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9日电 当地时间19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启程前来北京,开始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白宫宣布,这是美国总统夫人首次单独对华进行正式访问。米歇尔此行“抛开”丈夫奥巴马,带着两个女儿和母亲走访北京、西安和成都三地,将考察中国教育与青年人的生活。
访华行程:与彭丽媛会面、逛古迹、谈教育
按照白宫通报的访华行程,米歇尔将与母亲、女儿组成的“娘子军”将利用一周时间,访问北京、西安和成都三地。
据介绍,米歇尔将对北京展开正式访问。她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会面。21日,彭丽媛将陪同米歇尔走访一所中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意义,随后陪同米歇尔参观故宫。两位夫人还会共进私人晚餐并观看演出。
3月22日,米歇尔将在北京大学[微博]斯坦福中心发表演讲,与中美留学[微博]生见面,探讨留学议题以及科技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她还将参观颐和园,并与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工作人员见面。
3月23日,米歇尔将在北京举办教育圆桌会议并参观长城。
3月24日,米歇尔一行转赴西安访问,届时会参观兵马俑和古城墙。
3月25日,米歇尔一行人将到访成都,参观成都第七中学,再度走进中学与中国学生见面,并发表在华第二场演讲。
3月26日,米歇尔会到访成都大熊猫基地,与“国宝”进行亲密互动。随后,她将离开成都返美。
访华背后:中美关系的“特殊大使”
对米歇尔而言,访华之旅充满了兴奋和期待。白宫官网已经开通米歇尔访华的专题网页。她承诺,在访华期间她将每天更新旅行日志,包括视频和照片,并会回答学生们在线提出的问题。
对于这次的中国行,米歇尔日前在白宫博客发表声明说,“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超过13亿人口,在国际舞台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国之行十分重要”。
奥巴马对妻子的访华之旅也给予了高度评价。3月10日,他与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时特意提出,今年是美中建交35周年,美方希望两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合作取得新成果。他本人期待着很快同习近平主席会晤,自己的夫人米歇尔也非常期盼访华。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论称,米歇尔在延续着一种现代传统。在美国,第一夫人是特殊的大使。米歇尔作为“第一夫人”,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她需要在政治的“硬对抗”中实现文化的“软调节”。
美国佛罗里达州林恩大学美国研究教授沃森曾说:“第一夫人不领工资、未经选举或任命,因此本身不算一个工作,可是这个角色很难扮演,因为没有法律规范第一夫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就访华之旅的目标而言,米歇尔表示,首要任务是与年轻人讨论教育,帮助他们实现志向。文化交流的主旨是出国访问的重点,这是她单独出访的一贯主题。
无论如何,米歇尔明白一切都以“大局为重”,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波拉克称,米歇尔的中国之行显示出她“很努力”。
美国学者、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事务高级顾问葛来仪则告诉美国媒体,美中关系很复杂,米歇尔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加强美中关系。
白宫半边天:总统的“头号密友”
米歇尔•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夫人,而且还是所有夫人中个子最高的一位。爱好运动、打扮时尚的米歇尔在美国民众心中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公众形象,2009年奥巴马宣誓就职时,她的受欢迎程度达到顶峰,直到现在她还领先着自己的丈夫。
米歇尔是一名老练的公众人物。在她6年的总统夫人生涯中,完成了颇多吸引目光的“建树”:从着装到健康,从辅助丈夫竞选到大声疾呼“控枪法案”,米歇尔的软实力让人印象深刻,白宫记者都称她为“狠角色”。
在奥巴马宣布参加2008年总统选举之前,米歇尔是绝对的女强人。她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医院副院长,年薪高达27.5万美元,几乎是奥巴马的2倍,并在6间机构的董事会任职。但为了让奥巴马更好竞选,她毅然辞去高薪厚职,全力为夫助选。
入住白宫以后,米歇尔利用自己独特的女性魅力,开始在一些非政治的“软性”议题上大做文章,不断塑造人们心中那位“健康、积极、优雅”的夫人形象。
和奥巴马一起出访时,米歇尔会精心打扮,用得体的穿着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她不止一次被杂志评选为“最佳着装人士”,甚至还成为了时装界的流行指标。她还倡导健康的生活态度,声称自己爱好健身,拥有发达的肱二头肌,乐意露出一双健美的臂膀。
米歇尔所做的一切显然不仅是为个人兴趣。她的角色更像是一个“里应外合”的合作搭档。对奥巴马而言,米歇尔恰好帮助他实现了仕途抱负。米歇尔致力于对抗儿童肥胖和支持军人家庭,也正好呼应他的医保改革以及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的重要政纲。
事实上,米歇尔•奥巴马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有人曾预言她是“第二个希拉里”:同为法学院高材生,曾担任律师工作,独立自主、自信坚强,另外,还都与白宫“关系密切”。米歇尔也坦诚,与奥巴马经常讨论重要政治议题,是丈夫的“头号密友”。(完)
(原标题:“白宫半边天”米歇尔访华:议程排满 专注教育)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