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父母如何对孩子说“不”

2015年08月11日15:32  新华网     收藏本文     

  新华网河北频道 暑假里,孩子和父母家长[微博]的接触较上学期间更多了,亲子之间有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但有许多家长其实并不了解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尤其是怎样对待犯错的孩子。不久前石家庄市举行了青少年教育讲座,一些教育专家结合实例忠告家长:对待孩子的缺点错误,要敢于大声地说:“不!”

  过分溺爱让孩子怠惰、自私、骄横、无能。

  这是石家庄市一件真实的事情:奶奶60大寿,被家人一贯娇宠的儿子非要先吃一块生日蛋糕,父亲不允,儿子犯横道:“不让我先吃,你们也都甭想吃!”一巴掌把生日蛋糕反扣在地。奶奶哭道:“我爱了你12年,你爱我一天也不行吗?”

  石家庄市第二看守所工作人员申德明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在押人员吕某,现年14岁便犯下了弑母之罪,在看守所里仍然无法无天,成了一个小刺头。民警家访时发现,他家五代单传,吕某被视为掌上明珠,即使他骂妈妈,妈妈也会满脸堆笑地哄他开心。半年前一连几天,他逃学上网,妈妈好不容易找到他,结果把他惹恼了,向妈妈抡起了菜刀。

  为什么这些孩子变得如此无情,他们究竟缺少什么?

  对孩子过度保护也是家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小学校门口常常簇拥着几十名家长,仅有几百米的路程要接送孩子;中年级女孩子自己不会梳头;上公共汽车,父母替学龄儿童抢占座位;少先队决定举行10公里远足,众多家长闻讯轮番给辅导员提意见,坚决要求以车代步。有位家长坦言:“除了吃饭和睡觉我不能代替,其余的我都替孩子干了。”似乎这些父母并不希望孩子长大,想永远陶醉在被依赖的幸福之中。

  石家庄市有个小学地处南三条市场,外号市场小学。学校中不少家长都忙于做生意,无瑕顾及学生,心中总觉得亏欠孩子,所以总以经济上满足给予补偿。造成了有些孩子过度的超前消费。有一个孩子给本小组七、八名同学每人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更有甚者在同学们比赛自己特长时,声称自己敢撕人民币,并当众撕毁了几张十元人民币--他们觉得钱来得太容易了。

  今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一名21岁的小伙子要父亲给他买摩托车,因为父亲担心骑摩托不安全没有答应,小伙子竟然喝下两口剧毒农药“百草枯”,以死相威胁。据了解,这名小伙子,自出生起父母就对他宠爱有加,用父母的话说就是"要星星不给摘月亮",早已习惯了有要必得,稍有不顺心就难以承受。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和研究青少年培养教育工作的专家、河北省少工委副主任郭文邺针对上述现象评论道,娇宠溺爱孩子的父母主观上认为这是爱孩子,让他们舒适、幸福,其实溺爱是害不是爱。家庭教育中的越俎代庖、百依百顺、娇宠溺爱,就是步入了误区。并且,由溺爱培养起来的怠惰、自私、骄横、无能的品格必然波及学校和社会生活,使孩子在学校、社会的群体关系中,往往存在类似的品格障碍。有些毛病还会走向另一极端,在家有人打着“黄龙伞”,“天下第一”,撒泼犯横;一到外头,谁吃这一套,于是胆怯、脆弱、害怕困难、缺乏勇敢精神等弱点暴露无遗。在家是条“龙”,外头像条“虫”,是保护过度的必然结果。

  要敢于对孩子说“不”! 

  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知心姐姐”卢勤比喻说,很多岗位都需要考级、考证,唯独父母这个岗位不需要,只需要一份结婚证书就有资格,但是当父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必须大胆管教儿女,约束他们不正当的行为。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郭文邺收到过一位母亲的来信,信中充满了无奈:

  “我也是有知识的人,我愿意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做个现代父母。对待孩子,我总是尽可能地民主。但现在我却发现这方面出了问题,我几乎管不了孩子了。我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她经常说‘不’;我也很想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说‘不’,可是我做不到。例如,上个星期我们母女还发生了矛盾。那天她说要先看电视后写作业,我同意了。我想只要她能好好写作业,什么时候看电视都是一样的,不必那么教条。可是孩子说话不算数,说好看一个小时电视以后写作业,可是到了时间她不关电视,又要延续半小时。我不准,她就开始哭闹,没办法我只好同意,并说好再看半小时就关电视。可是半小时以后她还是不关电视,我们开始吵架。最后以我的失败而告终。她一共看了三个小时电视才开始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还情绪不好,显得很烦躁。我发誓再也不管她了,可是这只是气话,我怎么可能不管她呢?”

  “这真令我苦恼,每一次我对她的行为表现不满的时候,她根本不在乎。我对自己说过的‘不’也无法坚持到底。一看到孩子的眼泪,或者孩子歇斯底里的行为,我就退缩了。现在我都不敢轻易对孩子提出要求了,我怕她的拒绝和抵抗。”

  很多父母在这方面有类似的体会,一位父亲也曾经说过:“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你说什么他都不听。光让我们尊重孩子有什么用?孩子根本不尊重父母,我们说的话在孩子那儿不管用。这是我特别苦恼的问题。”

  河北省教育科学院心理学专家刘凤华认为,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不当行为进行约束,不忍心对孩子说一声“不”,这样的教育就是放弃责任的教育。

  说“不”的七个原则  孩子的性格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不同,父母拒绝孩子、约束孩子的方法自然会有变化。但是,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原则是父母可以遵守的。郭文邺总结出7个原则供父母们参考:

  一、做事之前先给孩子订规矩

  约束来自于规矩。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就要给孩子订立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及性格特点的规矩。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据孩子经常出现的不良行为确立一些尽可能具体的规矩,例如关于吃饭、看电视、写作业、买东西等等规矩。最好与孩子一起制订各种规矩,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孩子做起来也能更准确。

  二、让孩子做些有意义事情

  当孩子在从事一种您不喜欢的行为时,除了给孩子语言上的告诫以外,还要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孩子才能慢慢脱离不好的行为,而用有意义的行为取而代之。例如,当孩子总是沉迷电视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引导孩子离开电视机,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可以用制作航模、外出旅行、游泳等行为来吸引孩子。

  三、不要逗孩子玩

  有的父母喜欢逗孩子玩,看孩子发急的样子觉得很好笑。当孩子想要去麦当劳的时候,爸爸心里明明很想满足孩子的要求,却说“不行,我就不带你去!”孩子开始哭闹起来。看着儿子咧开嘴哭了,爸爸却咧开嘴笑了,对儿子说:“好好好,咱们去吧!”成年人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但是,孩子在眼泪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哭闹是管用的! 

  四、不要做大方父母

  有些父母因为对孩子存有内疚心理,往往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一个星期才与孩子见一次面时,或者出差刚刚回家时,特别容易满足孩子的要求。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有这样的权利去要求父母。如此下去,孩子渐渐形成了习惯,想得到什么就一定要得到,并且不断提出各种要求。

  五、平静地对孩子说“不”

  当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时,常常被气得头昏脑胀,这时父母大多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把愤怒表现在脸上、语言和行动中。父母这样做,也许正中孩子下怀。有些孩子故意做出某些恼人的行为,目的就是要激恼大人,在他们看来,能让大人恼怒,自己是很了不起的。因此,父母们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某些言行,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父母要用平静的口气表达您的心情以及对孩子的要求。这样,孩子会从父母的态度中了解到,无理纠缠是没有用的。

  六、告诉孩子拒绝的理由

  当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或者出现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时,如果您认为不可以,就一定要明确地拒绝孩子,把拒绝的理由告诉他。

  有的父母不善于告诉孩子真正的理由,而是编造一些借口来骗孩子。例如,在孩子想买某些玩具的时候,父母往往习惯说“太贵了,买不起”。而实际情况是玩具并不贵。建议父母不妨告诉孩子,拥有很多玩具并不代表幸福,有些东西不值得买。这样孩子会形成一定的消费观念,并成长为一个理智消费的人。

  七、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

  对父母来说,最难的就是将态度坚持到底。很多父母苦恼,正是因为他们对孩子说了“不”以后无法坚持到底。您可以给孩子一些警告,也可以对他的哭闹置之不理,还可以让孩子在某个地方冷静十分钟……但是,根本的原则就是父母一定要坚持到底。

  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对待孩子,建议父母们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选择。对于那些性格比较活泼、容易兴奋的孩子,父母可以让孩子暂时离开对他具有诱惑的场所。例如,如果孩子一看到游戏机就兴奋不已,赖在游戏室里不想走,父母可以强制性地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冷静10分钟;如果您的孩子好奇心重,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您可以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新鲜事物上去;如果孩子的好胜心比较强,父母可以试着用激将法。比如,孩子不敢打针,父母可以说:“你看邻居小虎比你小都不怕打针,你还不如他吗?”

  通过上面的一些原则,也许能够帮助父母们态度更坚决、更科学地对孩子说“不”。

  合理惩罚孩子

  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英国成年人中的大多数还是坚决要求保留打孩子的权利。

  刘凤华说,家长不要怕惩罚孩子。行为心理学认为,惩罚虽然使人感到痛苦和厌恶,但是惩罚是有价值的。必要时可以惩罚孩子,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但是,惩罚不是体罚,体罚是对心灵的虐待,象错一道题罚写20遍,犯了错误就到操场跑圈,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惩罚。惩罚应是一种教育手段,应尽量在孩子自愿选择的基础之上,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郭文邺认为,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采用撤消关注的惩罚方式。撤消关注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予理睬”,是一种比较温柔的惩罚方式。如果孩子发现蛮横无理得不到家人的关注,他就不会用这种畸形的方式来搏得父母的关心了。孩子“人来疯”、“出风头”等行为都是这种心理的表现。  有效动用撤消关注这一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多次使用方可见效。不能指望每次“撤消关注”都会有效地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在变好之前可能变得更坏,还有可能出现反复。因为“撤消关注”一方面会激起孩子的抵触性情绪,另一方面他可能发现不能“制服”大人,而尝试多次,所以,成人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二、家庭成员要措施一致。如果爷爷奶奶与父母不--致,孩子在这边受到冷落,在那边得到袒护,教育效果就会极为糟糕。因此,在实施“撤消关注”之前,家人要结成“统一战线”。  三、与正强化配合使用。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撤消关注”,当孩子出现适宜行为时要及时地补充关爱和赞赏,这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哪些行为是爸爸妈妈喜欢的。

  四、不能间歇使用。间歇使用“撤消关注”实际上就变成了“间歇强化”,这样不但不能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加剧他们的胡搅蛮缠、无理取闹。

  还有一种惩罚的办法叫自然惩罚法。比如,孩子挑食可以让他尝尝挨饿的滋味,孩子不好好穿衣服就让他尝尝受冻的滋味,孩子太“拧”就让他感受太“拧”带来的麻烦,但是这种自然惩罚不要严重伤害孩子的健康,不要对孩子心理带来折磨,最好要慎用。

  严厉管教之后是沟通的最佳时机

  郭文邺说,当父母与孩子的“激战”停止,孩子的胡闹没有得逞时,他会明白自己是“咎由自取”。这时候,孩子常常对父母做亲昵的举动,这个时候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机。因此,父母不应该害怕冲突,或者在冲突时退却,要把冲突看成重要事件,因为它提供了跟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这时候谈话的效果多是其他时候无法达到的。

  批评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自己谈一谈错误在哪里。当孩子谈自己不足的时候,父母不要不依不饶的训斥孩子,应该平静地听孩子说,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孩子叙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反省过程。

  一番宣泄后,小孩子往往想依偎在父母的怀里,父母应该张开温暖的双臂欢迎他。可以耐心地跟他谈谈,因为这个时候父母的话他容易听进去。对大孩子,批评后要适当地鼓励,施以父母的温情,对孩子要求的合理部分要给予满足。这等于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他的,父母否定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不恰当行为。

  这样,管教孩子就有了一个充满爱的结尾。

文章关键词: 孩子父母拒绝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