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2015年07月30日11:10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遵筹委会之命,我代表毕业后上山下乡的同学们讲几句。当走上这个非比寻常的讲台时,深感任务太重,因为当年上山下乡的几百名同学每人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和对母校难以割舍的感情,这种厚重,是很难用个人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儿谨代表大家向母校、向所有哺育我们的老师们深深地鞠一躬,祝母校蒸蒸日上,祝所有的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四十年前,我们从母校出发,奔赴内蒙草原、东北大地、黄土高原、太行山麓……到最广大的农民当中去,开始了我们一生中最坎坷最艰苦而又刻骨铭心的生活。在茫茫的草原上,在广袤的黑土地、在穷乡僻壤中,在蒙古包、黑窑洞中度过了我们的青春。面对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渺茫的前途和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我们能够撑过来的是在母校哺育下树立的人生理想,练就的吃苦耐劳精神。比如,个人记得最深的是初中班主任徐秀桂老师常说的“人不能做一个臭皮囊,终生庸碌无为,要做一块泥土,让人们在自己身上踩出道路!”还有陈剑刚老师说过的“你们的人生还是一张白纸,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人生”等等,还有董世奎老师点点滴滴的教导等等,可以说,这些在十几岁时接受的最基本的做人道理是支撑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在煤油灯下学习,而在农民,这些世上最真实的人们中模打滚爬的艰苦岁月,也为我们的生命之根施加了养分十足的农家肥。回头再看看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脚窝,凝灌着我们年轻时的血汗和泪水,一个个逐渐变得扎实。清晰,趟出了这串脚印,后来再难的路也没有难倒过我们。

  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最充分地体现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随着祖国大地回春,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找到了各自新的定位。记得八十年代后期,当品尝了人生百味的我们重返母校,回到白发苍苍的老师身边,又感受到了最真挚的师长之爱时,才明白,在庞杂的社会中,这种爱是多么伟大、无私,上学时几乎快听腻了的那些教诲又是多么珍贵,其实,这些都已经刻在了我们心底,伴着我们成长,我们事业生涯的升、迁、兴、败,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使我们感到充实和踏实。

  今年五月,我们高二五班同学开了一个生日会,集体迈进我们的花甲之年。在会上,大家说的最多的是“感恩”,感谢母校和老师,奠定了我们的做人之本,夯实了我们的知识基础,锤炼了我们的吃苦坚韧,灌输给我们任劳任怨、淡泊名利……正因为有了这些最宝贵的人生资本,几十年来,我们在各自平平凡凡的岗位上始终敬职敬业、埋头苦干、问心无愧,可以告慰母校的是,从北大附中走出的学子们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每人都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当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回到母校,回到出发的原点是,真是百感交集,色彩斑斓的中学生活恍如昨日,也像是为我们这些已退出工作岗位的人重又注入了青春活力。正像一位同学说的那样,“年龄增长并不意味心理衰老,身体疾病也并不代表意志的消沉。”虽然曾经的艰苦留给我们带有内伤的身体,但还皮实、坚韧,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怀抱感恩而且易于满足的心态,我们会捡起学生时代培养的各种兴趣,做那些一辈子都想做可没有时间做的事,并力所能及的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衷心感谢校领导和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给我们提供了这么难得的机会,使我们在走出校门四十年后又欢聚一堂,重温走过的路程,也是在母校温暖的怀抱中开启自己生命新的篇章。

  祝母校蓬勃发展,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永葆青春!

  期盼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相聚在母校!

文章关键词: 北大附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