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中学生想出国专家建议先“短期体验”

2015年07月08日10:07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随着近年来深圳留学[微博]市场的旺盛,国际教育发展迅猛,在深圳公办高中限办国际班的相关政策出台的消息披露后,深圳国际教育市场迎来新的一轮发展大潮。与此同时,留学生在国外因文化差异、语言能力差等导致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学生、家长[微博]如何才能选好出国平台,接受正规的国际教育,成为时下关注焦点。    

南都漫画:张建辉南都漫画:张建辉

  调查称超七成深圳中学生想出国

  深圳公办高中限办国际班的相关政策出台的消息披露后,成为不少家长、学生热议的话题,日前,一份由深圳第三高级中学46名高中生花费近一年时间、发放近3000份调查问卷后完成的报告显示,受访者有超过七成的学生想出国,六成家长支持出国,超过六成的中学生从未或极少出国。调查还显示,一半左右的中学生对他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了解不多,认为“提升中学生软实力是提升留学质量的关键”。

  互为佐证的是,一项来自美国常青藤盟校的数据显示,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为25%,这些曾经的高分考生,却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匮乏,在海外高校难以适应。

  实际上,在“软实力”尚未到位之前,出国读书未必是明智选择,特别是低龄化留学,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如抵抗不了诱惑,很容易出“故障”。

  留学潮下,深圳出现了大批国际班、国际教育学校,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离岸国际新型教育模式。选择在深圳就读国际高中,似乎正在成为家长们的“救命稻草”。其中新出现的离岸国际教育特点较为鲜明,将国外的高中直接引入本土,能够穿越大洋彼岸直接与国外学校对接。当然各色国际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想让学生尽快提升语言能力,适应国外文化,而这两项也正是目前中国留学生所欠缺的能力。

  未成年人留学面临哪些困境

  语言障碍是横亘在准留学生们面前的鸿沟。美国蓝带中学约翰卡罗尔中学国际主任彼得·甘杰米分析说,“国际学生刚来美国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掌握的英语跟实际美国人用的不一样,尤其是口语和学科词汇,因为在他们本国所学的英语往往过于书面化,且不分英、美或澳式。孩子越晚接触本土美国人,所积累的词汇与地道英语偏差越大,改起来也就越难。”彼得曾在中国生活过五年,说一口流利中文,对中国教育颇有认识和见解。

  除了来自语言和学习的问题,更多的还有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冲击,以致不少来自国内的留学生会水土不服、难以适应;此外,由于这些留学生尚处于未成年,家长不在身边,使得家庭教育缺失,形成成长中的盲点,也不利于他们在异国的学习与生活。

  “我平时很关注教育新闻,最近经常看到国际学生自残自杀的事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在我们旁边,去年10月份那起中国学生自杀事件震惊全国,很是痛心。我觉得这与过早留学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很大关系。想想看,一个青春期甚至更小的孩子,孤身一人来到地球另一边,背负着家庭甚至整个社区的期望,压力已经很大了。来了之后,没有父母照顾、没有倾心的朋友,面对语言、生活、文化等种种差异,其所承受的挑战是巨大的,根据个人性格所异,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影响孩子身心成长。”彼得如是提出隐忧。

  一些国际学校已开始在他国设立分校

  “还有一个问题是文化丢失。我本人比较喜欢东方文化,很多美国企业、大学也觉得拥有独特文化背景和一技之长的人,与众不同、更有魅力,尤其是现在中国发展迅速,通晓中国文化的人才会很有竞争力。然而中国孩子过早来美国,被当地同龄人影响,与自己本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认同度也会降低,是很遗憾的事情。”彼得·甘杰米说。

  彼得·甘杰米提醒,来美国经历一下是好事,不过太快太猛可能造成相反的效果。他觉得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先让孩子短期来美国学校体验一下,做做交换,试一下水。不仅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扩大视野,也可以了解孩子自己是否喜欢,做到尊重孩子的意见。

  彼得·甘杰米介绍,目前一些美国优秀学校开始在世界其他国家设立分校,颁发同样的文凭,并派遣教师去教学,其间还会组织来美国的交换活动。这样国际学生们不仅能较早接触美国的语言和课程,还能继续得到家人的关爱和本土文化的熏陶,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学生出国前在这样的学校就读不失为两全其美的选择。”

文章关键词: 中学生出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