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岭南培养优秀且有奉献精神的MBA(图)

2012年10月08日16:28  新浪教育 微博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院长徐信忠教授中山大学[微博]岭南(大学)学院院长徐信忠教授

  岭南希望培养的人才既要优秀也需有奉献精神

  主持人:刚才就您所说,中国现在处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现在商学院[微博]的教育不是说不创新,而是说不能滥用创新这个词。您觉得现在在岭南学院,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

  徐信忠:这个其实非常简单。岭南跟所有的商学院,首先是追求卓越,我们要培养一批,有非常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有非常扎实的技能的一批未来的商业精英们。但岭南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在我们学院院训里面的“服务社会”,我们培养这些人干什么,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找一份好工作,不仅仅是为自己有一个体面的生活,或者创造自己的很高的收入,更多的是这些学生明白,我们的存在是为了这个社会更加美好,是为了这个人类更加美好,我们是来服务社会的。所以岭南的学生,除了有非常强的知识基础和优秀的技能以外,更多的我刚才已经讲到了,他们必须有非常强大的人文关怀精神,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乃至于他们有非常强的全球的人类责任感,我觉得这是岭南培养的人将来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优秀还不够,对岭南来讲,他们还有一个奉献精神。

  主持人:您所提到的优秀和奉献,前两天我也是和一位商学院的老师在聊,他说这一块对个体来说,你可以说你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很强的,你的整体服务意识是很高的,但是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大背景,是在于你现在处于的一个地位。如果你只是在公司只是一个中高层,或者是中层的话,你是很难去提社会责任的,因为你的社会责任你改变不了这个公司的运转环境。

  徐信忠:我想两点回答你的问题。第一点,商学院培养这个人是为了五年还是十年,还是说为了影响一生。当我们培养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尤其是知识的时候,它的有用性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有可能是五年、十年,十年之后他可能还要自己再学习,甚至回到商学院进行高管的培训等等。但是我觉得刚才讲的人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乃至人生哲学,那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不仅仅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未来五年做什么,你讲的很对,未来五年他处在的位置很可能在公司的中层,他不可能影响公司大的文化或价值,但是20年之后,当他成为一个商界领袖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仅仅是利润,还是更多的对自己的员工的这种自由和尊严,还是一个企业为社会提供一个安全的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在这个时候如果再去想这些问题就太晚了,所以商学院读书一定要给他一定的教育,就是育人。

  第二个作为一个社会的任何公民,我们不一定要说做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影响这个社会,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可以影响别人。我甚至可以讲一个很小的故事,我一直记得我的孩子,刚刚从国外回来时,他当时才7岁,因为国外的生活,他走路看见垃圾把它捡起来,前面小孩把它扔下来,他会把它捡起来,这个事情小到不能再小。我相信,他在影响他前面的孩子,乃至在他学校里面走在他后面的孩子。我们每个公民会做很多事情,当我们发生自然灾害时,当我们看到穷人时,我们该做什么。我想你的问题有大有小,某个人不是一定做大事才是叫尽社会责任,领导力等等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

  主持人:刚才您是从宏观微观,不同角度分析什么是社会责任,什么是培养人。您说这个让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案例。美国曾经有位金牌推销员,被誉为推销大师。某天受邀在千人大[微博]礼堂里面给大家在讲课。演讲开始,大师称“我有一个营销秘技,现场悬挂有一个巨大而沉重的大摆钟和大小各异的锤子,你们只要谁能把钟敲动就把营销秘技教给他。”他说完之后,有很多都觉得不可能做到,觉得是个玩笑,但也有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起锤子,猛锤N下,钟不动。几十个人又尝试失败,有人问:“大师,你能敲动它吗?”他轻松一笑,他从旁边挑了一个特别小的锤子,并轻轻地敲,全场爆笑以为他只是在做秀,他不理,继续敲,1个小时不动两个小时不动,当他敲完了近3个小时的时候,那个钟感觉微微动了,他说完他跟在座仅剩下的十余人说,营销没有什么秘技,关键是你要坚持下去。这个也回应了您刚才提到您儿子的事,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也许从大环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当他慢慢潜移默化影响,他是能影响一批人的。

  徐信忠:没错。

  MBA面试官不需要设定任何细节评断标准,只看潜力

  主持人:这块我想回过来说,咱们商学院理念和观念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在挑人的方面,也是很有必要,因为你想把人雕塑成这样,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想雕塑的方面不太一样,即使经过同一到程序也不太一样,这块回到咱们挑人时有什么标准呢?

  徐信忠:这个问题是我永远不会回答的问题,我和学生沟通时学生也问我这个问题。因为人完全多面性的,评价标准也是多面性的。在国内MBA入学过程是非常复杂,其实在国外商学院这点非常简单,最主要的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主管MBA行政人员来做一个简单的面试,另外一种是找一批校友面试。因为很多商学院现在是全球化,招生不见得在本国面试,所以在当地找一个校友面试。你问他标准是什么?很难很难。作为一个商学院的所谓的主管过就业的老师来讲,我也问过企业很多问题,同样的问题,问你招人的时候标准是什么。曾经有一个场合,同一个企业有两个高管在一起,他们争起来了,这很正常,不觉得奇怪,因为每个人标准不一样。作为老师我参加过各种各样的面试,本科生自主招生的面试,MBA的面试还有所谓硕士面试等等。往往五个考官里边,我这个第五个考官是多余的。因为当我问完两边人,他们意见往往惊人的一致,谁也说不出来,我到底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这个学生。所以我想这个人是有通的东西,十个学生候选人进来,哪三个最好很快会出来,哪三个弱的学生也很快出来,中间四个有可能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到中间就看不出来了。面试,尽管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你如果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面试是一个非常公正的过程。甚至面试的人包括完全不同的背景的人,大学的教授跟企业的高管坐在一起面试,你发现他们的意见也是非常惊人的一致。

  如果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只用一字来回答Potential,这个人是有潜力的,我可以看到他在20年之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企业高管,会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家。至少我在过去十多年生涯当中,我参加过无数次面试,也负责过无数次招生,应该很骄傲的说是成功的。为什么?两年之后,这些学生都被最优秀的企业招走了。至少我的观点,和优秀的企业的高管意见是一致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的Potential我们传统说的潜力潜质这个概念,跟您最初说的有点矛盾。一方面标准没有办法量化,另一方面您提到,对于一个考场有五个考官,可能四个考官意见是非常一致的。

  徐信忠:我说五个考官一致。因为我都不用发表意见,我不是说四个考官一致,我说五个考官一致。

  主持人:五个考官是一致的,为什么会做成五个考官一致呢?如果没有任何量化的东西,怎么会有同样的感受?比如说考官可能对于外表很在乎,有些可能对于学历背景是很在乎的。

  徐信忠:这是一般人都理解,为什么纠结说,面试表上有很多指标,所谓理解,Leadership,所谓Knowledge一大堆的东西,但最终我刚才讲,面试考官背景完全不一样,有的在国外受过教育,有的在国内受过教育,有的没在大学呆过,有的在大学呆过,有的在企业做过,但是最后的结论就是一致,很神奇。我相信这是一个感性人的说法,当你看见一个人的时候,你在三秒钟就会产生对这个人的判断,这是个心理学的结果结论,这不是我的说法,而是心理学最基本的阐释。

  主持人:是不是那些所谓条条框框的标准,您觉得并不是必要的呢?

  徐信忠:我个人就是认为不必要,我说话很直,就是没有必要太多的条条框框,我刚才讲过了,如果我们的面试不完美,意味着将来学生在两年之后,企业不会看重这些学生,很简单。如果两年之后被所有的前途最好的企业看重,至少你的流程,这个招生过程,做好了做对了,就这么简单。但是我要讲的是,即使是我今天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去招生,跟一个企业的高管来招人的时候发现也是惊人的一致,否则我们就出差错了,我们发现没有出差错,这些学生都被最好的企业聘用了。

  主持人:您说的观点我不否认,这块对很多网友对很多致力于商学院教育的网友来说,他们会有一个想法,您这块提到有时是一个气场,或者从心理学角度从三秒钟能判断你是不是我需要的人。对很多报考的人来说,怎么样我成为你三秒钟选中的人呢?

  徐信忠:不需要准备。我觉得在中国目前的招生里面,包括MBA招生里面,其实最重要的是流程的公正性阳光性,这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做到这一点,任何考生得到的结果是信服的。其实今天岭南我们更重要的是做什么呢,我要找我认为最合格的考官,这是我要做的东西。我们今年有一批资深的教授,可以说不辞辛苦来帮我们做招生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把我的信任或者学院把信任放给这些考官们,我相信他们的判断能力,这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咱们今年的面试考官,会有哪批人组成呢?

  徐信忠:这个我不能告诉你具体的人名。

  主持人:我不是说具体人名,就是来自于不同的行业,或者说比如像大学教授,像企业面试官。

  徐信忠:我们有大学最资深的教授,有企业的高管,也有我们资深的校友,大概这三部分组成。

  主持人:在今年咱们预计招收多少人?

  2013年岭南将招收294人,分成五个班培养

  李志明:根据我们跟学校最新确认的数字,我们2013年的MBA是会计划招收294人,比去年我们是多招收了34个人。明年大概我们有5个班的招收计划,包括国际MBA一个全日制班,还有一个在职的国际MBA班。另外,在广州我们还有两个以中文教学的在职MBA班,还有一个就是在我们深圳上课的中文MBA班。

  主持人:我们回归到商学院教育本身,刚才您提到说,咱们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也会分成全日制和在职,但从全日制在职本身学生来源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工作背景有可能不一样年龄不一样,这块咱们挑选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李志明:我们在挑选的时候,并没有将学生分批标上标签,这个学生是全日制班的,那个学生是在职班的。而是通过完全一致的程序,我们邀请所有被遴选小组挑选出来的获得资格的考生一起来到考场,我们有现场抽签的程序。包括面试官本身,在考生进来的时候,包括他资料上都不会显示他是哪个班,考生经过的整个过程,面试的流程,包括经过的提问基本形式是一样的,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问的问题是一致的。刚才徐院长也讲了,我们没有特别量化的标准,但是我们需要考核的事情是一致的,就要判断这个学生无论他是全职班还是在职班,他是否适合在岭南学院攻读MBA的学位,他是否有潜质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成为商业社会领袖,是否具有为社会服务的意向,或者说他有没有这方面的潜质。

  主持人:刚才李主任您这边所介绍,咱们在学生挑选时,并没有给他先打上一个烙印,说你最后选的是全日制班还是在职班。我想问徐院长,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国内一流商学院教育里面,是分成两块,一块会分的特别明显,全日制相对来说是比较年轻一些,经验比较短一些可能更多看他的潜质。对于在职更多会看他原来工作背景等等。您认为像咱们现在岭南这块,我不管你是工作背景还是怎么样,不管是要报全日制还是读在职,我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因为我挑选人的感官是一样的,您觉得这两种方式差别在哪儿?另外在学生培养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