难度和进度,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第四条  高中英语教学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表达、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英语进行思维,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三、积极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发展

第五条  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体验、参与等活动感知语言、内化语言,发展学生听说技能。小学毕业时能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会唱英语儿童歌谣。

第六条  初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运用等活动提升语言能力。关注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保证一定的英语课外阅读量。

第七条  高中阶段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围绕熟悉话题进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实践能力,使其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英语用户手册等,能写通知、邀请函等应用文。

四、切实转变学科教与学方式

第八条  加强英语学习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将学科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学生走进社会。利用网络向学生推送趣味英语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模仿、体验、实践、探究等活动提高英语表达和交流能力。要用好广播电视、有声读物、英文歌曲、影视作品、网络等英语学习资源,特别为农村学校补充绘本故事、有声读物、歌曲童谣、影视作品等形式的英语学习资源。

第九条  小学阶段要设计贴近生活、时代的教学方式,广泛开展讲故事、课本剧、观看英语节目、英语文化节、歌曲演唱等活动,鼓励学校引进外籍教师教学、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第十条  初中阶段要广泛开展英语角、英语阅读活动、听说园地、戏剧表演、英语演讲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一步拓宽语言应用实践渠道。学校增加图书馆英语图书报刊数量,丰富英语学习资源。

第十一条  高中阶段要用好外籍教师和国际学校资源,广泛开展英文校园电台、歌曲演唱、英语辩论、英语沙龙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与英语相关的志愿者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参与有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

五、科学设计个性化作业

第十二条  要为学生科学设计个性化作业。可以采用涂色、配图、歌曲演唱、对话表演、海报制作等形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应用性。作业形式兼顾口头与书面,使学生拥有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形式的空间。教师要适当增加作业面批次数,及时批改作业、反馈作业情况。

六、积极推进学习评价改革

第十三条  要围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建立学业评价体系。建立体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档案机制,小学以激励学习兴趣和信心为主,全面记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初中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第十四条  中考[微博]按照课程标准五级目标的要求命题,高中毕业考试不超过课程标准七级目标的要求命题。中高考[微博]强化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考查,不过分强调对语法知识的考查,考察学生通过“泛读”、“速读”,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分析信息答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英语实用写作能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