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第二中学领导力项目:环卫工人休息站

2015年07月22日18:34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呼市第二中学领导力项目:环卫工人休息站呼市第二中学领导力项目:环卫工人休息站

  随着18岁成人礼的无声宣告,我们开始想着以一个成人的方式更多地融入社会,《橙色之家-环卫工人休息站》项目的进行,使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一代青年身上,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在风华正茂的高中时代留下一道绚烂多彩的青春痕迹。

  一、一颗种子的萌芽

  繁华热闹的城市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昼出夜归,勤勤恳恳地为这个干净整洁的城市奉献着。他们是---环卫工人。

  清晨五点,所有的一切都还在朦胧中时,环卫工人就已经在清扫街道了。他们身着橘黄色的工作服,佝偻着腰,为这座城市新的一天做好准备。

  呼和浩特市向来多风,尤其在春季的时候,沙尘暴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在漫天黄沙之中,路人行色匆匆,可是环卫工人只有尽量找个屋檐去避避风,漫天的风沙却吹不走他们的落寞与辛酸。

  这里的夏天酷暑难耐,尤其是正午的太阳,好像要将大地烤穿一般,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着,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工作中的休憩时间环卫工人拿着清扫工具,坐在路边的树下,依着树干擦着汗,只能享受着小小的树荫。

  冬天呼和浩特气候更是恶劣,早上五六点的温度快要接近零下二十度。可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环卫工人准时的身影。他们迎着凛冽的寒风,用已然冻僵的手仍不停歇的清扫着街道。但清扫完街道后,他们连个暖暖手的地方都没有。

  这些“城市美容师”早出晚归,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乐于奉献的心为我们营造着良好的城市环境,他们是这座城市最辛苦的人,他们是这座城市整洁最大的功臣,他们应该有一处舒适的地方在他们劳累了一天时歇歇脚,喝口水。

  这个主题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又有谁能想到为他们建一所休息站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想大家都会看到这样一幕:我们的城市环卫工人,工作累了就在路边的台子上坐下休息,他们没有水,没有遮阳伞,就是坐在路边歇着,歇够了再起来干活。在城市生活中,最勤劳的人是环卫工人,最辛苦的人也是环卫工人,受白眼最多的人还是环卫工人。有些人说现在不是都在提倡尊重环卫工人吗?是呀。可是,我们每天在说,在提倡,在呼吁。那么我们真真正正的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呢?有时候我们在路上走着,看见前方一个环卫工正在扫大街。此时,我们有多少人是停下来对他们微笑一下或是向他们问候一声呢?又有多少人是捂着鼻子急匆匆的走开呢?这个天天被提倡的话题其实是被人们遗落在内心好久的问题了。我们为他们做的真的太少了,而他们则为了城市的整洁,每天宁愿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所以,我们满怀感恩为他们筹划,设计出——橙色之家。

呼市第二中学领导力项目:环卫工人休息站呼市第二中学领导力项目:环卫工人休息站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有一门特殊的选修课《中学生领导力开发》,参加这门选修课的同学们都组成了小组,各自进行着不同的项目,而有几位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他们进行的项目主题是《橙色之家-环卫工人休息站》,希望能在呼和浩特市为环卫工人建立休息站。

  最早提出这个项目的郭琪说起缘由,只是叹着气说:“那些橙色的身影太辛苦,我们真的应该为这些辛勤工作维持城市整洁的环卫工人们做些什么。”

  二、迈出一步步坚实的脚印

  《橙色之家-环卫工人休息站》这个项目主题一经提出,项目组的同学们便一拍即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着。

  1.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建筑公司,向专业人士寻求关于环卫工人休息站的设计建议。

  虽然大家都希望能建立多一些的环卫工人休息站,能给更多的环卫工人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但毕竟资金和空间有限,这不得不让大家仔细考虑并调查在哪些地方建立休息站比较合理,让有限的休息站发挥更多的效益。

  根据标有环卫工人工作地点的地图讨论了初步设计的地点,项目组毕竟是外行,对呼和浩特市一些街道的具体情况不是特别了解,而专业人士的建议为大家的具体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进行实际调查,在街头访问环卫工人对于建立休息站的想法,并向他们征求休息站具体细节的建议,让设计建造的休息站更加贴近使用人群。

  同学们准备好摄影录音等设备,走上街头,与将来休息站的使用者——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们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一些他们工作中的情况和对建立休息站的需要。

  这一过程又是使项目组的同学最辛酸却又是最鼓励他们的经历。环卫工人在风吹日晒的洗礼下,早已满目沧桑,皱纹爬满了他们因日晒而黝黑的脸颊,他们的年龄偏于老年化,虽然也有比较年轻的中年人,但日复一日辛苦的工作却让大家早已无法辨明他们的岁数。

  而与几位环卫工人的交流是让他们最记忆深刻的。

  当时正是炎热的七月,大家发现了正坐在街道上休息的一位环卫工人。

  听采访的同学问起工作累了在哪里休息,老人擦着汗,说:“就在这儿,”指了指身旁的马路边,“尤其是冬天,就在这里,特别冷。”

  “我们现在有一个计划,我们觉得您们太辛苦了,想给环卫工人建一个休息站,您觉得怎么样?”

  “当然希望这样了!我们春夏秋冬都没有什么可以休息的地方,冬天的棉衣虽然保暖,但也很冷,只能在路上走一走暖和一下,在路边休息休息。我们都希望早点建这个休息站,这样可以更好的工作。”老人操着本地的方言,朴素的话语中充满希望,他露出了温暖的笑意,仿佛想象到建立休息站后的样子,大家互相对视,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这个项目,完成他们这个小小的心愿。

  采访另一位阿姨时,因为不能辨清她的年龄大家在称呼上犯了难。

  “您好,我们是呼和浩特二中的学生,在做一个社会调查,想采访一下您。”

  阿姨欣喜的笑着,“你们是高中生,我儿子今年也上高中了!你们想知道什么?”大家心中很是辛酸,这个阿姨和自己的父母年龄差不多,但大家因为她沧桑的面容竟然看不出她的年龄!

  “您平时打扫累了有休息的地方吗?”

  “只要不妨碍行人路上都可以休息。”

  “您的工作时间是什么?”

  “从上午七点半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到六点半,每个人的具体工作时间其实也都不同。”

  了解了环卫工人的休息时间,大家不由得产生了疑问,“那中午这段休息时间您在哪里休息?午饭怎么解决?”

  “就在路边呀,自己带上就行,或者买点煎饼之类的,当然也有家近的可以回家吃,但很少。”阿姨说的云淡风清,似乎早已习惯了这风餐露宿的生活,但项目组却更加辛酸了,环卫工人辛勤工作之后只能蹲在路边吃着简单的午餐,甚至春天沙尘暴横行的时候要吃一嘴沙子,寒冷的冬天冻僵的手都拿不起筷子。

  “您们真是太辛苦了!我们想要做一个项目,在市里建立环卫工人休息站,让您在工作后有一个休息的地方。您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

  “那真是太好了!我们可以有地方休息了,如果能多建几个就更好了,哪怕是临时的也成,在天气太坏时可以有个地儿避一避。不过我们这不是首府嘛,争做什么卫生城市,是窗口,肯定得积极地打扫。也真是感谢你们,还为我们想着。”听了这番话,大家感慨万千,也许环卫工人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为城市出力的心却是真诚的。

  项目组的同学说,“我们进行了街头采访,那些叔叔阿姨大叔大娘们,知道我们的来意后,拉着我们的手,一直絮絮叨叨的说着。最后我们提出给他们拍照,却是一个又一个橙色的笑脸绽放在镜头前。”是的,这就是温暖的力量,是生活的力量,即使辛苦,即使忙碌,可还是用最灿烂的笑容面对。

  在与环卫工人进行了交流之后,了解了他们的艰辛不易,也体会到了他们对默默无闻的清扫工作的热情,同学们更加坚定了要为城市的美容师们建立休息站的信念,让他们在辛劳的工作之后,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项目组还向身边的同学和普通市民询问关于建立休息站的看法和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和支持。

  一些热心的市民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有了休息站,就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工作,还能起一定的监督作用。”

  “建立休息站构想是好的,但无形之中又给环卫局的支出造成了负担,怎么解决资金问题需要好好考虑,是不是又会给我们增添税收负担?”

  这位热心市民的想法提醒了项目组,建立休息站的资金从哪里来?是来自环卫局的支出,还是在这个提议被政府和百姓认可以后来自公益组织或是爱心人士的捐款?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环卫工人休息站所需要的资金并不是一个小数字,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筹得所需要的善款?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项目组同学们考虑的,这又成了压在同学们心上的一块大石头。

  项目组仔细思考了环卫工人休息时的现状和他们提出的建议,并考虑了很多身边民众的想法,开始着手写项目书。

  3.在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扩大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方便接下来去环卫局和规划局开展的工作,项目组与内蒙古电视台的《都市全接触》栏目组进行沟通联系,电视台听了同学们的构想和前期工作后,非常感兴趣。

  于是就有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对项目组的同学进行了采访,同学们简介了做项目的初衷和接下来具体实行的计划,比如去环卫局打听环卫工人具体情况,去规划局了解政策等等。

  记者说他们觉得这个项目很有社会意义,还夸奖说大家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有着一份为社会做贡献的心。内蒙古电视台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项目接下来的进行情况,还和同学们一起去了环卫局等地。

  不久以后,项目组就在呼和浩特的地方台“经济生活频道”看到了环卫工人休息站项目采访的播出。

  通过节目在电视上的播出,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了解这个项目,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号召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项目,关注环卫工人的现状,为将来建立环卫工人休息站打下基础并取得市民的支持。

  后来项目组的同学说自己家里亲人很兴奋的打来电话说在电视上看到了自己,还说非常支持这个项目,希望能看到环卫工人休息站建成的那一天。

  后来与记者保持联系的同学们还了解到,有市民还给都市全接触栏目组打来热线电话,询问同学们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还有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说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学们知道了还有很多热心的市民在关注着他们的行动,让大家倍感温暖。

  4.到呼和浩特市环卫局和规划局了解具体情况。

  记者和项目组一起到呼和浩特市环卫局了解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地点分布情况。

  在环卫局的一家下属单位,一位管理人员说他们很支持这些同学们的举动,并提供了一些资料,比如人员分布情况,全市环卫工人的总数,还有一些关于相关设施的情况。

  这位管理人员还说,他们从报纸,互联网等渠道还得知其他一些城市和乡镇也建立了一些环卫工人休息站,如浙江的义乌,丽水,湖北的十堰等。他们每天与辛勤的环卫工人接触,尤其现在是夏天,他们实在太辛苦,还有环卫工人因酷暑而中暑生病的情况发生,确实需要给环卫工人提供一些休息的场所。项目组的同学说一定会努力工作,争取不让大家失望。

  得到了记者和环卫局工作人员的肯定和鼓励,项目组的同学们更加鼓足了干劲。

  同学们拿到了人员分布图,根据环卫工人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规划,规划中在相应的街道建设一定数量的休息站,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规划局,了解了规划局的相关政策,他们提供了一些已经比较肯定并要付诸实施的城市未来规划,还告诉了大家一些城市里可以设置环卫工人休息站的地方。同学们根据这些定出了具体的规划,比如在一些比较繁华的地区没有足够空地建休息站,就只能几条街道在相对空闲的位置合建一个休息站;而在一些开发新区虽然地方是充足的,但因为刚刚开发,在那里居住的百姓并不多,虽然在那里工作的环卫工人并不少,而且开发新区离大多数环卫工人的家也非常远,他们更不可能在中午回家吃午饭。环卫工人休息站一条街建一个也并不现实,但同学们仍然想尽各种方法为环卫工人争取建立更多供他们休息的场所。

  在与环卫局和规划局的沟通中项目组从理论上初步肯定了项目的可行性。

  5. 做出环卫工人休息场所分布设计图

  在拿到了人员分布图并进行了初步具体规划后,项目组做出了详细的环卫工人休息场所分布设计图,包括具体的内部设施,比如每个休息站设置几个座位和几张桌子,是否应该设置一张床为身体不适的环卫工人提供休息场所,冬天提供喝热水的热水壶,挂衣服的地方,停放自行车的地方等等。大家对成本价进行了预估,最后估计每一个环卫工人休息站大概需要4000到5000元左右,争取让花费更小,从而省下钱多建一些。

  对环卫工人休息站进行初步设计后,大家讨论如何美化休息站的外观,使其更符合整个城市结构布局的和谐,一些曾经学过美术的同学都进行了仔细的设计,对休息站的颜色和外观美化进行了深入的考虑。

  项目主席黄河还想出了解决建立环卫工人休息站的资金的方法,初步设定以投放广告的形式解决资金问题,尝试做出广告设计图。

  大家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提出了这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为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6. 向人大[微博]代表提出建立“橙色之家-环卫工人休息站”的建议

  整合收集到的各方面资料,将它们详细化规范化,写出具体的项目计划,项目组成员去向人大代表提出了建立“橙色之家-环卫工人休息站”的建议。

  三、阳光总在风雨后

  项目组的成员们都怀揣希望,满怀信心,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在市里建立起环卫工人休息站,真正为环卫工人做些实事。

  但是,成功的路途上总是充满了挫折与艰辛。问起做项目遇到的困难时,他们都摇着头说:“真的是遇到了很多困难,现在想起来都记忆犹新。”

  在对环卫工人进行采访时,让负责采访的郭琪感到十分辛酸,:“这个过程很艰辛,抛开路途遥远,奔波劳累不说,还有遭到很多拒绝,不接受采访。环卫工人们更是觉得自己没有文化,不会讲普通话,觉得自己的话没有什么作用,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想法,用继续干活无言地回避了我的问题。”

  黄河正打算走向一位环卫工人进行询问,当摄像机对准环卫工人时,他慌忙拿起扫帚快步向远方走去,黄河只能摇着头对着镜头叹气说:“不行,不行……”

  石桐凌说:“调查环卫工人的过程中,他们会因害怕舆论的导向而不说真话。只有将我们的想法和一心帮助他们的愿望说明白之后,才真正建立起了信任。”

  但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他们与更多环卫工人进行了交流,环卫工人把自己的想法和关于修建休息站的建议说了出来。

  而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组的同学们不仅亲身体会了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那时正是炎热的夏季,在采访的时候大家都汗流浃背,更别说不停歇地努力工作的环卫工人有多么辛苦),更感受到了这些工人的朴实真诚。当提到项目组想为他们建立休息站的时候,他们都咧嘴笑着,毫不掩饰的欣喜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好好,那真是太好啦!”而且在问到有关建议的时候,环卫工人非常热情的说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建议,还十分知足地说:“我这些建议也不是非得要,只要能有个休息的地儿就成!”

  几个女生早已在采访的过程中被深深打动,在聆听环卫工人体己话的时候眼泪已不知不觉打湿了眼眶。采访结束后,大家在一起交流着,彼此许下诺言,为了这些环卫工人,他们一定努力!

  在与城建人员交流时,遇到了在呼和浩特市有哪些空地可供修建环卫工人休息站的问题与质疑。项目组同学们虽然生活在呼和浩特十几年,但对具体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为证明呼和浩特确实有可以修建休息室的地方,他们开始了“呼和浩特市公交大环游”之旅,走过了许多以前都不曾听说过的地方,每天进行实地观察,拍照,再在地图上找出适合修建休息室的地方,在一张比较全面的大地图上记录下来,最终终于得到城建人员的认可,解决了这个难题。

  具体设计休息站时,同学们又犯了难。这些具体的问题最容易被人忽略,但却才最是琐碎,如果真的想为环卫工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这些细节必须被仔细的考虑。

  究竟什么样的休息站能给环卫工人提供最舒适的休息环境?每个休息站空间要多大才不至于太过拥挤?要设置多少桌子和椅子才能让在这个休息站附近工作的环卫工人们都能有休息的地方?同学们根据每条街道的环卫工人数量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而不同街道的环卫工人数还不同,同学们只能一条一条街道的进行分析。最终初步确定了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但毕竟实际情况还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具体的计划也得进行调整。

  究竟怎样的外观更加符合整个城市结构布局的和谐?这就要多亏了身边的同学,他们给予了项目组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不仅热心的为他们出谋划策,擅长美术的同学还为他们设计了自己心中的休息站的样子。

  如果将一切做好,但是没有资金实施该怎么办?这可困扰了大家很久,最后想到了投放广告的方法。在同一些其他城市类似项目的比较中,这个决定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解决了学生团体的资金问题。

  他们决定在休息站外面的空余地方为投资建立这个休息站的企业设立广告牌,同学们认为这些环卫工人休息站大多位于街道上,有利于路人看到企业的广告,而且在休息站挂牌写明是某企业投资建立的该休息站,也是对企业公益事业的宣传,从而为企业增大宣传力度,建立的休息站也将长时间在城市中保存,建立一个休息站价格也并不是特别昂贵,这比每年企业花大笔钱进行广告宣传合算的多,应该会对有公益心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企业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把项目计划提交给人大时,开始由于项目不是十分完善,不熟悉部门,缺乏社会依托,几番绕路未果,这让项目组的同学们十分沮丧。但他们并没有一蹶不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一次次寻找项目的不足之处,尽心尽力地修改着。最后在项目较为完善时,在家长[微博]和学校的帮助下,联系到了一位人大代表,成功的将项目提交了上去。

  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项目组的同学冒着酷暑,进行着一项项的工作。而当时又临近期末考试,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中还要抽出时间进行项目的准备,牺牲了很多的休息和娱乐生活。但一个坚定的声音鼓励着他们:一定要为环卫工人建成休息站!他们就在互相的勉励下坚持着。

  当时临近期末考试,要进行项目的工作就势必要耽误很多复习时间,原本以为家长们会不同意同学们参加项目,同学们还为此伤神了很久,然后想好说词来说服家长。但是出乎同学们意料的是,这几位同学的家长竟无一例外的十分开明,在询问清楚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后,不仅没有反对自己的孩子参加项目,还对他们进行了鼓励。在做项目最艰难的时候,家长们为孩子加油打气。家长还为项目组提供了很多帮助,项目组毕竟都是由高中生组成,对于有些角度的认知并不够,而大人们却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了同学们,让同学们得以站在巨人[微博]的肩膀上。在项目计划书提交人大无果时,有家长还主动帮助他们寻找到了一位人大代表。

  同学们更是鼓励支持着他们。在得知项目组在进行建立环卫工人休息站这个项目时,同学们都投来了羡慕又敬佩的目光,他们说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项目组。项目组遇到问题时他们出谋划策,当项目组因为进行项目落下课时,他们主动帮项目组同学补课……

  学校,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让项目组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力量。他们对大家的感恩,对这件事的感动,都从眼神、动作、言语中流露出来。

  在聊到这里时,项目组同学记忆非常清晰,他们说这次经历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了那种被困难所困,后又群策群力克服困难的感觉,体会到了那种艰辛,真的是说不出来的满足。

  四、用团队协作搭建走向梦想的阶梯

  项目的一次次进展离不开成员的辛勤工作,内容的一次次完善离不开成员的反复思考,成果的一次次飞跃离不开团队的默契合作。

  项目组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挖掘出自己的闪光点,利用自己的优势推动着项目的进展。

  负责采访的是徐梓莹和郭琪,徐梓莹形象气质好,尤其具有亲和力,在与环卫工人进行交流时,用她的温暖的微笑打动了他们,与他们推心置腹,了解了很多环卫工人的真实想法。她还曾在播音站担任播音员,凭借良好的音色和多次主持经验成为项目展示环节的主力军。

  郭琪表达能力强,能压得住场,遇事不惊,在面对困难时淡然处之,从不放弃,不仅如此,她富含创意与灵感,善于观察总结。是项目选题的提出者,为后来的成功更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负责与环卫局、人大等进行联系沟通,他还善于发现项目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总能发现项目可能存在问题,并有创造力和应变能力。在项目展示中作为答辩主力。

  周涛是中学生领导力选修课的班长,在个人赛中被评委老师一致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聆听者,总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为项目注入新鲜元素。

  石桐凌是一个实干家,项目主席黄河这样评价她说,一个人的肯干比具有很强的能力更重要。她主要担任秘书,即全程记录工作。

  许嘉博在电脑方面比较精通,是电脑制作主力,项目过程中全部的ppt以及视频处理都由他完成,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常常忘记时间,一做一天。

  闫韦彤凭借自身优秀领导力,组织协调全队关系,提高大家的配合默契和工作效率。

  胡忻同是二中的学生会主席,她作风强硬又敢于创新,对于文案工作和临场表达有丰富经验。

  李浩伟在播音站担任播音员,摄影摄像方面的专家,负责项目的所有图片材料拍摄。

  梁泽卿的组织调配能力出众,同时负责与组织方的联系。所有的项目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和新的规则变化都由他负责通知全队。

  项目组的同学都表示,在做项目的时候每个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一切都无法完全统一,虽然有着很多分歧,但是却没有矛盾。大家真的都很不容易,自己很疲惫却仍然要互相鼓励,一切都以集体利益为重,这让项目组的同学愈发体会到什么叫做团结的力量。

  闫韦彤说,“其实到了北京参加领导力大赛时,时间非常紧迫。摆在面前的是在短暂的时间内一种团队协作精神。每个人都有想展示自己的心情,可是只有少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和团队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最后项目的成功与否。”而就是在这种紧迫的情形下,大家抛开了个人的利益,共同为更好展示这个项目而努力着。

  五。春华秋实——展望未来,翱翔蓝天

  项目组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同学们在说起这些时都满足地微笑着。

  在建立环卫工人休息站的具体构想和实施方案确定下来后,项目组已经把《橙色之家-环卫工人休息站》这个项目成功提交给了人大,虽然现在距离人大召开还有一段时间,但如果这个项目真的被人大认可,同学们的努力就有了成效。

  当他们千辛万苦,经历许多波折终于将这个提案成功提交给人大时,项目组就已经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之前一切恍如黎明前漫漫长夜的辛苦付出,一切不被人理解的委屈无奈,都在那时释怀了。

  项目组都已经想象着这个提案通过后,市里的环卫工人休息站如雨后春笋般建起,让环卫工人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条件,实现他们当初许下的诺言。

  随着项目的开展,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展露出来。

  项目组为建立休息站所做的努力也让环卫工人们感受到了温暖。在最开始采访时,他们没有想到竟然还会有人来关心他们,而更令他们吃惊的是为他们奔波劳碌的竟然是一群在他们看来还不够懂事的高中生。

  但项目组的热情与信心也感染了环卫工人,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怀。

  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城市美容师们清扫后感到疲劳时,想到曾经有人在想着他们对城市整洁的付出,想着为他们改变工作环境,心里会有一阵暖风拂过;当他们在凛冽寒风中坚守岗位时,抬眼向前看,发现了正在为他们建设的休息站,又会鼓足干劲,辛勤工作。

  同学们说项目做到后来,即使不是在进行采访,只是上下学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在工作便想拍照,想要记录下他们的点点滴滴,想对他们说声辛苦了。而这不仅仅是参与者自身,包括他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们也在被这种热情所感染着,包围着,使得不是参与者的同学们见到环卫工人也开始想到他们为城市整洁做出的贡献,也会说声辛苦了。

  而建立环卫工人休息站的项目一经在内蒙古电视台播出,就通过媒体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也许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忽略了那些奔走在城市每一个角落的环卫工人,但媒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环卫工人的生活状况,让他们知道有一些时时刻刻关注这个社会的学生想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这也必然带动他们有所行动。

  这些参加中学生领导力大赛的同学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学校中也引起了震动。而《橙色之家-环卫工人休息站》也被更多的老师同学们所熟知。

  最让项目组感到高兴的是有许多学弟学妹们也希望能为这个项目出一份力,让这份社会责任能够薪火相传。

  石桐凌说:“其实在比赛前,我们也已经着手去建立休息站了。包括外观,内部设施,经营资金等等,也都有了一个完整设想。即使我们完成不了,也会有你们和更多的人来完成。”

  一群城市中早出晚归的环卫工人,一个希望为环卫工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项目组,一个真诚美好的愿望,一个向往翱翔蓝天的梦想,《橙色之家-环卫工人休息站》,让我们用行动的力量感动社会!

  六。项目组的心路历程

  “这次大赛经历真的很棒!自己不仅得到了锻炼,而且还可以认识很多朋友,他们来自各个地方,我们都长了很多见识。”——郭琪

  “给自己一片天,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撑开这片天;给自己一个梦想的舞台,看看自己能否在这个舞台上挥洒自如!”——徐梓莹

  “比赛不仅带给了我们知识,而且让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北京与别的城市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更丰富了我们的眼界。高二的我们,已经18岁了,自然要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我们学会了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只要我有能力,就一定会去做。”——石桐凌

  “这个项目使我更关心公益事业,有益于我的成长。”——周涛

  “双眼关注社会,双手改变社会。领导力——领变革先导之力。”——许嘉博

  问及他们参加这个大赛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时,他们都说是在困境面前感受到了内心的强大,终于体会到了“力量”这个词。他们说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在面临崩溃边缘时还依然激情澎湃。这种鲜为人知的力量就应该是---信念!一个人抱定一个信念永不放松,那么这个信念便会赐予他无穷的力量,让他在一次次困境中重生,在波折中前行。

  结语

  参加中学生领导力大赛,进行《橙色之家-环卫工人休息站》这个项目,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有团队的配合、个人的成长、心灵的蜕变。

  一个项目,一群少年,一个社会,一份责任,一种精神。这不仅仅是一个橙色的温暖项目,这不仅仅值得让每一个同龄甚至成年人学习。这群年轻的90后,用行动的力量,诠释了当代最好的阳光。

  这个项目使他们进一步的成长,为他们的人生路上多点亮了一盏灯,同时,更为我们的社会点亮了一盏灯,无论能不能像皓月一样照亮地面,它至少能为漆黑的夜多加一抹光亮!

  青年力量,应该是我们一直坚持与追求的东西。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如此年轻而强劲,也没有哪一群人能够如此坚信梦想的力量,如此期待用自己的方式和能量去推动社会向上。

  我们是青年,我们有力量!我们应该用青年人的热血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用单纯而不遗余力的付出,共同去实现一个大大的梦想!

文章关键词: 领导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