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民族中学领导力开发项目:果落秋阳

2015年07月22日18:49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青春,总喜欢从我们没有握紧的指缝中逝去,年少的我们也总在大海的迷途中,迷失了方向,寻不到方向的青春又有何意义。

  2010年秋天,贵阳民族中学三个高二学生怀揣着稚嫩的梦想来到果落村,在这里埋头苦干,追逐着青春时光里的太阳。

  金志中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到了高中之后,学习压力明显增大,天天面对繁琐的练习和堆积如山的课本,他感觉疲倦而沉闷,于是电脑成了他最好的消遣。父亲没有象别的家长[微博]那样把电脑和孩子隔绝起来,这一点远见,给了他一把钥匙,机缘巧合的时候,他拿这把钥匙打开了青春的另一扇门,用他涉世未深的眼睛和心灵,度量了中国农村教育与世界农村教育的距离,并把他的关切倾注到果落村,和同伴们一起走过了一段青春蜕变升华的美好历程。

金志中金志中

  吴辉华,在贵州都匀农村长大,上高中时来到了民族中学。他内敛,沉稳,学习成绩很好,是一个刻苦的孩子。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教育环境的天壤之别,他从那一刻起就开始质疑:为什么会这样?他的叩问,引导着他和同伴一起前行;他的执著与坚持,引导着大家一起走完了这段果落村的旅程。

吴辉华吴辉华

  2010年10月,受历史老师王义兰的影响,金志中,吴辉华,杨芷萱组成了项目小组,但项目课题还没有定下来,杨芷萱就迫于学习压力退出。

  何育林,是一个让父母操心,老师头疼的孩子。他看过很多书,老子的《道德经》,他很小就背过;初二的时候,他就在看尼采、海德格尔的书。他常常和老师起冲突,上课总是无休止地睡觉,但在王老师的历史课上他却总能和老师良性互动、侃侃而谈。正是这一点成就了他和果落村的缘份,在杨芷萱退出项目组以后,王老师把他捞进了项目组,因为不想他把时光全部埋进臂弯里。

  青春是激情迸发的,而要生活充满激情我们必须找到遗失的指南针。

  他们三个走到一起,只是想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具体做什么,却是很茫然。金志中提议做关于“黑的”的课题,何育林提出的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吴辉华则要做“调查农村教育现状”的课题。在长达一周的查询资料、考证选题之后,他们集体决定了做农村教育。考虑到下乡调查的安全问题,王老师力图说服他们放弃这个课题,说现在的学校脆弱得经不起一点点意外的事故。可是他们的坚持及心里透露出来的那份对农村孩子的悲悯情怀,赢得了老师对他们的全力支持。

  吴辉华说,他生于农村,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农村教育的落后情况,他想通过自己的深入调查,甚至想通过自己那一点微薄之力去改变当代的农村教育现状!经过反复权衡,他们选择了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果落村作为调查地点。因为他们从同学杨培贤那儿知道,果落村原来的村小有150多个学生,但2005年撤校合并。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去了解一下,撤校合并是利还是弊。

  原以为决定好了课题项目就能一马平川地做下去,没料其中的挫折与阻挠接踵而至。第一个环节就让王老师啼笑皆非,老师让他们先完成项目背景分析,结果金志中交给老师一份长达三十多页的背景分析,他把从网上搜集到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现状及发达国家的农村教育现状”一古脑全部摞来了,老师让他删减浓缩成一两页,这可要了他的命,他说只会把东西加得多多的,不会减也舍不得减。老师告诉他们,美国小学高年级专门开了一门课程,给学生几篇文章,让他们摘抄改写成自己的一篇文章,可见信息的提取和再处理,也是一项基本功。在无数次地删改过程中,金志中感觉自己逐渐攀援上了庞杂材料的山顶,最终一览众山小了。

  问卷调查也是几经波折。在进行调查时,他们第一次设计的问卷没有经过试调查就直接去村里做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问卷存在许多缺点,有些题是重复的,有些题让调查对象不好选择,仅一张问卷不便于区别调查对象。在修改问卷的过程中,王老师向他们推荐了自己教过的学生,现就读华中科技大学[微博]社会学专业的舒遥。舒遥介绍了几种问卷设计的技巧。于是,金志中上网找出了李克特量表,沙氏通量表,相倚问题等专业知识,给组员们自学。最终,大家决定用等距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2010年10月25-30日,经过一周的努力,他们设计出了三份问卷:学生卷,老师卷,家长卷,力求全方位地了解果洛村的教育现状。

  ★果落秋阳——那个村庄,成了他们青春的故乡

  2010年10月31日,那个艳阳高照的秋日,加上帮忙的同学师生一行九人,第一次来到果落村。进村的那条泥巴石子路让他们饱受颠簸之苦。进村后,老师胆战心惊地看着家家户户门口那凶悍的中华田园犬,几乎就想带着他们鸣金收兵,吴辉华却自作主张地安排:老师你病了(当时在发烧),就在村长家等着,我们分成三组分头行动,进门前先喊应主人,狗就不会闹了。

  老师考虑的是学生的安全,可吴辉华考虑的却是老师的安全。那天上午他们走访了两个小时,那两个小时里,王老师如坐针毡,直到最后一组学生完好无损地回到她面前才安心。

  在村民家吃过中饭后,她还是跟着学生一起完成了下午的采访和调查。老师的悬心,让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后的行动不告诉老师了。

  这次采访,他们发放了200多份问卷,调查对象的涵盖面很广,有撤并果落村小后还原成为农民的老师,有不同年龄层次的村民,更多的当然是正在上学的小学和初中生。让他们感动的是,所有村民都是积极主动地配合。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大多数村民还是热切地盼望恢复2005年撤并的果落村小学。这一度让他们质疑,撤并一所拥有147个学生的小学,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到村里发问卷时,他们还遇到一大严峻考验:很多年龄稍长的村民不识字。所以他们不得不给他们念问卷。就这样,念了将近一百份问卷! 

  通过这次调查,他们了解到村里的孩子基本上在两所学校上学:相邻的茅草村励志小学和较远的花溪六中。他们决定,下一步去了解这两所学校的硬件环境和师资情况。

  11月8日,他们来到花溪六中。他们不能想象花溪六中作为一所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的学校,竟是如此简陋,而家长和学生还都说花溪六中条件好多了呢。操场的水泥地面到处都是撕裂的。学校只有两栋简旧的教学楼,外墙漂亮但内部设施陈旧。墙上挂着69位教师的简介,只有一位高级教师。那天正好学校开家长会,他们在这里采访了学校领导,许多老师、家长和学生,收获颇丰。在这次调查中,他们感觉到,家长把教育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而棍棒教育依然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11月27日,他们按计划瞒过老师再次到果落村以及茅草村励志小学采访。因为要跑几个村子,所以他们决定骑车走访。这次行动他们不仅带上了调查问卷,还带上了一叠家庭教育资料。他们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法则》印了四份,每三章装订一小册,一共装订了40册,分发给果落村的村民。何育林还给村民讲了“南风效应”的故事,告诉村民,除了棍棒教育,还有更好的办法来教育孩子。有些村民很认真地拿起来就看,有些村民却接过就丢在一边。回来后他们把心里的失落告诉老师,老师鼓励说他们做得很好,哪怕只影响到一个家长,他们这次行动的意义就是非凡的。

  三次现场调查和采访,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对资料的分析总结,是一个比现场调查要艰巨得多的工作。他们分工合作,但最辛苦的是吴辉华,由于对电脑不熟练,他手写了全部的统计结果。组员们都说:看他每次写得投入的神情,深深感到他认真且能吃苦。他的认真,加上何育林独特的视角,使得他们对每一份问卷的分析都很透彻、深入。

  可是当问卷统计告一段落的时候,他们发现统计结果没有区分学生的年龄段和年级。贪玩的金志中,这个时候却异样的执着,他说如果不分年级统计,我们原来的分年级调查就失去了意义,也不能更准确地反应各年级学生的情况。

  他们达成了共识,又重新分出学生的年龄段和年级进行统计。面对666份问卷,他们没有放弃,也没有相互抱怨,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也逐渐找到了规律,他们将问卷中发现的问题归类整理,并绘制出了大量数据图表,通过认真的分析作出了结论。摘引一段他们调查报告中的原文:

  “果落村的孩子上学难。难者,在于村里现在没有学校。 2005年果落村小撤并到茅草村小。如今, 147个在校学生,分别在距本村近4公里的茅草村励志小学和距本村5公里左右的花溪六中(有小学、初中、高中)就读。低年级的小孩子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孩子和家长一般在早晨5点多起床,才能保证孩子在8点按时到校。到茅草村小上学的学生多半抄近路,走小道。家长都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太早上学不安全,所以经常要去接送。而每天耗时这么多接送孩子,就干不了多少农活。碰到下雨天,路面泥泞积水不好走,路两旁的杂草树枝也会打湿衣服,有些孩子便不去上学了;坚持去上学的孩子都是一双脚泡在泥水浸透的鞋子里,忍受着寒冷听课。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这样的情况是家常便饭。所以,在我们采访时,村民和学生强烈要求我们代为向上反应,恢复果落村小学,解决本村孩子上学不便的问题;

  家长教育水平不高,而且严重忽视教育技能的学习。家长们普遍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其实他们没有静下心来想,种树种花都要学习种植技术,养育一个孩子,怎么能不学习育人技术呢? ……”

  那么,果落村小学到底该不该恢复?他们反复研讨过后,还是觉得自己的调查不够严谨,他们重新设计了一份李克特量表,再度踏上果落村的那条黄泥路,对果落村小、茅草村励志小学、花溪六中的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等作了全方位的比较。最后的结论是,恢复果落村小只有一个好处:上学近!因此,为改善果洛村孩子的教育困境,项目组在结题报告中针对性地提出了五条措施和建议,其中重点就是修好上学路:

  1、关于果落村小学的问题,复校不如修路,建议修竣果落村孩子的上学路。

  2、关于提升果洛村家长的教育能力问题,建议创办家长学校,送书送培下乡。

  3、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建议在花溪六中和茅草村小学成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4、完善教育设施,加强远程教育;

  5、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改善教师待遇和生活环境,以稳定农村师资队伍。

  这些建议字字千金,象家长必须接受教育技能学习这条,他们还是查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才知道的。估计很多老师和成年人都不知道这一点吧?

  那一季,秋日骄阳下的果落村,平添了一些别样的悸动。

  ★果落春晓——去年春天的承诺,今年春天的彩虹

  当他们以为,课题研究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学校成为中学生领导力培养研究的实验学校,启动了中学生领导力开发的课程。作为领导力开发课程班的学生,第一次培训课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完。领导力开发课程有别于平常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在于:将方案付诸于行动。金志中果断提出要给花溪区和贵阳市的教育局局长写信,把调查报告的分析结果和建议方案呈递给教育主管部门。刚开始,王老师有点担心,她怕教育局不回应会伤了孩子们的心。她也深知,匡时济世已是当今社会的稀有品质,她若不支持,孩子们那刚萌芽的社会担当意识就在她这里给掐灭。她赞赏了学生的决定,以尽自己呵护的本份,但并没指望别人也能如她一样来呵护这份少年情怀。

  但这次,王老师错了。2011年2月12日,还是正月初十呢,新年的喜气还在家家户户盘桓,金志中接到了花溪区教育局长周进亲自打来的电话,他说想尽快见见项目组的同学。那天,组员们兴奋得睡不着觉,但是因为何育林在北京陪伴做手术的妈妈,吴辉华在都匀乡下过年,周局长最后决定开学后到学校现场办公。

  3月2日,正是春晓花溪岸、杨柳绽新枝的时候,周局长带领班子成员一行七人来到了花溪河畔的贵阳市民族中学。他感慨地说,看到这封信时,有三大震惊:

  第一大震惊:他没有想到,几名中学生对中国农村教育现状有这样深的认知。“中国的农村教育现状”是当今的热点话题,然而很多人都只是纸上谈兵。而我们的几名中学生,确实发现了问题,并且亲自下农村去做调查,从中可以看得出他们对于“农村教育”的关心程度和脚踏实地的研究态度。对于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他觉得很欣慰,也很骄傲。 

  第二大震惊:做这个课题的学生都是来自贵阳市民族中学。周局长现任花溪区教育局局长,兼任清华[微博]中学校长。对于有着80年历史的名校清华中学来说,清华的文化底蕴远远高于其它学校,清华中学的学生素质与教育质量是贵阳其他任何一所学校都比不上的。能把一个课题做得如此出色的会是贵阳民族中学的几个学生,这让他感到很意外。基于他对“清华”的了解,这样的一个课题恐怕他的学生都做不下来,可见对于清华中学来说必须加强社会实践这一块的教学工作。

  第三大震惊:信的内容让他感到很吃惊。尤其他不了解果落村小撤并以后,村里孩子上学路有这么艰难,他觉得惭愧。对于学生们信中谈到的果落村教育的五大现状和建议,周局长逐一予以答复,并且当场承诺,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协调各部门修好果落村孩子们的上学路,而且会排查其他村子,看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

  局长的承诺让三个大孩子异常欣喜,敏锐的记者们捕捉到了信息,2011年3月20日,《贵州都市报》以《不看不知道,创意真奇妙……一封信改变一所学校》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2011年6月30日,《贵州都市报》D8-9版以《盛放的民族教育之花:中学生领导力和科技创新的两面旗帜》为题介绍了果落村课题项目 在领导力开发课程中取得的成就。一时之间,果落村项目成了民中学生的课余话题,金志中、吴辉华、何育林也让老师们刮目相看。

  这却给了金志中莫大的压力:万一路没有修成,那岂不是忽悠了果落村的村民和孩子?老师安慰他,走到这一步,你们已经做得很棒,你们的建议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这本身就已经是关注社会的成功尝试。

  于是,何育林去了上海,金志中和吴辉华全身心地回到了课堂,他们以为这一场青春少年梦就此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但在又一个金秋到来的时候,意外的惊喜接踵而至。2011年8月,果落村修路工程启动。2011年9月底,村内的路面全部铺上了水泥,通往花溪六中的大路修好了,通往茅草村小学的路段也将水泥铺到了村外田间,衔接上了原来那条窄窄的水泥路。

  原来,周局长协调了相关部门,果落村的修路工程搭上了政策之便,进入2011年的政府计划。现在果落村的路在继续修,看架势是要把果落村通往每个村子的路都修成通途。

  这一次,是《黔中早报》率先报道了学生推动果洛村修路的这件事。于是,今年4月,又一次春晓花溪杨柳岸的时候,我们也亲自走访了果落村。年仅八岁的李扬告诉我:以前上学读书要走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山路,路上满是乱石泥土,特别是在下雨的时候只能忍受冻僵的脚在教室里听课。而现在鞋子可以干干净净的,还能节约三十多分钟的时间....。小孩子单纯的言语中透露出难以掩盖的兴奋。小李杨还有一个可爱的奶奶,奶奶看上去已年近80,头发稀白,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的纹路,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农妇。她坐在一张横椅上,一直对着我们微笑,露出稀落的几颗牙,似乎那是她最不吝啬的宝物。当我们提及采访内容主要是关于那条新修的路时,老人更是合不拢嘴,口齿不清地说着:“党的政策好……现在方便多了……” 从小李杨家出来,我可以感受到:仅仅是一条路的距离,在无形间,却将他们与幸福的距离拉近了。

  杨村长的陈述更饱含对村里孩子的关爱:

  “这条进村的路原来是简陋原始的泥巴路,在遇上大雨时,路面就十分泥泞难走了,有次,自己也险些跌倒。这条路是去年九月修成的,给果落村带来了不少好处,孩子们上学不再是一个个泥娃娃了,村子里的交通也方便了不少,真的带来了不少的好处……”

  ★果落梦回——在青春的梦想里成长

  每一段故事是一个人的蜕变过程,而这个故事的终结,意味着人生新的起点。

  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每一个学生都沦为了“考试的机器”,而每一个孩子都只有一种选择:学习,考试,赚钱,买房,买车,养老。每个人的生活都一样,没有一丁点新鲜感。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由于忙碌人们往往会忘记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然而,这座花香氤蕴的果落村,给了项目组成员全新的感受。他们从这里真正开始了成长。

  何育林或许是最早学会担当和坚持的人。在项目进行到关键的总结阶段的时候,他的母亲患上了癌症。他没有停下来,仍然坚持做完问卷分析,整理好所有他拍摄的图片、视频,直到老师把他赶走。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最大的收获是在这次项目研究中找到了曾经倍受摧残的自信。在项目完成之后的那个春天,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学校,走自己的路。他没有选择父亲的公司而是独自到上海打拼。他的言谈中所透露出的那种成熟与稳重,和他留下的那些图片与视频,让我们在不停地想象那个全新的他:青春挥洒着汗水,在异乡独自追梦,从此生活开启了新的征程。

  金志中在这次做项目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自我管理。他说最讨厌做的事就是写心得和整理文字,但是这一次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去整理那些大段大段的文字。也使他发现:其实做事的心态是最重要的。那次和小学生一起体验从果落村走到茅草村的艰难时,那条泥泞的路和小孩子们无助的眼神,总让他想为果落村做点什么。正是这样的信念驱使着他不仅完成了枯燥的数据统计、文字分析,更触动他下决心给教育局长写信。于是他们纯白的青春记忆里,便有了不同于其他同龄人的一抹鲜亮。金志中也学会了用目标来驾驭自己,为梦想努力。

  而吴辉华最深刻的感受,是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压力。他是班长,要做好日常工作,要保住学习成绩的优势,要做项目,更要协调好项目组成员和老师的关系。有一次他们要用晚自习赶写调查报告,英语老师就曾问他们:“高考[微博]也考课题研究吗?”类似的尴尬不止一次,所以他们只能利用中午和晚饭后自习前这两段少得可怜的时间来做项目研究。周末组织外出也很难协调,金志中要补数学和英语,何育林在学大[微博]提琴。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一切他都hodl住了,而且也感到了自身的变化,他不再那么内敛,不再是那个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想做的梦,不怕被别人看见。“通过参加这次项目活动,我们懂得了如何与人交流、沟通,懂得什么叫做坚持,懂得了什么叫做团结协作;懂得了什么叫做严谨,什么才是踏实;当然,也懂得了什么叫做感恩。”这是吴辉华、金志中、何育林的共同感受。

  那么,校长魏林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4月17日,一个平静的午后,我们采访了魏校长。微微的阳光有些刺眼,魏校长的微笑在光影里显得很温暖。我们问了一个自己十分关切的问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学习,校长您对果落村的项目研究持什么样的态度?”

  她笑着说:“表面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占据了时间,但我认为利大于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你们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体现了人生价值,增强了分析和判断能力,也增强了个人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就拿这次项目组的成员金志中同学来说吧,他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后,对未来有了自己新的理解,自信心也增长了。所以,一个好的体验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影响!项目组的同学通过这次活动,似乎一下成长了许多,与他们的交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那一份成熟与稳重。我根本没想到他们会针对果洛村里的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写信给教育局长,从他们这一举动,才发现他们不是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而是更加真心地想帮助村里的孩子解决问题。他们的举动践行了领导力课程的精髓:‘与其坐而论,不如起而行’。将梦想付诸于实践,这就是行动力,领导力。”

  是的,将梦想付诸于实践!

  作为刚进民中的高一学生,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梦想与实践的结合,铸就了朝气蓬勃的民中新气象。我们曾经采访了不少高二和高一的同学,去年到北京参加过领导力大赛的梁思琦说,果落村这个项目产生的社会影响,激励了他们投入到垃圾分类的课题中,并在去年第二届领导力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们对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原来民中只有个别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活动课,今年承担学生领导力课程的指导老师增加到30多个,吴少芬老师就是其一。原来,她认为,只有考试考得好,才是真本事。但是,通过领导力课程开发的推进,她深刻体会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于是,也投入到课程指导中。现在她对于领导力课程有了新的看法,她说:“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学生,不仅可以参与社会实践,而且能够规划时间,平衡学业和实践活动,这更是一种能力。”其他老师们也都深入到了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绝大多数班主任都真诚热情地和学生们一起行动起来了。

  梦想照进现实,就是这样温暖。

  不管社会怎样变换,坚持自己追梦的脚步,让那份年少的激情带给我们成熟的羽翼,将来我们才可以飞翔。

  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没有白费,现在果洛村的孩子有了一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想象着身着五彩衣的小孩子们在水泥路上飞奔,便如一条流动的虹,接引了果落村的今天与未来。

  曾有人问:梦和现实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梦是虚幻缥缈的,而现实却是真正存在的。

  我说:梦与现实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于敢不敢做。

  “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我就站在世界中间”。是啊,我们始终相信,梦其实很简单。

  三个大男生,用自己一颗充满“爱”的心,去感动他人,让这个社会和他们一起行动起来,去关注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也正是因为这些,他们成长了,不再稚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或伟大,或高尚,或渺小,或简单。然而我们不能只做一个有梦的人,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像他们一样,去实现自己的梦。

  似水的流年,奔腾不息。

  再回首,

  青春中,汗水与欢乐,

  从此,

  生活不再一成不变,

  一切只因为我们有梦,

  有一颗炽热的心。

 

 

文章关键词: 领导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