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贫二代”大学生背负着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期望,压力颇大。尽管如此,不少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还是通过继续求学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位于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距遵义市区180公里,北至重庆市区160公里。出道真,无论是去遵义还是重庆,100多公里的路程,平均要走5个多小时,因为这100多公里,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
推荐阅读:
道真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在道真,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在道真人看来,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
走出大山|读书是条好出路
43岁的陈朝顺信奉的是“黄金棍下出人才”,他是道真县三江镇云峰村人,对他来说,最遗憾的事情是父亲去世早,他上学只上到初中。陈朝顺拼尽全力支持两个孩子读书。女儿陈诚3年前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微博],儿子陈果今年考上了沈阳药科大学。
陈朝顺靠当地的传统项目烤烟叶来维持整个家庭的运转,好光景时,一年收入4万元。这4万元要供养母亲,保证家庭支出,支付一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的生活、学习费用,基本是入不敷出。女儿现在已经有2.4万元的助学贷款需要还。
陈朝顺说,如果两个孩子将来想读研[微博]究生,他一样支持他们,没有钱就去贷款。为了孩子的学习,他毫不犹豫,无怨无悔。但是,这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更辛苦的生活。
云峰村书记明跃告诉记者,云峰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4500元,属于国家一级一类贫困,但是教育问题,“逢会必谈”。老百姓的共识是:“读书是一条好出路。”
在陈果就读的道真中学,今年的高考[微博]中,毕业生文化成绩一本上线324人,二本上线603人,本科上线率为60.24%,600分以上15人。
这个成绩对于当地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并不意外。道真县教育局一名干部说:“这里的学生都很拼,住校的学生晚上老师都要催着放下书本早休息。”
贫二代无奈|不怕累不怕苦就怕没机会
推荐阅读:
“寒门难出贵子”刺痛了社会公平的脆弱神经,然而,问题的原因远比学校“嫌贫爱富”和“教育均衡”吸附要复杂得多。
2015年年初,《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有关单位开展的一项针对1200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调查显示,受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呈现“常态化贫困”趋势。从困难类型上看,父母双方均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占61.7%,其中大部分是父母双方务农(46.3%);32.3%的家庭仅靠父母其中一方的职业收入;另有6%的子女,从父母任何一方都得不到经济支持。家庭供养率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劳动力数比值)高,平均值达到2.85,意味着1个劳动力要供养接近3个家庭人口。而致贫因素上,职位收入低是主要因素,家庭变故位居第二。即使父母双方都有工作,家庭的收入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成为一种“常态化贫困”。
在调研中,有学生表示:“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贫二代”中颇引人关注的群体。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4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他们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
因此,相关人士呼吁,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名校学霸为啥不还款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助学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学生在校期间不用支付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2004年,教育部延长还款时限,规定6年内还清。
据了解,2014年上半年,某大型国有银行在一个高校集中地区的支行零售贷款不良率为0.74%,相比之下,其教育助学贷款不良率高达4.01%,高出整体零售贷款不良率4倍多。
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小邢在上学期间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然而在毕业多年之后,她所借的近2万元钱依然没有归还。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未偿还助学贷款不能领取毕业证,这就会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小邢在知道毕业证书编号后办了一份假的毕业证,顺利就业。
如此欠贷不还的案例屡见不鲜。近年来,个人助学贷款纠纷案呈上升趋势,不归还助学贷款的人中有不少都曾是名校“学霸”。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助学贷款违约率高,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就业环境恶化。应届毕业生数量迅速膨胀,借款人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产生还款压力。二是信息不对称,学生毕业后前几年往往个人信息变化较多,联系困难;有的借款人有意模糊真实情况,造成银行追索困难。
此外,个别借款人主观违约、恶意欠贷不还现象也时有发生。高校与银行配合不够、银行催收成本高,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助学贷款的违约率。
新浪教育[微博]综合新浪专栏、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新网等报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