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的杀人武器是什么呢?最近沈阳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暴力语言可能成为最平常的杀人武器。 它来自“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诸如这些,我们似乎还很熟悉的训斥。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一些带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心理上遭到侵害,虽然比起打架,它显得文明得多,但是它的影响力可不比一般暴力小。一个鲜为人知的研究表明,在中国,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之间有强烈的联系。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心理学教授邹泓表示:“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不少父母曾对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怎么这么爱管闲事”,“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在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时,有的父母会说:“你是傻瓜吗”,“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甚至在发火时总结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
长期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指出,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微博)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吓死孩子”。事实上,大量的儿童心理问题就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在持续的“语言软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
专家介绍,2008年的一项家庭教育心理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从内心中把孩子看成一个比自己差的弱者,从语言和行动上都不断挫败孩子;当孩子更多表现出弱点时,又对这个“弱者”持续否定,更加强化了孩子的“失败者”形象;当孩子开始自我放弃时,心急的家长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一边埋怨一边“代劳”;因 为内心瞧不起孩子,所以漠视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味强调自己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此教育模式下,孩子就成了一个自卑、无能、无目标、无眼界的惊弓之鸟。
语言的杀伤力有多大?
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在他曾接触过的案例中,儿童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或校园环境中,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会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物质依赖。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心理专家邹先生指出,当前教育面临着一种“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父亲式的阳刚教育、自我成长教育、智慧教育和注意力的养成。而且家长们又都过于高估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加剧了家庭中两代人的冲突、矛盾、隔阂,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行为。
他提醒家长和老师,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这种控制应该建立在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心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思想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明了后果,要始终用自己的心,而不仅仅是语言和“做”出来的行动,去告诉孩子: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你没有问题,你只是小小的心理感冒等。
“对孩子说话,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邹先生说。家长要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而只有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父母常说的五类暴力性语言
1、侮辱讽刺型
典型的话语如:
(1)你简直是个废物/饭桶/白痴!
(2)你可真行/真不简单/真厉害!(用其反语义)
(3)你这个无用的东西!
(4)你真笨!比猪还笨!
2、贬低压抑型
典型的话语如:
(1)你根本不是读书/画画/弹琴的料!
(2)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重点班/研究生,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笨的了!
3、威胁恐吓型
典型的话语如:
(1)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
(2)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3)做不完作业,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4)揍死你!
应该想办法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首先应该是家长或者是老师先看到孩子的长处,这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点。
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随意带给孩子,要谨言慎行。
4、抱怨哀求型
典型的话语如:
(1)求求你别这样行吗!
(2)求你让我们省点心好不好?
(3)求你转个学行不行?我实在是教不了你了!
5、强迫关怀型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