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海外遭歧视调查:德国小城的仇外事件

2013年06月25日09:24  《环球》杂志 微博   

  德国小城里的仇外事件

  报告指出,德国公众对外国人的态度已开始偏向狭隘和种族歧视。有1/3的德国人想要移居德国的外国人回国,甚至有10%的德国人宁愿有如希特勒一样的独裁者领导政府。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定居德国的外国人占用了社会福利和就业机会,他们应该返回自己的国家。

  《环球》杂志记者/郭新宇(发自柏林)

  《环球》杂志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些在柏林学习、生活的中国留学[微博]生,他们表示,在德国校园里,并没有很明显的针对中国学生的歧视现象。但近年来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学生屡屡成为德国东部右翼势力暴力袭击的对象。

  德国东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小城科滕市是此类事件的频发地。

  2006年2月5日晚9时,中国留学生张某在科滕火车站遇到一群身穿黑色皮衣的德国年轻人。其中一名头发染成黑色的家伙手里拿着啤酒瓶朝张某挑衅性地瞪了一眼。张某加快脚步准备离开,但一个剃着光头的家伙挡住了他。“你想干什么?”张某问。“这是我们的国家。”光头家伙回答。张某趁一名路人与光头家伙搭话之机赶紧躲开,但没多久这家伙追了上来,一开口就要10欧元。张某说身上只有几十欧分,光头家伙不信,要翻他的钱包。张某想再次摆脱这家伙,但没跑多远,脸上就挨了一拳,还差点被踢倒。后来张某跑上站台,才摆脱这伙人的纠缠。

  2006年2月10日下午6时左右,在科滕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蒋某出门买东西,在一家超市附近的十字路口处碰到一群当地年轻人。这群人手里拎着啤酒瓶,冲着他非常不友好地大喊大叫,并投掷雪球。蒋某意识到情况不对,转身离开。这时,人群中窜出来一个身穿黑色衣服的家伙,尾随过来,并冲着蒋某嚷嚷。蒋某还没明白他在说什么,身上就挨了几拳。蒋某情急之中跑到一家小吃店求救,并在一名德国人的帮助下报了警。警方10多分钟后赶到,当场抓住了一名犯罪嫌疑人。蒋某和嫌疑人在警察局录了口供,他确认这家伙就是肇事者,但对方不但不老实,反而不断辱骂蒋某和他的同学。

  2006年2月10日晚11时50分左右,中国留学生彭某从科滕学生公寓出来,送一名女同学回家。途中,迎面过来两个当地年轻人。在双方擦肩而过的时候,其中一个高个子突然挥拳向彭某头上砸来,彭某猝不及防,当场倒在地上。这两个家伙又朝彭某踢了两三脚,然后迅速离去。彭某的嘴唇左侧被打裂出血……

  五年后,2011年11月11日下午3点左右,又有两名中国留学生在科滕市的一家超市中被一名德国男青年殴打。此前,这名德国男青年也曾和另外几人在该市大街上暴力殴打一名中国留学生。他们中有人抓住这名中国留学生的脖子,用脚踢他的大腿,导致这名被袭学生皮肤有多处擦伤,并受到严重惊吓。

  案发后,中国驻德国使馆官员秦俊峰说,当地发生仇外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2年或者是稍晚些时候,那个地方就发生过3至4起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极右暴力事件,也有学生被打伤的情况。他认为,“科滕地区靠近德国东部地区,经济相对比较闭塞,所以极右势力比较猖獗。”

  科滕市地处原东德,由于经济状况不好,失业率惊人。而近年来,这个小城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目前已有400至500人,并成为当地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大多来自殷实之家,并随身带去了电脑等高级商品,因此很容易引起当地青年人尤其是失业者的不满。一名中国留学生说,中国人身材比当地人瘦小,这可能是他们容易成为袭击对象的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德国社会一直存在着某种仇外、排外思想,虽然二战后德国对旧势力进行了较彻底的清除,但极右问题并未被完全解决。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外国人或者外族人往往会成为右翼势力拿来大做文章的替罪羊,他们常常将社会犯罪和失业归咎于外籍移民[微博],并煽动排外和种族仇视。

  2010年,德国的两名心理学家曾就独裁、民族沙文主义、仇外、纳粹主义、反犹太主义、社会进化论等问题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德国社会的各个年龄层次都表现出极右主义倾向,年龄越大,越赞成民族沙文主义、仇外和排犹主义。

  报告还指出,德国公众对外国人的态度已开始偏向狭隘和种族歧视。有1/3的德国人想要移居德国的外国人回国,甚至有10%的德国人宁愿有如希特勒一样的独裁者领导政府。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定居德国的外国人占用了社会福利和就业机会,他们应该返回自己的国家——持这种观点的人已不限于极右组织及其支持者。

  莫斯科的冷眼与刁难

  “全校就只有你一个中国人,甚至只有你一个外国人。大家都把你当怪物,你能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不屑,他们总是聚在一起议论你,不跟你说话也不跟你玩,还给你起一些听不懂的外号。”

  皇甫骏也

  近些年,中俄关系不断升温,赴俄留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然而,留学俄罗斯并不像人们想像得那样光鲜亮丽,学生们不仅要学习难以掌握的俄语,克服独立生活的重重困难,还得提防来自周围的冷眼与刁难。

  “给你起一些听不懂的外号”

  中国留学生小舒是莫斯科国立大学社会系的在读博士生。9年前,当时还在读高中的她随驻外工作的父母一同飞赴莫斯科,父母离任回国之后,她便独自一人在俄学习、生活。

  回忆起刚到莫斯科的情景,小舒说,由于在国内没读完高中,所以到了俄罗斯后不得不进入当地的高中继续学习。当时,她和父母都十分担心不会有学校愿意接纳一个俄语水平并不高的外国学生。但出乎意料的是,家长[微博]向当地中学的校长说明情况后,小舒顺利地进入了学校。

  “任课老师都对我很好,还经常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给我讲解一些课堂上没弄懂的东西,帮助我迅速融入新环境。”谈起老师,小舒心存感激。

  “但是同学们就不那么友好了。全校就只有你一个中国人,甚至只有你一个外国人。大家都把你当怪物,你能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不屑,他们总是聚在一起议论你,不跟你说话也不跟你玩,还给你起一些听不懂的外号。”

  说到高中同学间的关系,小舒有些情绪低落。她坦言当时同学们的冷眼相待让自己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是自己当时却一个朋友也没有。”

  进入大学以后,小舒的身边有了很多中国学生,他们在一起上课、生活,她才没有感觉那么孤独。同时,随着俄语水平的提高,她也逐渐认识了一些俄罗斯朋友。

  音乐学院里找不到伴奏

  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原名为莫斯科音乐学院)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学院内的俄罗斯学生大多家境优越,甚至不乏社会名流的子女。在该校读大三的中国学生小李说:“俄罗斯同学身上总是散发着一股自我优越感,不愿意与外国同学打交道。”

  他还说,上音乐课时,老师会安排几个同学相互配合演奏,中国学生不多,所以常常需要找俄罗斯同学帮忙伴奏。“但俄罗斯学生知道要给中国学生伴奏就会经常无故缺席,电话也会关机,联系不上,事后也很难给出合理的解释。”

  小李对此很苦恼,但他认为在别人的国家受到什么样的对待都不应气馁,要忍耐,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只有自己更刻苦才能把这条异国他乡求学路走顺。

  刁难中国学生的楼管

  同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中国学生小张说,莫大宿舍的楼管总是百般刁难中国学生。

  “到学校第一天办理住宿手续时,就觉得十分的不公平。”小张愤愤不平地说,当时莫大宿舍主楼明明有很多空房间,楼管却说那些空房间是给人预留的,要把他安排到距主楼很远且住宿费更昂贵的一个宿舍区。“当时我就生气了,问他如果我多交住宿费是不是就能住在主楼。最后楼管同意我多交费住在主楼。”

  小张遇到的问题并非个别现象。在俄罗斯,许多中国留学生都说楼管刁难中国学生或多或少是存在的。

  在某校读研[微博]一的吴奕凡已经在莫斯科生活多年,谈到楼管对中国学生的偏见,她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关于宿舍厨房的使用,我已经跟楼管吵过不止一次了。平时我都是非常注意的,我来这么久了,怎么可能不了解俄罗斯人的习惯?”

  有一天她在厨房做饭,楼管正好路过,还看见厨房的窗台上放了几盆花。楼管让吴停下,先去把那几盆花搬走,打开窗户,然后再炒菜。吴说她的菜正炒到一半,那些花盆很脏很沉而且不是她的,并很客气地表示麻烦楼管先帮忙挪一下,她马上炒完再来帮忙。

  “可是楼管非要我立刻挪开,而且说话很难听,还说特别不喜欢中国人。我当时就说我也同样不喜欢你,你这样对一个女孩说话看起来不像是个有家教的人,他也很生气地走开了。”小吴说,虽然心里很委屈,但这种事情早已习惯了。

  “球友成为生活中的伙伴”

  虽然俄罗斯存在歧视中国留学生的现象,但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也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学生对中国感兴趣。在俄罗斯高校中,与中国有关的课题正越来越多,每当涉及到相关问题,俄罗斯师生总会饶有兴趣地一起讨论,还有很多俄罗斯学生主动来找中国学生请教。

  有的中国学生发现,如果自己愿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是能够交到不少俄罗斯朋友的,到莫斯科刚刚一年的中国学生侯肖雄对此深有体会。

  “我比较外向、脸皮厚,又爱运动,看见球场上有人就忍不住参与进去。刚开始语言不好,往往不能理解他们在球场上的战术,他们也不爱带我玩,但我积极跑动,敢抢敢拼,多参加几次活动大家就渐渐对我认可了。”

  小侯说:“球场上交的朋友也渐渐成为生活中的伙伴,这些球友对我的俄语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还一起去健身房,一起购物和聚餐。其实交朋友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更是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的最好方式。”

  现在,小侯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俄罗斯朋友非常多。他认为,只有融入当地人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乐趣。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留学信息查询

(共有550家机构,924位留学顾问)

留学机构搜索

留学顾问搜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