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外多家名校录取”热炒之风该煞煞了

2014年04月03日10:15  现代教育报    收藏本文     

  随着国外大学招生季的到来,近日,不少收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不仅自己通过微博等工具进行晾晒,相关机构和舆论也开始借机跟进炒作:先是有成都高三女生李思缈收到包括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常春藤名校在内的11所世界名校录取的报道,再就是有被媒体称为“美女学霸”的华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女生卢凯悦被哈佛牛津等11名校录取的跟进炒作,而近日,福州一中一名高三男生收到来自美国著名大学罗彻斯特的录取通知书并通过微博晾晒后,也被媒体冠以“高三男孩因狂爱吃方便面被美国名校录取”的眩人标题“揭发”了出来。联想到不久前重庆外国语学校一班55人共收到了108封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报道,一时间给人以“海外大学的招生门槛很低,去国外上大学似乎很容易”之感。

  这其实是对国外大学招生门槛的误解。别的不说,就以与国外大学招生相似的我国香港一些大学来说,近几年不是就常常有内地高考[微博]状元屡屡被拒的事情见诸报端吗?可见,这些大学的招生门槛不是很“低”,倒是用很有自己的“个性”来形容恰当一些。

  再以因“狂爱吃泡面”被曼彻斯特大学录取的那位福州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他对泡面的狂热打动了招生官,实际上是他“尝遍各国泡面”的经历,让招生官看到了他的对目标的坚定和坚持。“有自己的个性,不随大流”这恰恰正是海外大学最为看重的。

  即便如此,类似的事情也并不值得炒作。一个学生收到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海外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是由他们的招生制度决定的。在那里,学生可以选择学校,学校也可以选择学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内地的高考状元会被拒了;换句话说,内地的高考状元也可以拒绝他们。这种拒绝和接受反映出来的其实不是简单的门槛高低问题,而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在海外的许多大学,由于自身定位的不同,而显示出各有风格、千姿百态的一面,因此,对招生对象上也是各有侧重。这和我们国内大学目前的千校一面有着迥然的不同,这也是我们的大学值得改进的地方。

  不过,相对而言,国外多数大学的门槛还是很“低”的,这与他们实行“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政策有关。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在“进口”处,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被十多所名牌大学“青睐”的光鲜的一面,而忽视了在“出口”处的严苛的一面,而不积极努力的话,几年后,我们的学生和孩子很有可能成为被淘汰大军中的一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例,据报道,该院每年只招收800名左右本科生,但能拿到学士学位的不过600多人,平均每年要淘汰200名左右的后位学生,其中不乏世界各国的优秀学子。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类似的苛刻淘汰比例。多少年来,这所学校出来的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名校的声望就是这样确立的。

  当下,在面临海外大学招生季如火如荼的时刻,只是简单地跟风炒作“某某学生被多少大学录取”并不明智,甚至有些可笑可叹,既不利于了解西方的招考制度的全部,还容易引人进入误区,随着近年来此风的越刮越猛,的确应该煞煞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