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岭南访谈:MBA不需特色需学习国际经验

2012年10月08日16:28  新浪教育 微博   

  2013年MBA招生季临近,各商学院[微博]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商学院特别策划“2013年MBA高端访谈”节目。本期邀请的是来自中山大学[微博]岭南(大学)学院院长徐信忠教授和MBA中心副主任李志明老师,在线解读中山岭南MBA的招生政策及办学特色,以下是访谈实录。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院长徐信忠教授和MBA中心副主任李志明老师(从右到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院长徐信忠教授和MBA中心副主任李志明老师(从右到左)

  主持人:各位新浪商学院的网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我们来到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坐我对面的两位,一位是岭南学院的院长徐院长,另外一位是MBA中心的主任李主任。

视频: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解读2013年MBA招生政策新浪教育

  徐信忠:各位网友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沟通。

  李志明: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商学院教育需借鉴世界顶尖商学院经验,不要轻易谈创新

  主持人:今天很难得我们邀请到了徐院长,跟徐院长的相识当时还是在北方,也是在北京。现在回归到温暖的南方,您现在觉得,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

  徐信忠:其实教育是一个普世的东西,在北方和南方不会有太多的差异。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所以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包括MBA的教育,无非更多的是借鉴世界一些最顶尖的商学院的成功的经验。所以在MBA教育过程中,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像国内可能在过去两年,都在谈MBA的改革,这种改革应该说或者最简单地说,无非是跟国际更接轨,去掉一些太多的中国特色。我们谈到中国特色的时候,好像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们不需要按照国际最高的标准去做。在过去两年,在国内的商学院都意识到,我们如果不按照国际最一流经验或者做法去做,我们很难创造一个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和MBA项目。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北大、清华[微博]还是岭南学院,无非是在照国际上最流行的最高的标准去做我们的MBA项目,这里边改革比较大的几个东西无非是这几点:第一个是国际化,或者叫国际视野或者叫全球视野;第二个是整合实践。因为管理更多是艺术性的一个学科;第三个我觉得谈的比较多的,现在叫创业创新。在这个问题上,我跟流行的观点不太一致,创业是不是能在商学院里教得出来的。

  当然刚才这几个内容,无非是提升MBA的学生的技能,但其实即便在MBA这个层面的教育上,最重要的还是育人的概念。在我背后有一个叫敬天爱人的这么一块书法牌匾,也就是说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人更多关爱的一种箴言,我觉得这是商学院教育里边现在缺失的,所谓正义、公正、社会责任。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我确实认为,其实东方的对人的这种最基本的尊重的理念,加之西方管理的技能,这种结合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做一个企业,最终还是回到一个最基本的对人的爱,对人的尊重,给人以箴言,这是最基本的。

  西方人讲的更多是术,东方人讲的是道,我觉得道比术从长期来讲更重要,短期可能术更重要。至于现在商学院讲的比较多的全球化等等,我觉得其实同样重要。在过去的2、30年,全球化可能经历一个非常高速的发展,但更多停留在一个我认为经济甚至贸易层面的国际化。而有没有真正提升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这种全球化,我觉得其实算是刚刚开始。世界上的不同的很多冲突,还有中国现在跟周围的一些不和谐的一些意见,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种基本的认同和信任。其实今天在中国,最缺少的就两个字“信任”,缺乏信任。任何两个人之间,如果我们是非常信任的人,有一点点麻烦我们很容易沟通解决。但是如果我们两个人之间是不信任的,我们出现一点点非常微弱的矛盾的时候,我们就上升到很高的层面。所以我觉得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不是可选择的东西,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岭南走在了中国商学院的前列。我们有非常强大的一个学期的国际交流,也有短期的两个星期的海外游学。从明年开始,我们的全日制学生,他们就有机会去MIT斯隆商学院进行一个星期的我们叫Residential Study的学习,就是住在斯隆管理学院一星期进行学习。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某一天的教育当中以及课程当中,要给学生灌输一种全球化理念,不同文化之间的容忍,不同民族之间的容忍,这是最重要的。不只是我们去海外呆半年,去两个星期到国外的学院去上一点课,创办一个企业,当然这也需要,但远远不够,更多的是从最基本的某一点的教育当中,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多的考虑的是人类和全球的文明,人类和全球的一种福祉的概念。

  整合实践,大家都讲的比较多。整合实践其实起源于欧洲或者英国。我在八十年代中期,在英国读MBA的时候,已经是以整合实践项目,或者mini Consulting小型的咨询项目作为基础来写论文。到了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商学院开始大规模的学习或者模仿欧洲的这种整合实践。美国的商学院做了,中国的商学院就跟着来了。当然这里边我觉得有它的道理,MBA或者说商业教育是一个实践性或者艺术性非常强的一个学科,我觉得在课程之外,一定要有所谓整合实践,把你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整合性地用到这个商业实践中去。所以岭南学院从12级入学的学生,我们尤其是Fulltime的学生,前三个小学期,就是相当于前一个半学年,上主要的核心课程。我们现在把一学年分成四个小学期来上课。,到了第四个小学期,就是一个实践整合课程加上一个专业管理咨询项目,最后学生花十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做一个整合实践项目。

  还有其它的措施,包括我们现在要逐步大力开设高管课程。必修课主要是学院的老师上,但选修课我们希望在企业里边做到了高级管理层的或者刚刚退休下来的这些企业高管们能够来到商学院来教学。像我们请了箭牌前亚太区的主席,他刚刚退休,明年开始就会在岭南任教,给我们上leadership的课程。我们还有其他的业界老师。另外,我们现在和企业合作,由企业来上它的一些课程。一定是这个企业长项的。我想回到我刚才讲的,在中国目前的商学院的发展阶段,包括MBA项目的发展阶段,更多的是借鉴国外商学院的一些成功经验。至少我看到的,包括国内最著名的商学院的所谓的改革方案,在世界范围内,是没有任何创新的,都是人家做了几十年的项目。例如现在有的高校做的MBA+X,这在国外做了几十年了,你到哥伦比亚到哈佛等等都可以学。所以不要简单的就用创新这个词来描述我们做东西,在目前这个阶段,改革无非是更多的与世界接轨。当然未来我们还有可能真正的创新,但我觉得还没到这个阶段。

  主持人:谢谢徐院长。刚才您提到两个给我印象比较深:一个叫创新一个叫创业,创新指的就是说您提到中国现在MBA教育,最重要是要和世界接轨,并不是需要创新。创业您是抱有一个疑问,是否商学院真的能教会别人创业,针对第一个疑问,我有一个自己的小疑问,这块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的经济是处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很多国外的商学院,现在寻求和国内商学院的合作,他们也希望从合作能够知道,为什么现在中国能发展那么快,从中他们又可以获得什么,包括很多国外教授特意来到中国也是这样一个目的。咱们这块虽然提到说不需要创新,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经济环境背景下,怎么样能把自己做的更好呢?

  徐信忠:我刚刚讲,其实教育这个东西,即便在全球范围内,很难谈到有创新的东西。假如说全球最先进的本科教育体系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无非还是八百年前牛津大学创造的一个教学体系,在本质上我看不到任何创新的东西,但是在细节上肯定有不同的新的层面。教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最终说穿了就这么简单。我不是说不要创新,我是说不要轻易的用“创新”这个词,这是两个概念。

  第二个就是说,我不知道你的问题是不是要讲产业升级中创新的概念。我要讲的一个概念,在我看来分两类创新:,一类叫Renovation,一类叫Innovation。将Renovation做的最好的是德国,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你可以看到,德国的经济表现是非常有利的非常特殊的,可以说全球表现最好的国家。但是你能找到一个公司说,过去20年创立的吗?谁能告诉我这个公司是德国的,过去30年创立的,现在做的非常伟大。但德国经济为什么如此强盛?我想汽车行业是大家熟悉的行业,全球毫无疑问汽车行业做的最漂亮的就是德国,但是汽车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他需要不断的改进,你可以用创新这个词,但更多叫Renovation也就是现有技术现有产品现有流程的一个延伸的概念。这是德国。

  但另外一个国家,你可以看到在过去20年30年里边,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全新的企业,谷歌也好、Facebook也好、Amazon也好,就是这么一个Innovation。但恰恰美国在另外一个层面做的很差,在传统行业上,尽管有福特、通用这些汽车企业,但在这个行业里面它们不是最优秀的。如果要讲创新,其实有两种不同创新的概念,有些国家更擅长于在现有产品、现有流程、现有技术上的延伸的概念,即Renovation;有些国家有一个所谓革命性的创新,英文叫Innovation的概念。

  所以中国目前能做什么,毫无疑问更多的能做一个Renovation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我们突然中国创造一个产业出来。像美国几乎创造了一个IT,创造了一个通讯的概念,不仅仅是美国,但主要是美国。这是两个概念。

  创业我刚才讲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我想今天中国很多私营企业也做的非常漂亮的。一些企业家们,他们没有受过商业教育,甚至很多都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创业,是有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有一批企业家进行了成功的创业,但毫无疑问在未来,这些创业家们,或者企业家们不是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少。

  主持人:所以您指的是说精英的创业家会越来越少。但是我想对于大众来说,如果只是从一个企业家的概念,应该是越来越多的?

  徐信忠:我不知道你怎么定义一个企业家。假如说我去开一个小商店,不叫企业家的概念。当然企业家除了做企业以外还有一个商道的创业的概念,他提出了一条新的管理的思想和理念,这同样非常重要。创业这个词看你怎么去定义,如果我今天在网上阿里巴巴[微博]、淘宝上面开个商店,这叫创业,创业肯定是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创造一批真正引领这个行业的企业有多少?怎么叫做创业?我觉得会越来越少,不是越来越多。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