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语文教学将名著阅读引入课堂

2014年11月19日19:0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年11月19日,北京教科院基教中心、人大[微博]附中及海淀区进修学校联合主办了“走近文学经典名著,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北京市名著阅读现场会。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苟仲文书记、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各区县教委领导、教师及国培计划(2014)——人大附中高中语文班学员等4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

  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微博],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微博]资深教授钱理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温儒敏,北京教科院院长方中雄,人大附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人大附中党委书记、副校长周建华,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李卫东,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语文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王云峰,商务印书馆副总编周洪波,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主任、中语会副会长王本华,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饶杰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室主任刘宇新等专家现场点评、指导了人大附中名著阅读活动。

  在简短的开幕式中,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致辞,她深入阐述了名著阅读对中学生的重要意义,她指出:一个卓越优秀的中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积淀,很好的科研潜力,还要有厚重的人文素养,有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胸襟和情怀,这些情感只有通过名著阅读才能渗透进学生生命中。刘校长希望学校师生员工能共同阅读经典,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名著阅读的价值”。

  接下来,人大附中推出两节名著阅读课,一节是初二语文教师、国学博士刘成章老师的“心灵的温暖——重读《四世同堂》瑞宣的心灵世界探寻”,另一节是早培教师许晓颖老师的“《重返狼群》《狼图腾》的比较阅读”。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走进名著,感受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课堂上,学生们用各具特色的方式表达丰富的阅读体验。两节课旨在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呈现名著阅读走进课堂的风貌。

  课例展示结束后,人大附中翟小宁校长做了《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的报告,翟校长介绍了人大附中名著阅读的开展情况,并从亲历的教学故事切入,深入阐释了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引导学生向美、向善的教育思想。同时,他指出了人文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提出尊重个性、涵养德性相结合,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相结合营造书香校园的构想。最后,翟校长还特别解读了读“有字书”与“无字书”的关系,倡导学生体验自然,用心感悟生活。

  接着,于树泉老师以《读书比什么都重要》为题,详细介绍了人大附中名著阅读活动开展的情况,展示了在这项课程改革中获得的丰硕成果及形成的经验。

  最后,市教工委领导高度评价人大附中勇于创新,将名著阅读引入课堂的探索实践,对这项语文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及经验予以肯定,并对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下午是名著阅读活动的深入研讨,人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王艳主持,并宣读了温儒敏先生发来的致辞,温先生提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在读书方法的引导上存在的问题,他希望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读名著,这样才能真正地引领学生阅读经典。接着早培语文备课组组长吴凌、初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长林琳分别就早培和初二年级名著阅读的开展方法及情况做了详细汇报。

  最后,我国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对人大附中语文名著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点评与指导,提出很多建议性建议。

  钱理群先生说:每一民族、每一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名著”之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文学经典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承载着人类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蕴涵着深沉的思想与情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财富。

  多年来,在刘彭芝校长与翟小宁校长的倡导下,人大附中非常注重人文教育,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组老师们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引领初中语文组,真正把“名著阅读”带入了语文课堂。特别是初中语文组,老师们对语文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减少了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作业,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名著阅读世界。名著阅读是人大附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形成了丰富的改革成果:

  1、2010年至2012年两年间,据粗略统计,我校初中学生人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在20部以上。

  2、早培班(初中)已经形成4本校本教材。

  《名联、名诗、警句、寓言集萃》(于树泉、吴凌编辑)

  《古诗文选萃》(张璇编辑)

  《走进名著》(于树泉、吴凌编著,人大出版社出版)    

  《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走近经典名著》(于树泉、吴凌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3、形成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法。

  每周写读书笔记1篇,初中三年人均写读书笔记两万字以上。

  4、整合语文教材,将“名著阅读”真正带入课堂。

  5、将“名著阅读”纳入教学评价中,有过程性评价及考试评价,促进学生阅读。

  6、形成了人大附中初中学生三年的推荐书单。

  7、“读书、观影、参观”构成“立体式阅读模式”,即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

  8、营造读书的“场”,学生读、师生读、家长[微博]读,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同时,人大附中的老师们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探索,逐渐形成了推动中学生名著阅读活动的经验。

  第一是激发兴趣。

  面对一本好书,最好让孩子径直走进去,在一个完整而丰富的语境中,完全自主地去读,无拘无束地去读,轻轻松松地去读,充分沉浸在书中,和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同喜悲、共忧乐,尽享读书的快乐。这样坚持下来,兴趣就会自然产生。因此,牵着孩子们的手,“把他们引导到这些大师、巨人[微博]的身边。”(钱理群语)兴趣一旦形成,孩子的读书爆发力就会产生,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读写能力都会获得令人难以置信地提高。

  第二是读什么书。

  给中学生推荐的读物,“既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要有利于精神成长,切不可一味的厚古薄今、舍中趋外、偏深偏难、盲目随意、好高骛远,让孩子一上来就呛水;更不能“花里胡哨,小里小气,旁门左道,歪门邪道”(钱理群语)。人大附中给初中生最早推荐的是《红岩》《狼图腾》《重返狼群》等几部书。惊心动魄的革命史诗,让孩子们觉得“魂儿一下子就被吸进去了”,他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与崇敬走进历史,明白了“五星红旗为什么鲜红”。而充满传奇色彩和理性思考的狼故事更让孩子们着迷。接下来,是大气磅礴的《四世同堂》、“茅盾文学奖”获奖扛鼎作品《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战争文学系列、历史传记作品、世界文学名著。民族大义、美好心灵、血与火、成与败、善与恶……让孩子们精神受到强烈震撼,情感得到丰富滋养,智慧获得深刻启迪,读写能力随之明显提高。

  第三是阅读心态。

  读书是一种精神劳动,贵在专注和投入。读书是慢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都需时日。切不可急功近利,只我们每次只给孩子推荐一本书,同学、亲子、师生共读,以便形成一个强力气场。持之以恒,读着读着,难以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

  第四是读写结合。

  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这是人大附中一直坚持的做法。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写法不限,只让真情实感从心底流出。随后,老师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发现亮点,选出范文,在讲评中真诚赞美,热情鼓励,顺便做一点读写指导。最初,有的孩子只能写几十字,坚持一段时间,从几十字写到几百字,再到后来。一两千字也一挥而就。

  第五是教师因素。

  名著阅读活动开展的关键是老师,有喜爱阅读的老师,才会有喜爱阅读的学生;有视野开阔的老师,才会有视野开阔的学生。因此,要引导学生阅读,老师自己首先要阅读,不仅要进行职业阅读,还要对文史哲、时政、经济、社会、心理等领域广有涉猎,以不断充实智库,裨补精神。这样,教学才会出现一片新天地,抵达到一个新境界。

  经典名著之于中学生,如同大地之于树木。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如同一棵大树的种子,如果植根大地,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高可参天;倘若放进水杯,最多能养成绿萝。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而言,经典名著是浩瀚的海洋。一旦远离了读书的滋养,学生精神的土地就会板结,情感的田园就会荒芜,心灵的泉眼就会枯竭,最终难免视野狭窄,情感苍白,精神软骨,认识侏儒,心灵乏氧,这于学生、家长,还是于社会、民族,都是可悲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人大附中语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