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内省吾身”应成为师德必修课

2014年12月09日14:10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近日,一则题为《多地连发教师伤害儿童事件 教师停职后无下文》的新闻一经报道,立刻引来舆论广泛关注和声讨。网友愤怒之余多了些叹息:师德问题缘何愈演愈烈?“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德规范去了哪里?

  其实,从2012年10月发生的温岭“虐童”事件后,教育部就师德问题连发数文:2013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微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4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严禁教师收礼等六条禁令。这些文件和禁令,既涉及单独事件的处理办法,也提到长效机制的建立。然而现实是相关案件并未销声匿迹,依然频发。

  可以说,师德出轨涉及的只是教师队伍中的少数害群之马,但决不能就此姑息。那么,如何从源头上践行师德规范,还教师队伍一方净土呢?笔者认为:除了规章制度的保驾护航外,最核心的还是要教师重视对道德修养的自我教育,真正做到以情育德行、以德润吾心、以行践师德。回望历史灿烂星河,许多教育家都把自我修养列为了人生必修课:教育家孔子曰:“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他的学生说:“吾日三省吾身。”明代的著名教育家王阳明也强调用“省察克治”的功夫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可见,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自我教育应同教书育人列为同等重要的任务,尽快补齐“师德教育”的短板,避免师德教育流于形式和“一阵风”。

  然而反观当下我国的师德教育多以宣传“奉献”“敬业”等作为主打口号;教育方式也多是讲座、演讲,缺乏生动、有效的互动方式与体验;重压的教学工作更是令教师无暇顾及读书、反思…… 种种原因令师德教育在不少学校成了突击性活动,然而,师德师风建设却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有学者在《加强师德教育决不能流于形式》一文中尖锐指出:在目前的学校师德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注重学生忽略教师、注重校内忽略家庭、注重群体忽略个体、注重目标忽略达成的现象。此番论道,值得反思!

  自我修养是教师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教师锤炼师德、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它应是欢愉、充实的,应成为教师自觉的内化行为,而非是完全依靠冷酷的法律、章程来约束。放眼国外,在日本,1952年由教师联合大会通过的《伦理纲领》沿用至今,并无强制性,但由于涉及教师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有坚强意志和坚韧的性格;自主、自律、诚实并具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热爱真理、努力追求并实现理想等”,成为不少教师培养良好德行的座右铭。

  在国人语境中,教师职业的角色多被定义为“春蚕”“蜡烛”“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滋养、雕刻孩子心灵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养成“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真正凭借道德的自律做到以情育德行、以德润吾心、以行践师德。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文章关键词: 师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