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广东省高州市一些小学的学生家长[微博]反映,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学校花大力气改善教学设施。但由于资金有限,学校便号召家长们捐款,还设定了最低捐款额度。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强捐”。(12月1日中国广播网)
在人们心目中,学校就该是一个简单而神圣的地方。教书育人,承载着社会厚重而神圣的期待。可是,在市场化的年代里,这片净土里也逐渐被一些世俗的气息所沾染。从天价采购到“空中操场”再到今日所谓“强捐”都在消解着社会对学校的崇拜和期待。
事情的起因源于被“强捐”的学生家长们的不满,据家长反映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学校花大力气改善教学设施。但由于资金有限,学校便号召家长们捐款,还设定了最低捐款额度。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强捐”。这这件事情上,校方行为存在着两个明显的“不当”。
学校的建设要由家长来“埋单”?虽然校方一再否认“强捐”事件,但笔者认为,家长不会无缘无故对学校进行“诬陷”。限定最低捐款额度,捐款不够的学生就不能整套的更换新的课桌椅。学校以孩子为“人质”,让“望子成龙”心切怀着孩子会被学校“报复”引诱的家长即使不甘也只能假装大方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国家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即使不能够满足建设需求,也该通过其他合法渠道获得资金,又岂能向学生家长“伸手”?更何况是明目张胆的“强捐”呢?
“创强”能奠基于形式化的“指标”?所谓“创强”就是“创建教育强镇”,这是广东省为提高全省教育发展水平,开展的一项活动。从官方的方案中可以看出,校园的硬件设施和社会捐资助学情况,都是创建教育强镇的重要考核指标。学生捐款是否可以让验收方案中的“捐资助学”指标更“好看”,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却清楚,硬件设施和社会资助情况不该是发展教育的着重点,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成长状况才该是该“瞄准”的目标,广东省现在的情况是不是有点儿舍本逐末之嫌?而且为完成验收而支起的“花架子”是否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验收”?
其实,这不仅是一件简单的“失当”行为,更是对教育公平的原则的悖逆。不管校方给出多么“合理”的解释,相信都难以消除在家长心中留下的不好烙印。学校和家长,正如医生和患者,虽然是一对对立的角色,却并不是敌对的立场。而如果此类事件频现,难免为是双方的关系真的走向对立,那将是于家于国都十分不利的状况。
教育这片圣土,不容亵渎。我们期待这件事情能得到一个合理的处理,给家长一个合理的交待。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捐款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