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处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2014年12月13日06:26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问题:

  一个亲戚的孩子今年上初二,初一时在快班,学习一直是全班第一名。

  一次,班主任让同学们给自己提意见,别的同学都没提,但这个孩子很诚实,给老师提了不少的意见。没想到,事后老师不仅难以接受,还一再打击报复,迫使孩子上初二时离开了快班来到了慢班。

  为此孩子不堪打击,离家出走了两次,学习也一落千丈。孩子的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孩子受伤的心?

太原信女士

2013年12月3日

  信女士您好:

  孩子在快班里能够一直保持第一名,足以说明孩子是很聪明的,也可以看得出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所倾注的精力。

  但是,孩子聪明并不代表孩子有智慧,也不能说明孩子在其他方面就能够处理的很好。也正是因为父母把精力都用在了关注孩子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孩子的交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如果单纯的评论孰是孰非,好像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指责老师没有师德,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是老师的不对,可是,这对孩子又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怪孩子不懂事,不会见风使舵,不懂的和老师拉关系,这好像又和教育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

  所以,毫不客气的说,孩子的父母要对这件事情负责任,而不要去怪老师,更不要批评孩子。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的处理好孩子的情绪,没有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的和老师沟通,也没有当发现问题已经对孩子造成影响的时候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

  让其父母对整个事件负责任,并不是说是父母的错,也没有批评和指责的意思。也只有父母真正的能够对这件事负起责任,孩子才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从困惑的漩涡中脱离出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最强而有力的支持系统。

  可以看得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已经出现了盲点,孩子的学习成绩给父母造成了一个假象,那就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就不会有其它的问题。这种错误的认知,造成了父母的大意和疏忽,也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了隔阂。这种一叶障目的现象也是当下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只关注智商的高低,却忽略了情商的优劣,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爱的给予。父母和孩子就好比是在两条平行线上,父母关注的和孩子所需的永远没有交点,这就会产生沟通的障碍。

  还有一点,如果亲子关系良好,沟通自然而然的也会畅通,孩子就会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和父母交流,向父母寻求帮助,因为孩子把自己的父母当作了坚强的后盾。从你简单的叙述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孩子并没有把自己遇到的困惑和父母倾诉,所以,才会让事件继续往对孩子不利的方向发展下去。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和他是“一伙的”,这里的一伙并不是说去指责老师,而是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利弊,探讨出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说父母错过了第一次帮助孩子的机会,那么,当孩子从快班转到慢班的时候,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当孩子因为不堪打击两度离家出走,父母又在哪里呢?

  如果当初父母能够了解问题的始末,积极的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也许问题就不会发生;如果父母能够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体会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疏解内心的郁闷,孩子也就不会被调离快班,也就不会离家出走。

  初二是一个孩子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期,有时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影响孩子的终生,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所以,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

  被老师打击已经成了孩子的心结,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来梳理,引导和启发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但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还要去和以前的老师进行沟通,从老师的角度和立场去交流,而不是去指责和抱怨,这才能够让老师回心转意,不计前嫌,从而帮助自己的孩子。

  当然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为了孩子父母也要下功夫,做好调解员,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到孩子。

  安慰孩子受伤的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安慰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重新找回自我,找回力量,找回自信,让孩子有能力去面对将来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问题。

本文选自刘平易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文章关键词: 孩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